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舌尖上的鄞州春味

(2025-03-15 20:56:06)
标签:

文化

  春意渐浓,万物复苏,鄞州人的灶台上也已然奏响了春之交响曲。那些蛰伏了整个寒冬的鲜美滋味,在江南烟雨里次第苏醒,化作一道道令人垂涎欲滴的时令佳肴。
  鲜嫩的春笋破土而出,清香的马兰头点缀田间,肥美的河鲜跃动水面。这个春天,舌尖上的鄞州百味正俘获你我的味蕾。
  鄞州有味是“春鲜”。
  “麦穗花开三月半,美人种子市蛏秧。”要说河海之鲜,蛏子一定榜上有名。蛏子食法多样:葱油或烤着吃,蛏肉鲜嫩,香气四溢;蒸熟吃,蛏肉鲜香,肉块酥糯;腌后吃,咸香适宜,鲜味可口;放入酒糟蒸着吃,又是别样风味。
舌尖上的鄞州春味
  图为盐水蛏子。
  若论山野至味,春笋当属一绝。油焖“黄泥拱”的脆、笋丝汤的鲜,口味各不相同。在横溪镇菜市场自产自销专区,每天都有不少横溪笋农带着鲜笋进行售卖,乌笋、野山笋……各种笋类琳琅满目。
  “脆响破春泥,清气满竹篮”,野山笋还可与咸肉结缘,柴火灶上文火慢笃,清鲜的汤里浮着春山冬藏的风味。
舌尖上的鄞州春味
  图为横溪菜市场的春笋。
  “吃鹅要吃清明鹅”,在清明节前后这段日子里,鹅的味道最鲜美。元时袁士元《大隐醉中谑朋复心禁酒》诗中有“溪上呼来鹅似雪”之句,说的都是春季食鹅之事。
舌尖上的鄞州春味
  图为白斩鹅。
  清明鹅的吃法很多,有原汁原味的肥腴的白斩鹅,有鲜嫩的竹笋做作料的生炒鹅,更有宁波特有的清明挂炉烧鹅,此时烧鹅焦黄的皮又脆又鲜又肥,最大程度地保留下来清明鹅固有的味道。与鸡、鸭比较起来,鹅无全鹅的吃法,但却是从古以来,用全鹅作为祭祀时的供品之一。
  “清明螺,赛只鹅”,清明也是螺蛳最肥美的时候。作为东钱湖“湖鲜四宝”之一,它还有一个浪漫的名字叫“钱湖吻别”。钱湖的螺蛳个头不大,壳薄肉嫩,属于螺蛳中的上品。只放少量菜籽油入锅,葱姜蒜小米辣煸香,放入螺蛳翻炒,再加入适量高汤炖煮,不仅螺肉美味,汤汁更是鲜香,舌尖一嘬一吸,便是满嘴鲜甜。
舌尖上的鄞州春味
  图为钱湖螺蛳。
  “鄞州的春鲜,是山海写给舌尖的情书。”从清明鹅的透骨鲜,到蛏子、螺蛳肉的潮韵醉,再至横溪春笋的破土清甜,春之鲜,鲜在时令更迭处,美在风土人情中。
  鄞州有味是“春糯”。
  “清明麻糍立夏团”,一句宁波老谚道破时令玄机。旧时山民远行,以糯米捣糍为干粮,阴干后,蒸、煎、火烤、砂炒皆宜;清明祭祖,麻糍谐音“呒事”,寄寓平安祈愿。春分刚过,鄞州人便踏露采艾,专取清明前最鲜嫩的艾尖——此时艾青汁液丰盈,与糯米交融后,方能染出翡翠般的碧色。
舌尖上的鄞州春味
  图为麻糍。
  东钱湖镇下水村的百年石臼,至今回响着“搡麻糍”的节奏:壮汉抡槌千锤百捣,妇人蘸水翻揉,艾香与糯米在热气蒸腾中浑然一体,松花粉轻撒如金,切块成方,扯上一块儿塞进口里,糯米的甜味、松花与艾草的清香,久违的春日记忆,就在口里那么一点一点地弥漫开来。横溪镇蔡家五代坚守古法,十元一盒的麻糍跨越山海,成了香港食客惦念的“东方软玉”。
