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田十篇7
(2018-11-21 17:03:47)林产业
2016年,我国林业总产值4631亿元。
这一年,我国仅进口原木就花掉了4千多亿元,加上板材、锯材、家具、纸浆(2100万吨)、废纸(2800万吨)等等,进口林产品花掉的外汇总额巨大,远超我国林业总产值。
这是为何?我国国土不适合生长树木?我国不适合发展林业?
当然不是!
我国幅员广大,纬度适中,气候温和,雨热充足,发展林业的综合条件优于丹麦、俄罗斯、加拿大等林业发达的高纬度国家。
总体筹划结论是:我国可形成的林业年产值可达3.2万亿元,是2016年的7倍!
林业新理念
树木是太阳能的采集者和转换者,是可再生能源,是制氧机,是固碳器,是生命乃至人类的卫士,是维护地球生态的最大功臣!
树木是制作器具的优良材料,用途广泛,果树能为人类提供纯天然营养食物,某些树木和果实能为人类提供优良的化工原料和医药原料,所有树木能为人类提供永不枯竭的生物质能且不增加碳排放。
山地丘陵的树木能保持水土,涵养水分,庇护野生动物,其生态功能几乎不可或缺。
美木佳树广受世界各民族喜爱,是构成自然风景的重要因素。
成片树木能降低局部地区夏季气候,因为太阳辐射能很强,每平方公里每年接受的太阳能相当于20万吨标煤所含热量!若有成片林木覆盖,太阳能的很大一部分会转变为生物能。亦能提升局部地区的冬季气温,因为冬季树木生长缓慢或停止生长,未大量消耗太阳辐射热,相对浅色裸地对太阳辐射反射较弱,有枝叶屏蔽夜间辐射散热也相对较弱,而高大树木能降低风速并减弱寒风吹拂导致的地温下降,因而能显现增温效果!对于冬寒夏热的中国来说,成片树木的这种改良气候的功能十分可贵。
森林是绿色水库,能滞留雨水,蒸发水汽,可形成生态途径的南水北调,对改良我国气候、增加华北地区降雨量有着重要意义。
树木是地球上综合价值最高的自然资源!其价值超过人类种植的粮食作物!但人类并未充分认识和理性利用这一资源。
地球上森林面积曾经不低于8千万平方公里!人类开垦农田,建设城镇、村庄、道路、矿山、工业区并导致生态系统变化后,可存留、可形成的林地总面积仍不低于5千万平方公里。
有印度学者认为,一棵50年龄的树综合价值高达20万美元!这一学术观点曾在世界上广泛传播,无人驳斥。
假设地球可形成的林地平均每棵50年龄树占地面积为16平方米,人类利用六成树木资源,地球每年可持续利用的50年龄树为375亿棵!
假设平均每棵50年龄树所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为200美元(是印度学者估算综合价值的千分之一),每年可产生直接经济效益为7.5万亿美元!
这是一个极其巨大的数值。
2016年,全球GDP总量是74万亿美元,其中仅美、日、德、英、法、意、加、西、澳9个发达国家就占有其中的38万亿!包括乌克兰、伊朗、哈萨克斯坦在内,世界排位在50名之后的一百多个国家GDP总值之和不足7.5万亿。
虽然人类全面利用地球树木资源存在多种实际困难,但人类绝对没有为开发和利用这一资源作出最大努力!
在发达国家,在我们中国,优质硬木家具的使用价值、商业价值及文化价值高于人造板家具、塑料家具和钢制家具。人类过度生产人造板产品、塑料家具、钢制家具并不适当。
人对树木应感恩,应怀敬意。
人对树木感恩的方式之一,是恭受树木之惠。人类可以利用树木的惠世功能,使其为人类造福!
人类若轻视甚至漠视树木,任其在自然界黯然殁去,树木只会自行腐烂,缓释热能,还原捕获的二氧化碳!若埋身土中,或淹没水下,会产生甲烷气!甲烷气是温室气体,对气候变暖可产生加强作用。
我国幅员广大,山多平地少,气候温和,降雨丰沛,林产业效益巨大。
我国封山育林、保护天然林政策应该是阶段性的,因为中国森林覆盖率曾经很低,仅12%,显著少于美国,不足日本、瑞典、芬兰等国家五分之一!森林覆盖率过低是产生这两项政策的直接原因。
封山育林不能全面绿化宜林荒山,两项政策不能显著改良我国森林品质。
我国乃多人口发展中国家,人均收入世界排名偏后,“许多事无人做,许多人无事做”极不合理,国民志愿参与人工植树活动应成为我国提高森林覆盖率、优化森林品质的重要举措。
总体筹划结论:我国森林覆盖率可达30%!
