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拉脱维亚国徽

标签:
文化 |
利沃尼亚联邦(1207-1561)
圣母之土(中世纪拉丁语:Terra
Mariana)是中世纪利沃尼亚或旧利沃尼亚(低地德语:Oolt-Livland;立窝尼亚语:Jem-Lvõm;爱沙尼亚语:Vana-Liivimaa;拉脱维亚语:Livonija)的官方名称。它是在利沃尼亚十字军之后形成的,其领土由今天的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组成。它于1207年2月2日成立,最初作为神圣罗马帝国的一个公国。1215年,教皇英诺森三世宣布它直接隶属于罗马教廷,圣母之土从此划离神圣罗马帝国。

库尔兰公国(1562-1791)
库尔兰和瑟米加利亚公国(拉丁语:Ducatus
Curlandiæ et Semigalliæ;波兰语:Ksistwo Kurlandii i
Semigalii;德语:Herzogtum Kurland und Semgallen;拉脱维亚语:Kurzemes un
Zemgales
hercogiste)是一个位于波罗的海地区,在1562年至1791年存在的,隶属于立陶宛大公国,后隶属于波兰立陶宛联邦的公国。在1791年,它获得了完全的独立,但在1795年3月28日,在第三次瓜分波兰时被俄罗斯帝国吞并。

库尔兰省(1795-1918)
库尔兰省(俄语:Курляндское
губерния;德语:Kurländisches Gouvernement;拉脱维亚语:Kurzemes
gubera;立陶宛语:Kuršo gubernija;爱沙尼亚语:Kuramaa
kubermang)是俄罗斯帝国在第三次瓜分波兰后,即1795年在库尔兰公国的基础上建立的一个省。范围包括今日拉脱维亚的西部。首府叶尔加瓦。

库尔兰和瑟米加利亚公国(1918)
库尔兰和瑟米加利亚公国(德语:Herzogtum
Kurland und Semgallen;拉脱维亚语:Kurzemes un Zemgales
hercogiste)是德意志帝国一个短暂的附属国。1918年3月8日,一班波罗的海德意志人在德国所占据的库尔兰省宣布成立公国,取消当地自治,并无视当地的一个前贵族,比龙氏的恩斯特·约翰·冯·比隆,向凯撒威廉二世送上王位。1918年10月,德国总理马克西米利巴登亲王建议用民间组织取代波罗的海地区的军事管制。1918年11月18日的德国革命后,拉脱维亚宣布独立,德国军队亦在同年12月7日转移政权予以卡尔利斯·乌尔马尼斯为首的拉脱维亚临时政府。

拉脱维亚共和国(1918-1940)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拉脱维亚被德国占领,一战结束后,拉脱维亚于1918年11月18日获得独立。
拉脱维亚共和国(1991至今)
上方为太阳,17道光芒代表17个操拉脱维亚语的地区;左下角为狮子,表示西部地区库尔兰;右下角为狮鹫,表示东部地区利沃尼亚。盾上方有三颗五角星,象征了历史上的三个区。这是大国徽,把国旗绑着的树枝换成橡树枝,去掉护盾兽,就是中国徽,再去掉橡树枝,就是小国徽。

拉脱维亚社会主义苏维埃共和国(1919-1920)
拉脱维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拉脱维亚语:Latvijas
Padomju Socilistisk Republika;俄语:Латвийская Советская
Социалистическая
Республика),苏联历史上的第十五个加盟共和国,设立当时为第十四个加盟共和国,卡累利阿-芬兰被撤销后为第十三个加盟共和国,简称拉脱维亚,位于东欧的波罗的海沿岸。

拉脱维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1940-1991)
(2024年1月15日夜)
(2024年1月15日夜)
前一篇:一日一城一徽章:雷恩
后一篇:历届斯诺克大师赛冠军(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