标签:
旅行寺庙佛教 |
分类: 一花一世界____佛道之旅 |
(一)
91年,第一次到寺里看罗汉堂,在武汉著名的归元寺,是听了人家的推荐后,专程在武汉出差时寻去的;从长江大桥过去转向汉阳,下了桥不远就到了,山门不大,也没有牌坊,从山门进去后,看到不大的弥勒殿、大雄宝殿、地藏殿形成了个三进的四合院,各殿并不富丽堂皇,但屋前的老树、堂中的佛龛都有一种岁月刻下的、厚重积淀的味道。
从西南边一个小门出了这个小院,后面是个很大的院子,靠西边的一个大房子,就是罗汉堂了;信步走进去,看到顺着左右两边墙边、殿的中央都是一组组的罗汉,四周是顺着墙围成了一圈,中间的则排成了几排墙一样的方阵。
罗汉是泥塑金身,有大半个人高,一个紧挨一个,象极了普通的僧人,每一尊罗汉前面都有个小牌子,编有号码和尊称。
转了一圈才走出门来,就听到一位当地的老妇人在跟游人说数罗汉的方法,到归元寺数罗汉现已成为武汉民间的一种习俗,数法是:进门时,先进去的如果是右脚,就从右边数起,如果是左脚就从左边数起,数的方法是向右(或向左)走到任何一尊你想开始数的罗汉面前,自己默念“开始”,然后还是顺着向右(或向左)的方向,按罗汉面前的序号,顺序地数到自己当年的年龄数,这时停下来,对应的那个罗汉据说就是你的真命罗汉,然后记下他的序号,在殿外可以取到该序号对应罗汉的一张卡片,卡片正面是这位罗汉的生平,背面是一首偈语诗,偈语诗据说很灵验!
有几位游人跟我一样,都是出了门才听说这一说法的,其中三位就嚷嚷要回去重数,另两位有点懊恼地说:怎么办呀!已经出来了再回去,就不灵了,而且时间也不够了!看着老妇人的绘声绘色、那三位的急切和另两位的懊恼,我不由晒笑:罗汉是了无明、脱生死、证涅盘的,如果真有管着我们的真命罗汉,看到我们这样惶恐和懊恼,那他也是管教无方,在众多的师兄弟面前也很没面子吧!
其实武汉归元寺的罗汉堂出名,还在于堂前的一副禅联:世外人法无定法,然后知非法法也;天下事了犹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
据说清朝以前留下来的,以五百罗汉的寺庙著称于世者仅剩四座,所谓上宝光(成都),下西园(苏州),中归元(武汉),北碧云(北京);成都和北京的还无缘得见,但苏州西园的五百罗汉与归元寺的比较起来,无论是个头、金身和规模,都显得不如归元寺的来的壮观!
后来在嵩山少林寺的罗汉堂看罗汉,却没有归元寺这般严整的阵势,只是顺着长廊两侧长长地、迂回排开去,一阵大风吹来,整个长廊一片黄沙,吹得眼晴都睁不开,可怜这一堂罗汉,春秋两季都要在这长廊中,饱吃黄河平原的风沙。
贵阳黔灵山顶上的弘福寺,山青水秀,空气清新,独享了西南第一禅林的好山好水!但一堂罗汉却没有归元寺的金身威严和荣光。
后建的寺院,在建设规模上越来越大,五百罗汉堂也在各地开始多见,真是竞相攀比了犹未了,但能兼有富丽堂皇,而又刻画生动、栩栩如生者,唯归元寺而已。
(二)鸡鸣寺----十六罗汉与十八罗汉
大多的寺院并没有供养五百罗汉的规模,多见的是十六罗汉与十八罗汉;曾经在南京鸡鸣寺听到两个青年人争论到底应该是十六罗汉还是十八罗汉正宗。
据说十六尊罗汉,他们是在释迦牟尼涅磐前,就跟随佛祖修行,并修得正果的十六位尊者;五百罗汉的说法,则是佛祖涅磐后,由迦叶、阿难领头,会聚五百丘、尼,召开佛法大会,记录和修订各弟子所记的佛祖言行,形成了传世佛经三藏,与会的五百僧众被后人称为五百罗汉。
因此按规制,应供奉的是十六罗汉和五百罗汉;而世人常把有些大殿中供奉的十二天神或二十天神也当成了罗汉,鸡鸣寺观音殿中供奉的三十二位以各种身份,得观音所度之人,有时也被人误以为是罗汉。
十八罗汉据说是唐朝之后,在塑罗汉时,增加了唐三藏法师和雕塑师本人;另一说法是增加了降龙、伏虎两罗汉;不论如何,供养十八罗汉应该是唐代以后才出现的规制。
在鸡鸣寺铜佛殿中供奉的十六罗汉画像,恰恰说明了:这个南朝四百八十寺之首的鸡鸣寺,虽然历经几千年的兴兴废废,到八十年代才从废墟上重建,但却仍然沿袭着南朝建寺时的规制,用十六罗汉诏示着它悠久的历史出身!
(三)紫金庵----天下罗汉两堂半
今年到太湖东山的紫金庵,才听说这样一个说法:天下罗汉两堂半!大概是意思是:天下罗汉塑像,其艺术价值最高的,不过是三个地方的:苏州甪直保圣寺的半堂罗汉、苏州东山紫金庵罗汉和济南长清灵岩寺罗汉。
保圣寺早些年去甪直时就去过,很清静很小的一个院子,基本没什么建筑了,只有一个大殿,大殿的罗汉塑像只剩了一半,大殿很暗很黑,只在中间开了一盏小小的日光灯,那半堂罗汉隔着玻璃,在阴暗的光线中,看不太清楚,只记得服饰刻画得很细致,色彩也很多,据说就是为了保护罗汉身上的油彩,才不得不使大殿终年保持较黑暗的环境。当时知道是国家文保的塑像,但不知道这半堂罗汉居然有此盛名。
紫金庵象个平常的农家小院,朴素而简单,但大殿的十六罗汉据说是出自南宋雕塑名家:雷潮夫妇二人之手,十六罗汉服饰、衣带层次分明,线条灵动,坐着的罗汉们,有如真人大小,或沉思、或凝神、或怒目、或怡然,表情生动而各不相同,最叫人赞叹的是:每尊罗汉的眼神、表情、眉毛、胡子无不细致入微,栩栩如生,号称天下两堂半,实在不是虚名!
现在旅游点越来越会炒作名声,挂着些 4A级、国家级等等名头,到了那一看,不过如此;但这两堂半罗汉,并没有太多的炒作,只有到了那里,才能知道老话说的也是有道理的:酒香不怕巷子深!
济南的灵岩寺没有去过,但从紫金庵和保圣寺的罗汉身上,就能叫人对灵岩寺也充满了向往。
罗汉:阿罗汉的简称,梵名(Arhat)。有杀贼、应供、无生的意思,是佛陀得道弟子修证最高的果位。罗汉者皆身心六根清净,无明烦恼已断(杀贼)。已了脱生死,证入涅盘(无生)。堪受诸人天尊敬供养(应供)。于寿命未尽前,仍住世间梵行少欲,戒德清净,随缘教化度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