若利用七成树木资源,每年可持续利用的50年龄树木可达25亿棵!每年可产生直接经济效益3.2万亿元以上!
现阶段,中国林业产值远未达到这一水平。
2015年,全国粮食作物总产值为1.89万亿元。
芬兰是生态环境上佳的发达国家,人均收入世界排名靠前,国民享有极高标准的生活品质。芬兰还是全世界林业、木材加工业最先进国家之一,芬兰人大规模砍伐树木,但也注重植树育林,森林覆盖率高达75%,形成开发利用本国林业资源的良性循环,为国民经济带来重要收入。
芬兰纬度很高,三分之一国土在北极圈之内,冬季寒冷而漫长,光热资源相对不足,树木生长缓慢,林业发展条件不比我们国家优越。
多人口中国可通过有效措施在适宜树木生长的地方大量植树,优化森林品质,积极开发可持续利用林业资源的新技术新形式,大幅提升林产业收入。
森林覆盖率能达30%?
我国沙漠戈壁、雪域高原、石灰岩出露地带、干旱草原总面积很大,这些地方是不能生长树木的,大东部雨量丰沛、土层厚度大的地区要进行农业利用,城镇、村庄、工业区、交通设置所占面积不小,目前森林覆盖率仅有21%,怎么可能达到30%?
这9%的增量从何而来?
1.梯田坡地退耕
我国梯田坡地总面积不低于7亿亩,撂荒率很高,这些土地能耕作,当然能生长树木,但目前撂荒地生长的是杂草!除建设梯级台地、山冲水库占用2亿亩外,有5亿亩耕地可以退耕还林(只要重视高标准农业基地建设,并开发北方优质平坦荒地,不会对我国农产品供给造成负面影响),森林覆盖率可因此提升3.3%。
2.湿润地区无林荒坡
封山育林就能绿化荒山?理论上成立,实际不完全如此。我在很多地区实地勘察过,不少丘陵、山体树木生长条件良好,生长有成片树林,但其中也有一块块坡面、岗顶没有树木,只有密集的杂草。为何树木种子不能随风漂浮到这里?不能被水流、鸟粪带到这里?或种子到了这里不能发芽长树?不得而知!我自以为知识丰度、科学素养不低,但仍然为某些专业知识不足而自卑。
很显然,这些地方是能够人工植树的。
我以为,雨量充足、土层有足够厚度、树木生长条件优良的荒山荒坡,可以为我国提升大约1%的森林覆盖率。
3.五边植树
海岸边、湖岸边、河岸边、道路边、住宅边植树的意义不用赘述。很多人认为我国这五边已经种植或自然生长了树木,实际情形可不是,五边荒地多着呢。
我国不少高海拔湖泊河流、干旱地区湖泊河流岸边存在生长适宜品种树木的条件(条件当然不是很好),但适宜品种树木很难自然生长,须人工种植和培育。
充分重视五边植树,可以为我国提升大约1%的森林覆盖率。
5.半湿润地区
连湿润地区的丘陵山地都有无林荒坡存在,半湿润地区更多!
我国半湿润地区面积很大,涉及蒙、黑、吉、辽、冀、鲁、苏、豫、晋、陕、甘、宁、青、藏等省份,这类无林荒坡荒地树木生长条件较好,保守估计,可以为我国提升大约2%的森林覆盖率。
6.半干旱地区
我国年降雨量在400-550之间的半干旱地区(世界上将半干旱地区年降雨量上限通常设定为500,但我国半干旱地区距离海洋远,纬度不高,蒸发旺盛,年降雨量550的地区旱情普遍较重)面积也很大,除山体下部有渗流水滋润外,大部分地段很难生长树木。
在半干旱地区土层厚度不是很小的山坡岗地种上一棵孤单的树苗,之后不管不顾,极难存活,因为土壤墒情条件很差,晴日枝干树叶从早晒到晚,这棵孤单的树苗很容易干渴而死。
但是,若种上成片树苗,若树坑中埋有可降解水袋,若有专业机构(人工降雨作业队或生态部队)尽最大努力实施人工降雨,若在有水源处实施移动机械喷淋作业,这片树苗是能够成活的。
树苗逐渐长大后,地面枯枝烂叶量会增加,林地郁闭度会提升,土壤墒情会改善,树木根系会更深,抗旱能力会更强,就不必须继续进行人工降雨和喷淋作业了。
年降雨量低的半干旱地区(低于450?)山顶、岗顶最难生长树木,花大代价在这些地段植树育林并不必须,但可以植草,向阳半坡、北坡、山脚、谷底处,则能够培育森林。
预期在这些地方植树育林,可以为我国提升大约2%的森林覆盖率。
这是我国人工植树最困难的地方。
可是,这样的植树造林,有改良我国半干旱地区气候、增加水资源量的重要作用!这样的作用,比增加林业产值更应该受到我国重视。
因为这里出现森林后,年降雨量一定会增加!没出现森林时,这里也会有径流水形成河流,尽管水量不大,但这样的水资源十分重要,有森林后,理论上森林会滞留并消耗大量降雨,河水年径流总量会减小,实际情形中,可利用水资源更有可能增加。
不能肯定增加,为何要予以重视?
