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朝鲜国徽

标签:
历史 |
朝鲜王章(1392-1897)

大韩帝国(1897-1910)

大韩帝国皇室徽章(1903-1910)
大韩帝国(朝鲜语:/大韓帝國,1897年10月12日-1910年8月29日)是朝鲜王朝末期君王高宗所建立的二元制君主立宪制国家。国土与原王朝相同(北方以鸭绿江和图们江与中国为界),国都同为汉城(今首尔)。

朝鲜总督府(1910-1945)
朝鲜总督府是日本殖民统治朝鲜期间,在朝鲜京城景福宫内设立的最高政府机构。

大韩民国临时政府徽章(1919-1948)
大韩民国临时政府(朝鲜语:/大韓民國臨時政府),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方面称为上海临时政府(朝鲜语:/上海臨時政府),简称临政(/臨政)、临时政府(/臨時政府),是朝鲜半岛在日韩并合后,于1919年在上海法租界成立,后搬迁至中华民国重庆的一个流亡政府。
这个临时政府是日本吞并朝鲜后,一帮朝鲜流亡人士搞的,驻地先后为上海、杭州、镇江、南京、长沙、广州、柳州、綦江、重庆,基本上都成为当地的文物保护单位了,其中上海的旧址,被称为“大韩民族独立运动的圣殿”。

北朝鲜人民委员会(1946-1948)
苏联民政厅(俄语:Советское
гражданское управление;朝鲜语:
/蘇聯民政廳)是苏联红军在1945年8月-1946年2月期间在北朝鲜成立的盟军托管政府,首都位在平壤。这个国徽浓浓的苏联风格。

北朝鲜人民委员会(1948)
北朝鲜临时人民委员会(朝鲜语:/北朝鮮臨時人民委員會)是指1946年2月朝鲜共产党北朝鲜分局在朝鲜半岛三八线以北地区组织的临时政府。1946年2月,北朝鲜临时人民委员会正式接管苏联民政厅的政务,苏军停止民政的管理工作,但仍继续管理驻朝鲜半岛苏军内部的军政。1946年6月,朝鲜共产党北朝鲜分局改称北朝鲜共产党。7月,北朝鲜共产党与朝鲜新民党合并为北朝鲜劳动党。这是面就用了两个月的国徽。1948年朝鲜宪法第101条规定:“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国徽为用写有‘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字样的带子束起的稻穗,中间是雄壮的发电所,其上是光芒四射的五角红星。”这一图案仅使用了两个月。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1948-1993)
中间水电站的图案换成了水丰水电站。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1993至今)
把国徽上的山换成了白头山。闪烁着的红五角星置于国徽上方象征着朝鲜是在社会主义指导下的国家,同时也表达着社会主义建设的最终目标即共产主义与其神圣性。两侧的稻穗好似在捧托着红五星,象征着朝鲜的农民群众与其劳动果实。稻穗又由一条红饰带束在一起,饰带上有缝上的金字“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国徽中央展示着一所水电站,其原型为水丰水电站,由背景的白头山风景衬托着。这代表着朝鲜的工业化与其社会主义建设的繁荣。
(2023年11月29日夜)
(2023年11月29日夜)
前一篇:一日一城一徽章:大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