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八景之五陇烟收

标签:
宜昌世事塔影樵客青山 |
分类: 律之声 |
宜昌八景
六、五陇烟收
青山飞峙大江头,叠翠五峰烟树收。
望处天边凝塔影,行来物外断尘流。
今时樵客歌声远,往昔村童葛道幽。
夕照钢鞭形巨舞,堪嗟世事几春秋。
五陇烟收
五陇山又名五龙山,因五峰连峙,蜿蜒如游龙奔江,故名。实际上,当地人把五陇山,分成上五陇与下五陇。五陇山隔江相对天然塔。
烟收坝(亦称胭脂坝、烟洲坝)是宜昌古八景“五陇烟收”的点睛之景,是宜昌城区长江上仅存的一个岛屿,宽1600M,长5000M,常见桃花鱼和各类候鸟。这里自古本无桥,现如今宜万铁路长江大桥立于其上,并将成为宜昌城区江上夜游项目的组成部分。
1992年版的《荆楚名胜概览》等书籍中提到:传说东海龙王的五个龙子违背天意,在夷陵为患,葛道山的天然嫂用天赐的七节降龙鞭狠打五龙,终将其治服,使之变成了一座五龙山。天然嫂也因连战五龙而累死。其夫地忽哥按照遗嘱,将其埋在五龙山对岸。天然嫂的降龙鞭随即化成了一座七级宝塔。每当太阳东升时,长长的塔影宛如一支巨大的七节鞭直刺五龙山,五条恶龙再也不能复活了。后人为纪念天然嫂,便将塔取名“天然塔”。塔对江五龙山,五峰连峙,状若五龙蜿蜒临江,每当朝阳初起时,塔光山影倒映江面,宛如有一条巨型钢鞭,压在五龙之上,因而又有“鞭打五龙”之称。
“老宜昌”梦回三峡先生曾对《宜昌府志》收录的关于宜昌地区的古诗进行研究,认为五龙及江面上午烟未消散,故而难见五陇面目。下午,太阳要落山时,五陇山的烟幕逐渐收起,山中美景慢慢向观看者展现出来。烟收坝原是长江中的一个无名沙洲,平时五陇山烟雾起时,从江北岸自然塔上看不见长江对面的五陇山。只有当下午烟雾慢慢收起,人们才能逐渐看清五陇山,还有那江心的沙洲!烟收才可见的沙坝,自然取名“烟收坝”了。梦回三峡先生推测还有一种解释,“五陇烟收”中的“烟收”并非指烟收坝,而是指五陇山在烟收过程中展示的美景。
五陇山与烟收坝当年究竟有多美?当年《东湖县志》记载:“其间,清流潺潺,村落参差,林木荫翳。凌晨薄暮,岗雾朴地,莫识津涯。迨清风徐起,微烟缥缈。独袅晴空,碧峰洗扫如黛,春华疏密,秋色丹黄,风景如画。”
古诗二首:
《五陇山》
(清) 景大任
朝见五陇烟,暮见五陇树。 烟树两迷离,停骖不知处。
《五陇山》
(清)吴士瑛
移情薄暮望江头,日落寒烟五陇收。 樵客歌声沿谷去,青山胜有白云流。
前一篇:【中吕·普天乐】激情世界杯
后一篇:步遗爱湖遇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