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前门稻草人
前门稻草人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5,345
  • 关注人气: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浙”样的开幕式,“潮”出了哪些精彩?

(2023-09-24 22:50:17)
标签:

体育

  风起东方,潮涌钱塘。昨天,万众瞩目的第19届亚运会在杭州奥体中心体育场隆重开幕,来自亚洲45个国家和地区的1.2万多名运动员逐梦启航。这座被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称为“世界上最美丽华贵之天城”的城市,成为亚洲乃至世界关注的焦点。
  那么,“浙”样的亚运会开幕式,又“潮”出了哪些精彩?
  体育是人类共通的语言。以奥运会为代表,几乎任何一场大型综合性运动会,都会将一场浩大、壮观、充满各种奇思妙想及艺术气息的开幕式作为重头戏。开幕式是主办方展示国家文化与综合实力的窗口,也是人文交流交融、民心相连相通的舞台。一个好的开幕式,意味着这场盛会成功了一半。多少年过去,你可能已经记不清赛场上产生了多少枚金牌、刷新了哪几项纪录,但也许会记得亚特兰大双手颤抖的拳王阿里、悉尼令人赞为观止的“水火交融”、多哈那匹攀上高台的倔强骏马,以及那首舒缓流畅、脍炙人口的《手拉手》,当然更有2008年8月8日北京夜空的“大脚印”和“体操王子”李宁的空中漫步。  
“浙”样的开幕式,“潮”出了哪些精彩?
图为开幕式现场。
  1990年,亚运圣火第一次在中华大地点燃。当时,电视已逐渐走进千家万户,手持金牌、做奔跑状的熊猫“盼盼”形象深入人心,几乎每天都在电视上霸屏。
  伴随着那一年的最红BGM《亚洲雄风》,就连央视主播的解说也是气势磅礴、激情澎湃,现在依旧萦绕耳畔。
  时至今日,当我们再次回想33年前的北京亚运会开幕式,那些精彩的画面和动人的旋律,仍然是记忆中最深刻的烙印。
  2010年,第16届亚运会来到花城广州。
  开幕式上的点火堪称匠心独具。来自广东的跳水名将何冲手持火炬跑到28米高的火炬塔下,点燃地上礼花的引线。礼花喷出的绚丽火花飞溅出来,一直攀升到28米高度,瞬间点燃了主火炬。
  火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而以古法制作的礼花点燃现代亚运会的火炬,让这一出“最炫民族风”的大戏达到了最高潮。
  2015年,在万里之遥的中亚古城土库曼斯坦阿什哈巴德,当“中国杭州获得2022年亚运会举办权”的话音响起,杭州注定要在亚洲体育事业发展的里程碑上,镌刻下属于自己的印记。
  对于大型体育赛事而言,开幕式不是一个简单的仪式,其中寄托了国家认同、民族自豪和人民愿景,是向世界展现国家和城市形象的绝佳窗口。舞台上那一个个爆红出圈的瞬间,承载的是一座城市乃至一个国家的软、硬实力。
  回溯过往,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到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精彩的演绎让世界了解了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文明成果,看到了一个更加自信从容的新时代中国模样。
  “中国特色、浙江风采、杭州韵味、精彩纷呈”,也是杭州亚运会追求的目标。
  而那些成为经典的开幕式,总有着根植于本土的精妙表达,杭州亚运会也不例外。会徽“潮涌”、主题口号“心心相融,@未来”、吉祥物“江南忆”组合、核心图形“润泽”与色彩系统“淡妆浓抹”等亚运美学元素,处处体现浙江韵味。
