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奥地利国旗

标签:
历史 |
奥地利大公国(1457-1804)
奥地利国旗来历颇早:1192年,公爵雷欧伯德五世带领十字军东征时,在战争之中身穿的白色战袍被血染成红色,而中间腰带的一部分(也有说是佩戴剑鞘的一部分)依然是白色。东征返国后,雷欧伯德五世得到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赞颂,并颁赠红、白、红的勋章,表扬他的功劳。而这面红白红的旗帜也于这时开始使用,在1804年因成立奥地利帝国而停用。

奥地利帝国(1804-1867)
奥地利帝国(德语:Kaisertum
Österreich,奥地利德语:Kaiserthum
Oesterreich),指的是一个在1804~1867年及1867~1918年间位于中欧的多民族国家,首都是维也纳,是哈布斯堡王朝所统治的国家中第一个能完全执行君主专制的。近代史里所说的奥国、奥帝国指的就是这段时期。
1804年5月18日,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第一执政拿破仑称帝。在拿破仑称帝三个月后的8月11日,弗朗茨宣布成立奥地利帝国,自称为奥地利皇帝弗朗茨,以回应拿破仑的称帝,并借机加紧统合哈布斯堡君主国的领地。

奥匈帝国(1869-1918)
1866年,随着奥地利在奥普战争中战败,德意志邦联至此正式解体,结束了哈布斯堡家族统领德意志各城邦的时代。内政方面,匈牙利对维也纳的统治也非常不满,国内其它许多地区民族主义思想也不断加强。奥军在沙俄的支持下对1848年匈牙利革命的镇压,更加加剧了匈牙利对奥地利的统治不满。在一些政府官员劝告下,奥皇弗朗茨·约瑟夫决定与所有民族运动家谈判。虽然如此,但帝国内各部分以匈牙利贵族的势力最为强大这些贵族,而他们只肯接受一个他们与奥地利传统贵族之间的二元体。纵使维也纳担心单独与匈牙利贵族谈判会遭到其它民族更大的反对,但最终仅与匈牙利的贵族协商,在1867年组成一个共主邦联——奥匈帝国。

德意志-奥地利共和国(1918-1919)
德意志-奥地利共和国(德语:Republik
Deutschösterreich 或
Deutsch-Österreich)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奥匈帝国解体之后,其境内说德语的人短暂建立的残存国家。其德语名称
Deutschösterreich,意为“德意志奥地利”,原本为奥匈帝国时代帝国西部主要说德语的内莱塔尼亚地区一个非官方的称谓。
奥地利第一共和国(1919-1934)
奥地利第一共和国(德语:Republik
Österreich),指的是奥地利历史中,自1919年奥匈帝国崩溃后的短命政权德意志奥地利共和国结束起至1938年德奥合并之间的时期。当时的特征是左右两派的暴力冲突,最激烈的一次是1934年的暴动。《奥地利宪法》在1920年生效(1929年修正)。由于1934年法西斯政权上台后制订的宪法称奥地利为联邦国(Bundesstaat)而不是共和国,可视之为共和国时代的终结。

奥地利联邦国(1934-1938)
奥地利联邦国(德语:Bundesstaat
Österreich;通称“Ständestaat”)是一个1934年至1938年间存在的国家,它是奥地利第一共和国的延续,由奥地利祖国阵线一党独裁。奥地利联邦国中的联邦概念最初是由库尔特·许士尼格和恩格尔伯特·陶尔斐斯共同提出,是基于意大利法西斯主义和保守天主教影响建立的权威政府。奥地利联邦国政权于1938年3月13日被德国合并而结束,直到1955年才重新成为独立的政权。

奥地利第二共和国(1938至今)
纳粹德国于1945年战败后,奥地利进入盟军统治时期,直到1955年奥地利国家条约签订为止。在奥地利宣布成为永久中立国之后,占领奥地利的各同盟国军队陆续撤离,奥地利最终获得独立并成为今天的奥地利第二共和国。国旗是一面由三条横间所组成的国旗,最上处和最底处都是红色,中间是白色。
(2023年6月21日夜)
前一篇:一日一城一徽章:纽约
后一篇:一日一城一徽章:东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