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罗马尼亚国徽

标签:
历史 |
瓦拉几亚大公国(1290-1859)
瓦拉几亚(罗马尼亚语:ara
Româneasc,罗马尼亚语西里尔字母:Цра
Рмнскъ)是一个曾存在于1290年-1859年之间的大公国,也是一个历史与地理上的概念。瓦拉几亚地处下多瑙以北、南喀尔巴阡山脉以南,传统上可划分为蒙特尼亚(大瓦拉几亚)与奥尔特尼亚(小瓦拉几亚)两个区域。瓦拉几亚地区是现代罗马尼亚的一部分。瓦拉几亚罗马尼亚语名称“ara
Româneasc”的字面意思是“罗马尼亚人的国家”,而“瓦拉几亚”这一名称则是源于瓦拉几亚主体民族的名称“瓦拉几人”。

比萨拉比亚(罗马尼亚语:Basarabia;乌克兰语:Бесарабя;俄语:Бессарабия;保加利亚语:Бесарабия;土耳其语:Besarabya)是指德涅斯特河、普鲁特河-多瑙河和黑海形成的三角地带。

特兰西瓦尼亚公国(1571-1711)
特兰西瓦尼亚(拉丁语:Transsilvania;罗马尼亚语:Transilvania;匈牙利语:Erdély;德语:Siebenbürgen),罗马尼亚中西部地区。在1571年到1711年之间时特兰西瓦尼亚曾是一个诸侯国。

摩尔达维亚公国(1349-1859)
摩尔达维亚(罗马尼亚语:Moldova或ara
Moldovei),是一个曾存在于1349年-1859年之间的大公国,也是一个历史与地理概念。原摩尔达维亚的领土分别位于今乌克兰、摩尔多瓦,以及罗马尼亚境内。

奥尔特尼亚
奥尔特尼亚(Oltenia),又称小瓦拉几亚,是罗马尼亚的一个地区名。指瓦拉几亚西部地区。其以东是被称为“大瓦拉几亚”的蒙特尼亚。

多布罗加
多布罗加(罗马尼亚语:Dobrogea;保加利亚语:Добруджа)是位于多瑙河下游,多瑙河和黑海之间的一个地区。目前该地区的北部由罗马尼亚统治,划为康斯坦察县及图尔恰县,南部则由保加利亚统治,划为多布里奇州及锡利斯特拉州。多瑙河三角洲的一部分位于该区域。在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多布罗加为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一部分。在1913年的第二次巴尔干战争后被完全被编入罗马尼亚境内。第二次世界大战时1940年在纳粹德国的维也纳仲裁裁决下罗马尼亚王国被逼将南多布罗加割予保加利亚王国。

罗马尼亚联合公国(1859-1881)
罗马尼亚联合公国,又称摩尔达维亚和瓦拉几亚联合公国,罗马尼亚历史上的一个时期,存续时间为1859年-1881年。1859年-1862年间称作联合公国;1862年-1866年间称作罗马尼亚联合公国;1866年后,改称作罗马尼亚。1881年,成为罗马尼亚王国。

罗马尼亚王国(1881-1947)
罗马尼亚王国(罗马尼亚语:Regatul
României)是于1881年,罗马尼亚公国的大公卡罗尔一世即位国王后成立的国家,在1947年被罗马尼亚人民共和国取代。

罗马尼亚人民共和国(1948.1-1948.3)

罗马尼亚人民共和国(1948-1952)
罗马尼亚人民共和国(1952-1965)

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1965-1989)
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是二战后在罗马尼亚建立的社会主义政权,罗马尼亚共产党为执政党。在1947年至1965年间的正式名称为罗马尼亚人民共和国(罗马尼亚语:Republica
Popular Romîn,RPR),1965年至1989年的正式名称为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罗马尼亚语:Republica
Socialist România,RSR)。

罗马尼亚(1990-1992)

罗马尼亚(1992至今)
罗马尼亚国徽以罗马尼亚王国于1922年至1947年间所使用的徽章为基础,于1992年9月10日由该国国会采用为该国国徽。国徽的主体由衔着十字架,两爪分别持锤及剑的金鹰所构成,在其上的盾样被分成五块,分别代表罗马尼亚的构成:金鹰(左上):代表瓦拉几亚公国;牛(右上):代表摩尔多瓦;狮子与桥(左下):巴纳特及奥尔特尼亚;海豚(中下):代表多布罗加;黑鹰、七座城堡、太阳、月亮(右下):代表特兰西瓦尼亚。2016年加上了罗马尼亚钢冠。徽章的三种主要颜色:红、蓝、黄,分别与该国国旗相互辉映。
(2024年1月28日夜)
(2024年1月28日夜)
前一篇:历史上的葡萄牙国徽
后一篇:一日一城一徽章:圣巴巴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