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芬兰国徽

标签:
历史 |
瑞典属芬兰(12世纪-1809)
从芬兰进入封建社会开始直到1809年瑞典将芬兰地区割让给俄罗斯帝国,芬兰都是瑞典的一部分。关于瑞典在芬兰地区建立有效统治的时间点,学界并未达成一致。不过瑞典在芬兰的统治是随天主教传入芬兰而逐步确立的。瑞典对芬兰的殖民活动大约起始于12世纪,这些进入芬兰的瑞典殖民者是当代芬兰瑞典族的先祖。瑞典统治时期,芬兰地区最大的城市是图尔库、第二大城市是维堡,人口主要集中于西南部的沿海地区。

维堡省(俄语:Выборгская
губерния;瑞典语:Viborgs län/Wiborgs län;芬兰语:Viipurin
lääni,常简称Vpl)是芬兰历史上的一个省,位于芬兰东南部。现大部分属俄罗斯,小部分为南芬兰省的一部分。首府维堡。1634年瑞典设省,称维堡-萨翁林纳省。1721年大北方战争后和1743年分两次被割让予俄罗斯帝国,1744年设维堡省,1802年至1812年改称芬兰省。1812年1月4日成为芬兰大公国的一个省。1917年跟随芬兰独立。冬季战争后,大部分土地被割让予苏联。1941年芬兰重新占领,但1944年再次失去,被编入列宁格勒州和卡累利阿共和国。余下的部分在1945年被编入屈米省,并随之在1997年并入南芬兰省。

芬兰大公国(1809-1917)
芬兰大公国是现代芬兰的前身,是一个存在于1809年到1917年之间的俄罗斯帝国自治实体。芬兰在1808年前是瑞典的一部分。1807年,瑞典卷入俄国与英国的战争中。1808年2月,俄国出兵占领芬兰地区。1809年9月17日《弗雷德里克港和约》签订后,芬兰被正式割让给俄国。1809年3月到7月,在俄国召集芬兰各阶级召开的波尔沃议会上,芬兰大公国的体制得到确定。俄国沙皇兼任芬兰大公、芬兰地区继续实行既有法律。俄国同时给予芬兰较大的自治权,保证各级官员由芬兰人充任;芬兰议会拥有立法权,能决定芬兰地区的部分事务。俄国沙皇派驻芬兰大公国的最高官员是芬兰总督。

芬兰王国(1918-1919)
芬兰王国(芬兰语:Suomen
kuningaskunta;瑞典语:Konungariket
Finland)是芬兰从俄罗斯帝国独立后试图建立的王国,但最终没有建立起来。如果当时德意志帝国于第一次世界大战获胜,则黑森家族的腓特烈·卡尔王子将成为芬兰国王。

芬兰共和国(1937至今)
在芬兰国徽法案中对国徽的描述为:“红色,在九朵银色玫瑰中,一只咆哮着的戴着皇冠的狮子,右前蹄为被覆盔甲的人手,挥舞着长剑,脚踩着翻转的弯刀。”
(2024年1月7日夜)
(2024年1月7日夜)
前一篇:一日一城一徽章:温尼伯
后一篇:历届香港网球公开赛冠军(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