  青团与麻糍,是文人墨客笔下的风物志。明代天一阁主范钦,归乡筑书楼时尤爱青团佐茶,赞其“色如碧玉,气若幽兰”;清代史学家全祖望踏春赋诗:“艾叶揉青糯雪香,松花点金齿颊芳”,道尽麻糍的色味双绝。《梦粱录》载临安街头“澄粉团子”以芝麻松仁为芯,恰如瞻岐古铺的“白馅青团”,千年古法一脉相承。
舌尖上的鄞州春味
  图为青团。
  现如今,青团的馅料早已五花八门,但最受欢迎的依然是传统的芝麻馅和黄豆馅。此外,还有豇豆、咸菜笋丝等馅料,各具独到的口感。十里不同味,咸甜淡都有。下水村推出抹茶蔓越莓麻糍,却坚持用百年石臼捶打;电商平台上真空青团走红全国,老宁波人仍固执等待那屉松花粉未散的温热。甜咸可融,古今能通,这才是鄞州的滋味。
  鄞州有味是“春香”。
  春雨至,万物长,空气中弥漫着泥土的芬芳,一阵阵熟悉的春菜清香,唤醒了深藏在心底的味蕾记忆。
  草籽,又叫紫云英,不仅颜值高,还是鄞州人餐桌上的“宠儿”,清炒、凉拌,皆是美味。而草籽炒年糕,更是绝配。绿绿的草籽混搭白白的年糕,色、香、味俱全,可以作午餐,也可以当小吃,每一口都仿佛能尝到春天的气息。
  菜蕻的脆爽与清甜,宛如大地在寒冬后释放出的第一抹温柔。无论是清炒还是煮汤,味道总是那么朴实无华,却让人回味无穷,一句“人间最美是清欢”也不过如此。
  香椿被称为“长在树上的蔬菜”,香味浓郁,营养丰富,口感脆嫩,只有在春日最盛时味道才最鲜美,堪称鄞州人餐桌上最受欢迎的“草根明星”,民间流传“香椿芽炒鸡蛋,肉鱼都不换”的俗语。香椿芽拌豆腐、爆炒香椿芽,也都是风味绝佳的时令菜肴。
舌尖上的鄞州春味
  图为香椿。
  鲜嫩无比的马兰,常见却不普通。每当到了采摘季节,人们就会提着篮子,走在田野乡间,为满足一顿美味而寻觅着它的踪迹。马兰的做法很多,清代美食家袁枚在《随园食单》里就有记载:“摘取嫩者,醋合笋拌食,油腻后食之,可以醒脾。”尤其是马兰跟香干拌在一起炒着吃,味道超赞,微苦与甘甜交织,就像童年和家乡的滋味,既有艰辛的回忆,又有温暖的慰藉。
舌尖上的鄞州春味
  图为马兰。
  荠菜的味道清新淡雅,带着一丝淡淡的甜味,无论是用来包饺子、做馄饨,还是清炒,都能让人品尝到春天的味道。荠菜春卷外酥里嫩、鲜香可口,是鄞州人从小吃到大的美食。对宁波美食颇有研究的本土作家柴隆,在他的《宁波老味道》中这样描述道:“揾一碟玫瑰米醋,咬一口裹着荠菜、香干、冬笋的春卷,一股浓浓的野菜香气在口中回旋,俨然已尝到了早春的味道。”
舌尖上的鄞州春味
  图为荠菜春卷。
  原生态、小清新的绿色春菜,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味觉享受,也是一份健康的馈赠,让我们在满足味蕾的同时,收获身体的滋养。每一道美食,都像是一个时光胶囊,打开它,那些与美食相关的故事和情感便扑面而来。
  著名作家贾平凹说:“人的胃是有记忆功能的。童年时品尝过的味道,总会让人铭记许久。”
  我们难忘舌尖上的鄞州“春味”,不仅因为它们是一年中的“限定美食”,更是怀念那一口家乡味道让我们瞬间回到那片熟悉的土地,回到那个充满温情与回忆的家。
(2025年3月15日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