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这个冬天,为何喜欢给城市“穿”毛衣

(2024-12-22 14:27:24)
标签:

杂谈

  谈到冬天,总觉寒冷、凛冽。越如此,我们越要在生活中创造出许多暖意。
  这个冬天,冷空气“班味”十足,城市十分努力,创造出了许多暖意。
  比如AI技术一键“织”出毛绒感,给城市地标和自然景观“穿”上了毛衣。北京天坛、杭州雷锋塔、宁波博物馆,也一起“穿”上了五颜六色的毛衣。
这个冬天,为何喜欢给城市“穿”毛衣
  图为通过AI技术一键“穿”上毛衣的宁波博物馆。
  万物“穿”毛衣的旋风还未刮过,人们突然发现,城市街道上的大树真的“穿”上了毛衣。宁波也是如此,海曙龙湖天街、慈溪上林坊步行街、鄞州水街的行道树都穿上了“多巴胺”配色的毛衣。自北至南,城市的颜色犹如加了滤镜,一下子鲜亮、温暖、浪漫起来。
  这个冬日,为何喜欢给城市“穿”毛衣?
这个冬天,为何喜欢给城市“穿”毛衣
  图为用AI技术“穿”上彩色毛衣的周尧昆虫博物馆。
  天气冷了,城市“暖”了。
  眼下,一股城市建筑“毛衣风”在各大社交平台上越刮越猛。通过AI技术,鄞州的韩岭美术馆、宁波中心、宁波博物馆和宁波诺丁汉大学等地标建筑纷纷“穿”上色彩缤纷的毛衣,秀起了冬日的OOTD。409米的宁波中心“一键”焕新,“穿”上了毛茸茸的蓝色毛衣,上面还点缀着彩色的小球。
这个冬天,为何喜欢给城市“穿”毛衣
  图为通过AI技术一键“穿”上毛衣的韩岭美术馆。
  看着平日里熟悉的建筑一改“高冷”形象,变得温暖可爱,大家都忍不住在朋友圈转发讨论,热度不断攀升。
  各地渐渐不再满足于网上的玩法,开始把AI技术“搬”进现实。
这个冬天,为何喜欢给城市“穿”毛衣
  图为通过AI技术一键“穿”上毛衣的宁波中心。
  在鄞州,南部商务区水街推出了绒化乐园,巨型毛绒生物在中心广场闪亮登场,各式各样的毛绒美陈点缀其间,成为城市景观的一部分,给附近的打工人和市民提供满满的情绪价值。多地街区的行道树焕然一新,出现了为大树“穿”毛衣的情景。
这个冬天,为何喜欢给城市“穿”毛衣
  图为南部商务区水街西区的绒化乐园。
  红橙蓝绿粉……“多巴胺”配色、造型各异的毛衣,一扫冬日的灰暗,其中几棵树的毛衣上还长出两只手,像是要给路人一个大大的拥抱,引人驻足合影,“暖乎乎过冬”在这座城市更加具象化了。
  心中有柔软,手中就能编织温暖。在这场“织毛衣大赛”中,各地文旅和高校是主力军,通过AI软件或开源平台,“0帧起手”便能“一键”为城市建筑穿上毛衣。
这个冬天,为何喜欢给城市“穿”毛衣
  图为通过AI技术一键“穿”上毛衣的鄞州公园。
  广大市民有期盼,城市宣传有需求,技术手段能满足,因此,不论是学生、网友还是媒体平台、文旅部门,多方都有热情给标志性建筑穿上一件赛博小毛衣。而群众和市场主体也乐于加入进来打造城市和家园。
  比如,水街就通过打造真实的“毛线世界”满足大家的想象;又如,福明街道福城社区手工坊的成员给社区内的一棵大樟树、无障碍扶手以及楼道门把手“穿”上彩色毛衣,用温暖“绒”化了居民们的心。
这个冬天,为何喜欢给城市“穿”毛衣
  图为福明街道福城社区内的大樟树“穿”上彩色卡通毛衣,成了小区的“网红树”。
  汪曾祺先生在《人间草木》中说:“如果你来访我,我不在,请和我门外的花坐一会儿。它们很温暖,我注视它们很多日子了。”草木皆有情,世间风物各有可爱之处。寒风凛冽,地标建筑与道旁大树“穿”上五彩斑斓的毛衣后,不仅给我们带来了新鲜感,也为萧瑟、沉闷的冬日,增添了一丝温暖和几许生机,让城市景观充溢鲜活的浪漫气息。