其意义在于半干旱地区森林面积增加后,一定会显著增加其中降雨量较高地区及半湿润地区水资源量!
人工植树
人类社会已进入现代时期,能用飞机播种育林,哪里还需要人工植树呢?将森林覆盖率提升9%,意味着要增加80余万平方公里的林地,比英法两国领土面积之和还要大,且主要部分位于丘陵山区,人工怎么种?
退耕的梯田坡地不能飞播!五边不能飞播!林中间杂的荒地不宜飞播!半干旱地区飞播成活率极低!
飞播很难形成混合林,很难形成高品质森林!
实际上,人工植树难度没人们想象的大。假若我国有8亿国民志愿参加植树活动,平均每人植树160棵就行。
假若每人在每个植树季节植树32棵,5年就能完成。
有那么多国民志愿植树吗?
美国人最看重私人利益和自由精神,可世界上第一个植树节就诞生于美国!美国每个州一到植树节(各州植树节日期不完全统一),都有学生、官员、志愿市民组成浩浩荡荡的队伍参加植树活动!人性中不仅有自由性、利己性等基本成本,也有协作性、益公性等基本成分,我国国民的协作性、益公性并不输于美国人,仅仅需要我们将其激发出来!
想想,我国有多少国民植树量已经超过或远远超过了160棵?
想想,我国有多少国民在健身房、运动场、林荫道浑汗如雨?他们真的不愿为改善我国生态环境、提升林业产值出力么?
再想想,我国每年有多少国民花较多钱出县、出市、出省、出国旅游并喊累?他们真的不愿在本地政府、林业部门、生态协会、生态部队、目的地政府组织下,花较少钱去中西部山区来一次植树游么?
建设苗圃基地
近年来,我国农村地区兴起苗圃种植热,但出售的多为6-8龄以上的树苗,一棵树苗(其实是小树)售价几十元甚至几百元,主要种植低龄树苗的苗圃基地较少。
良种树苗是很值钱的,培育低龄良种树苗的收益并不比高龄树苗差。
罗田是山区县,有条件为中国林业发展乃至世界林业发展作出积极探索和重要贡献。
罗田县需要大量植树,包括村庄园林化建设、种植河边树与路边树、建设果园、改良森林品质等等。
树苗哪里来?
只能花钱购买少量苗木,优良品种苗木都很贵,主要部分还得自己栽培!因而,罗田县须尽快创建苗木基地。
我国城市、县城、镇需要大量良种苗木,国家正在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农村地区也需要大量良种苗木,若林产业的重要性被国家和社会进一步认识,中国提高森林覆盖率、改良森林品质更需要巨量良种苗木,国家资金和社会资金会支持各地区购买良种苗木,因而,中国良种苗木潜在需求量极大。
种植苗木基本不需要施用化学药剂,不产生水土流失,不破坏自然景观。
罗田丘岗面积大,气候适宜,很适合率先建设大型苗圃基地。
若罗田县苗圃基地总面积能发展到5万亩,年出4龄苗1亿棵,每棵树苗对外售价平均为10元,年产值可达10亿元!
