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亲爱的老亚龙先生,据说是这个世界里如今仅存的美国斯坦福大学精神病学终身荣誉教授。以前只在《心理月刊》上看到他的访谈,也许是国内编辑约访,也许是从外刊翻过来的,总之80多岁的老家伙轻易不接受任何采访。
《心探索》vol13期,专题“揭开心理咨询师的面纱”制作过程中,经过重重波折,终于联系到他老人家,只是他老看不大懂我的蹩脚英语采访提纲,哈哈,只好请专业的翻译越洋电话采访,遗憾的是忘记问两个问题:
1、是否惧怕死亡,亚龙一直致力于研究存在心理治疗四个主题:死亡、自由、孤独、无意义,死亡最让人迷惑,“我们的生死并不是真正的问题,死亡似乎是一种和平。我们面临的挑战是,当我们生活在现实中,是否有勇气使用我们对死亡的忧虑,让生活更真实,更有目的,更有意义,并让这些充满整个生命。”
2、是否研读过东方典籍,因为他的理论太西方了,相比奥修老爷爷的意境,完全不是一个路数,他有没有对东方文化产生过兴趣呢?。
采访稿最后整理出两个部分:
1、爱的联结,是心理治疗师的关键
“对很多人来说,治疗师的关键是能不能与其他人产生联结,这也是产生爱的联结的问题。每个人都在寻求亲密关系,每个人都希望被爱,没有人希望被孤立、隔绝或者孤独终老,所以在我看来,人们的最大问题在于,他们需要致力于人际关系的改善:如何与其他人产生实质性的关联,怎样才能与别人更加接近。”
2、治疗师的内在承载
“如何面对和梳理病人与治疗师之间的关系问题,这是我的书所真正强调的意义所在,就是如何把病人作为一个人那样去对待。治疗师对自己的提升也毫无疑问要包括作为一个人,其内在所能承载的是什么。”
亚龙和他的著作
在亚龙作品《爱情的刽子手》中为读者展示了如何通过存在主义疗法,缓解病人对死亡的忧虑,并减轻饮食失调等神经官能症。而《当尼采哭泣》则是一个让人深思的故事,它探索了存在主义大师尼采和医学大师布雷尔的精神世界,通过医生与病人的角色,连接起一段段谈话治疗,达到互相救赎。
亚龙的中文书籍:
2009年 《直视骄阳 征服死亡恐惧》
2008年 《日益亲近 心理治疗师与来访者的心灵对话》
《爱情刽子手》
《叔本华的治疗》
2006年 《诊疗椅上的谎言》
2005年 《团体心理治疗:理论与实践》
2004年 《给心理治疗师的礼物》
2003年 《当尼采哭泣》
《存在心理治療(上、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