这个冬天,为何喜欢给城市“穿”毛衣
  图为色彩缤纷的毛绒美陈。
  这是对城市的美好追求。城市景观是市民生活环境的一部分,冬季的城市色彩比较单一、景观相对单调。一件件色彩靓丽、样式繁多的毛衣,让孤零零的建筑绽放别样色彩,让光秃秃的大树显露盎然生机,同时给我们带来了愉悦与快乐的情绪价值,不仅有视觉上的冲击,而且有情感上的共鸣,何尝不是满足了我们对城市的美好期待?
  这是对自然的温柔以待。给大树“穿”上毛衣主要是为了保暖,防止树木在寒冷的冬季受到冻害。用兼具御寒、防风、保水等多重功能的彩色毛衣,替代传统的草绳或麻绳为大树保温,同时美化了城市,可谓两全其美。这些可可爱爱的“显眼包”,摸着软乎乎,大树穿上暖乎乎,看完心里热乎乎。
这个冬天,为何喜欢给城市“穿”毛衣
  图为用AI技术“穿”上彩色毛衣的南部商务区水街充满浪漫气息。
  温柔以待自然,不仅是一种道德责任,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当我们用温柔的眼光去看待世界,用温柔的心灵去感悟生命,我们会发现生活中的美好无处不在。“穿”上毛衣的城市,不仅是一道独特的风景,更传递了温馨与关怀。
  这是对艺术的创意表达。时代需要创意精彩,生活需要创新充盈。脑洞足够大,万物可拟人。通过给建筑和大树“穿”上色彩丰富、造型有趣的毛衣,人们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和表达对城市的理解和情感。
这个冬天,为何喜欢给城市“穿”毛衣
  图为行道树“穿”上温暖的毛衣。
  毛衣不光是一件精美的装饰品,还承载了创作者的个性化表达,体现了塑造城市空间艺术的想象力。每一幢楼、每一棵树,都像是从调色盘上跃然而出的艺术作品,为冬日的城市增添了澎湃的活力和时尚的气息。这种创意表达让我们在充满压力的生活中,可以获得片刻的安然和快乐。天冷了,心需热。“暖乎乎过冬”的故事,妆点了城市,丰盈了生活。
  “毛衣风”下,如何让城市温暖多一度?
  比如追求美好不忘科学。对树木进行防寒保护,是园林部门每年的例行工作。这些树木,有的是来自南方地区的品种,本身耐寒能力弱;有的刚刚进行了移栽,根系受到了损伤,适当的越冬保护可以提高苗木成活率。在极端低温天气下,也会扩大树木防寒保护的范围。现在,市民给树木“穿”上毛衣,更多的是体现植绿护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态度。
这个冬天,为何喜欢给城市“穿”毛衣
  图为宁波诺丁汉大学的学子们给树木“穿”毛衣。
  比如重复利用绿色循环。全国范围给大树“穿”上的毛衣,加起来是个不小的数量。这些毛衣“脱”下后如何处理,也成了大家关注的话题。北京外国语大学的打算很好,也给我们以启示。在这些毛衣陪伴树木度过冬季后,他们计划未来继续重复利用,并邀请更多同学和老师参与到新的创作中来。绿色循环,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
这个冬天,为何喜欢给城市“穿”毛衣
  图为不少市民、游客前往打卡,享受着这份冬日的暖意。
  比如延伸关爱传递温暖。给大树“穿”上毛衣,蕴含的是人们对弱者的同情和关心。当我们将这份关爱延伸到那些处于困境中需要帮助的人们身上时,这份温暖便有了另一层含义,有责任,有担当。这是城市御寒之需,也是社会温暖之需。
  这个冬天,因为毛衣,喜欢一棵树;因为温暖,爱上一座城。
(2024年12月22日下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