走在全国之前,罗田苗圃基地有条件成为国家级良种苗圃基地。
建设大型苗圃基地,可获市林业局、省林科院、省林业厅、科技部直属林科院、教育部直属林业大学、国家林业部、国家种子储备库等相关单位的支持。
林区车道
我国中西部林区有很多成熟林和过熟林,因位于深山之中,交通不便,或无机动车道,就算树木再值钱,也很难运出来,只能任由大树自然死亡,自然腐烂。
这个难题,在世界大部分森林资源丰富的国家都存在。
该问题不难解决。
在林区精心设计机动车道,机动车道平均最小宽度可以为3米,宽阔处可以达到5-6米,能够错车。
用小型拓路机、中型拓路机沿设计线路拓出两条小路,一条位于林区车道立墙处,硬质基础宽度约为40公分,用于建造立墙,散失的土石可以不管,一条与林区车道等高,宽度可以在1-1.5米左右,在临近立墙处有提前安装、即用即拆的金属拦网防土石散失。
利用两条路掘出的块石、碎石拌合水泥浆建造立墙。水泥用卡车运来,水于近处山泉、山溪、小河处抽取。立墙高度不限,但肯定不能高于车道路面。
用大型拓路机拓出林区车道雏形,散失的土石会落入立墙之内,其中块石可用适宜机械清出,用于加高立墙。
此时林区车道基本成型。
车道窄处宽3米,实际拓开的坡体宽度大约为1.5米,大型拓路机基本可以一次性拓开,拓开难度不大,成本不高。拓开的原坡体大体呈直角三角形,拓出的土石料正好可填充立墙形成的直角三角形空间之中,因块石、部分碎石被用于建造立墙,立墙形成的空间可能填不满。
高坡度地段需拓路机二次、三次、多次作业,拓出的土石料较多,可填充近处立墙形成的空间及宽路面立墙内空间。低坡度地段通常在山体凹面或山沟处,可形成5-6米以上路面宽度,立墙内需填充的土石料较多。
用碾压机将疏松的填充部分压实。
用适宜的硬化材料(如粘土、石灰、水泥混合土及合适的加强剂,水泥混凝土)平铺路面,养护至设计强度。
优点:效率较高,成本较低,对林区自然环境影响很小。
先进拓路机的设计可参照矿山设备、铲车、水下凿岩设备、盾构机技术,我国绝对能够研发制造。
梯级水道
所有林区都有不是很小的降雨量,都有河流。
有河流,就能建设梯级壅水河道,就能从水路低成本输出木材。梯级壅水河道中的黄砂能借助重力低成本越坝输出,原木价格通常为黄砂十倍以上,因而,原木更能借助重力低成本越坝输出。
历史上,河道漂运本就是国内外山区木材输出的主要形式。
如今,原木可以继续走水路漂运,也可以用几百吨、几千吨机动船舶转运。
林业气艇
即便有林区车道、梯级水道协力输出木材也是难事。一棵大树的树干可重达数吨,锯断后,一段原木重量可达数百公斤,用人力从山上抬到机动车道上,或将一段段沉重的原木从伐木处推向下面的车道(途中通常有阻障,一段原木需推移多次),十分吃力,十分困难,现代社会,没有人愿意从事这样的辛苦职业。
曾经看过一个科普片,某发达国家在深山伐木,用电锯锯断大树后,一段原木重量接近一吨,伐木团队用直升机吊运原木,速度很快,效率不低。
我国能用这种方法吗?
当然能用!
但是,这种吊运方法成本可不低。
能吊起1吨重原木的直升机不会便宜,购置价可能不低于2千万,这种直升机耗油量很大,每小时接近1吨,油料成本不低,直升机比固定翼飞机结构复杂,驾驶难度高得多,失事率也相对较高,在深山中吊运原木需要的技能更高,也更具危险性,驾驶员工资不会低,因而,这样的方法总体成本很高。
通直粗壮的原木不便宜,但毕竟是木材,商业价值不是很大,成本过高,利润被严重压缩,就不适合大范围应用了!这也是发达国家深山地区林业资源利用率不是很高的原因。
有替代技术可以大幅度降低成本!用气艇吊运就是很好的选择。
气艇不是比飞机造价还高吗?
那是有动力推进系统的大型硬体飞艇!直径10米、高度不超过16米、无推进系统的软体气艇有效载重量可达1吨,造价可以不超过20万元(不含氦气成本。国内乘四人热气球售价3.2万元,按这种价格推算,有效载重量1吨的大型气艇造价不超过10万元)。
没有动力,如何吊运木材?