  讲好浙江故事、彰显浙江元素、诠释浙江精神,总主题为“潮起亚细亚”的开幕式,更是有着诸多唯美惊艳的名场面,奉献了一场立足浙江、表达中国、胸怀亚洲、放眼世界的视觉文化盛宴。
  潮水。潮,是钱塘的记忆,是体育的跃动,更是浙江的精神、时代的脉搏。整场开幕式以水为串联、潮为意向,体育场内,起伏的潮水,勾画出之江大地勇立潮头的鲜明气质。文艺演出中篇“钱塘潮涌”以“潮”为主题,展现“水浪之潮”“体育之潮”“时代之潮”的蓬勃景象以及新时代中国与亚洲、与世界的交融激荡。
“浙”样的开幕式,“潮”出了哪些精彩?
图为开幕式现场。
  良渚。玉鸟飞旋,时空流转,神徽浮映,古城再现。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良渚——这座最古老的“杭州城”,散发人类文明的曙光,如今见证数字经济勇立潮头的杭州闪耀亚运荣光。
“浙”样的开幕式,“潮”出了哪些精彩?
图为开幕式现场。
  西湖。在开幕式现场的巨幅网屏上,西湖时常作为背景出现,近景是三潭印月的石塔,远处是湖面青山。以“西湖十景”为代表的西湖景观,极为清晰地展现了中国景观的美学理想,对中国乃至世界的园林设计影响深远。
  桂花。在白居易当杭州“市长”的时代,赏桂就与观潮相提并论,成为秋日杭州两大赏心乐事。亚运会举办期间,正是金桂飘香之时。开幕式上,数百名杭州大学生手持金桂走入场内,共同点亮绵延悠长的“金桂之江”,仿真桂花瓣飘散而来,桂花香气袭人,也是在预祝运动员们赛场折桂。
“浙”样的开幕式,“潮”出了哪些精彩?
图为开幕式现场。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开幕式融入典型的中国、浙江及杭州符号与意象,以“绿色、智能、节俭、文明”的理念彰显了体育和文化融合的别样精彩。
  开幕式上,古风古韵与时尚现代交相辉映。这场西子湖畔的体育盛典,既有“高颜值”,又有“高科技”。
  “两个首创”值得一说。
  一是3D双威亚技术首次应用于大型运动场。两个演员身上都有4根控制不同方向的钢丝绳,最快飞行速度是每秒4米。立体飞旋于空中的男女演员与潮共舞,吊着威亚在空中完成了各种高难度动作,并与地屏中的浪潮实时互动,踏浪而行,成就了科技与艺术的完美融合。
  二是首次采用“数实融合”的点火方式。承载着全世界亿万人热情的“数字火炬手”化身上亿光点,汇聚在江面上,形成“数字人”,踏着浪花来到“大莲花”上空。19根机械柱缓缓立起,“数字火炬手”与最后一棒火炬手——宁波运动员、游泳奥运冠军汪顺共同点燃主火炬塔。
“浙”样的开幕式,“潮”出了哪些精彩?
图为汪顺点燃主火炬塔瞬间。
  据杭州亚组委透露,开幕式数字点火仪式结束后,将发行亚运史上首款数字主火炬塔,让所有人都有机会获得这个独特藏品。
  除了这两项硬核技术外,还有裸眼3D、AR数字穹顶、流体计算和185米宽、15米高的网幕等技术,实现了立体美学和东方美学的完美融合,也实现了技术和艺术的双向奔赴。
  比如,地屏上,错落有致的立体山水映衬着朦胧的裸眼3D视效,营造出轻烟缭绕、水光潋滟的江南画境。国风男子挥毫作画,风雅钱塘展现在观众眼前。烟雨西湖上,硕大的莲叶舒展,清雅隽秀的女子翩然起舞,仿若盛开的莲花。
“浙”样的开幕式,“潮”出了哪些精彩?
图为开幕式现场。
  比如,由裸眼3D视觉技术构筑而成的拱宸桥跃然于运河之上,一岸连接古代,一岸通往现代。在AR技术加持下,寄托着古今美好心愿的灯笼升腾而起,融汇为点点星河流向远方。
  秋分至,盛会临,硕果累,桂花香。所有美好都在这里相遇,所有精彩都在这里绽放。亚奥理事会代理主席拉贾·兰迪尔·辛格说:“我相信,参与第19届亚运会的每一个人,都会在杭州、在浙江收获一段终生难忘的美好记忆。”
(2023年9月24日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