科普片中直升机吊运距离并不远,因为不远处就有山区公路(吊运距离太远,成本过高,就失去了经济性)。我国林区车道建设成本较低,可以大范围建造,两条车道高度差可以在200-500米之间,因而,在普通坡度的林区,原木吊运距离不超过500米,可以用高强绳牵拉。
微风日,载重1吨的气艇比载重1吨的小船前行阻力更小(空气密度约为水密度1/800),小船可以用一只手轻松拉动,如今,军用强力绳重量轻,强度高,拉力可达数百公斤,且品种丰富,足以满足林业气艇的操控要求。
林业气艇可以采用瓣形结构,即由8个左右设计精密的瓣形气囊组合而成,与桔、蒜相似,但整体结合力更强,万一其中一个气囊破了一个小洞,不会产生大的危险,任何一根受力索、任何一处气囊皮承受的拉力比一囊结构小得多,安全系数很高。
瓣形结构自重和成本都会增加,但增加幅度不大。
作业过程中,气艇始终悬浮空中,下垂主缆有足够长度(超过10米?),终端有精巧机械扣,以扣住束缚原木的钢丝绳,操纵绳则系于主缆上端,共两条,每条长度不超过500米,一条操纵绳末端位于林区车道卡车处,由专人操纵,可用手牵拉,当然更可以用电动绞车(体积小,重量不大,电力由蓄电池提供,如同可充电电锤)牵拉,一条末端位于伐木处,由专人控制, 可用人力或电动绞车牵拉。
气艇扣住原木后,适量排出配重水袋中的水,伐木处操纵绳松弛,卡车处操纵绳出力,气艇会以设计速度“飞”向卡车处。气艇抵达并在空中悬停后,工作人员往配重水袋注水,使其重量与原木相近,卸下原木,松弛操纵绳,伐木处操纵绳出力,气艇载着配重水袋“飞”向新的伐木处。
气艇始终被总重量固定(气艇因此不需要排气、注气)的原木和配重水袋拉着,不至于急速上升飞向高空,但气艇浮力比原木和配重水袋略大,为的是不让气艇下坠到不适合高度。由于气艇运行轨迹较高,操纵绳始终受到向上的拉力,也能较少与森林上层枝桠接触。
理论上,操纵绳始终在森林上层枝桠之上,不会被枝桠羁绊。实际运行中,若出现枝桠羁绊情形,可系上较小的牵拉气球,操纵绳重量轻,需要的向上拉力很小。
伐木处操纵绳牵拉点位置需要适度抬升(山坡毕竟是倾斜的,而树林高度不小)。可以用能伸缩的铝合金操纵杆扣住临近伐木处的坡上大树顶部树干(有自动扣紧、自动松扣装置),以避免工作人员一次次攀上大树顶部带来的辛苦。
林业气艇吊运木材的情形,如同一条500米宽的静水湖峡,两岸一边坐着一人,每人手里牵着一根长500米、重量很轻的强力绳,绳子的另一端系在船上,就能很轻松地将载货一吨的船拉过来拉过去。
林业气艇没有自驱动力。可将主缆系于卡车顶部,由卡车从基地沿林区车道拉向伐木作业区(卡车上当然能同时乘坐作业人员,并运载必要器具),歇工后再从作业区拉回。
与直升机吊运方式相比,这种吊运设施制造成本很低,可能不及前者百分之一,不需要消耗昂贵的燃油,作业人员数量相仿,工作效率相差不大,因而,能成为直升机吊运替代方式。
与直升机吊运相比,仅有一个缺陷是需要大量的配重水!吊运1千吨木材,就需要1千m³的配重水。
这并不是一个重要缺陷。林区至少有小河溪流,可预先在小河、溪流筑坝,储集水源,用水泵及轻便管道将水输送至卡车处。众所周知,水泵抽水效率高,因而,林业气艇用水成本很低。
问题:
假设我国林业年产值达到3万亿元,恐怕需要几百万吊运木材的工作人员,近百万艘林业气艇!我国缺乏地下氦气资源(世界氦气资源主要在美国,从含氦天然气中分离,资源量也不是很大),大气中的氦气含量极少,只有百万分之五,从大气中提取氦气成本很高,而氦气又是军工、科研、石化、制冷、医疗、半导体、管道检漏、超导实验、金属制造、深海潜水、高精度焊接、光电子产品生产等领域不可缺少的珍贵资源,市价昂贵,中国乃至世界哪有那么多氦气用于制造林业气艇呢?
可用氢气替代!氢气的工业生产成本低,价格便宜。
氦气是惰性气体,不会氧化,不能燃烧,是世界公认的建造飞艇的最佳气体。氢气密度更少,浮力更大,但易燃,易爆炸!正是这种致命缺陷,上世纪兴登堡号豪华客运飞艇爆炸坠毁后,飞艇前途就被葬送,如今我国怎能用氢气制造林业气艇?
齐柏林飞艇公司自建造第一艘飞艇起至兴登堡号爆炸,时间跨越37年之久,期间建造了大量氢气飞艇,除兴登堡号外,无任何一艘飞艇因自然因素及非战争因素起火爆炸,齐柏林公司一直认为他们掌握了使用氢气的安全方式。
最后的兴登堡号不是爆炸了吗?
兴登堡号爆炸有特殊性!
兴登堡号是当时世界最大最豪华飞艇,长235米,直径41米,重110吨,旅客和工作人员承载量超过100人,一次航程可达数千公里,一次滞空期可达几个昼夜,是德意志的恢弘巨制。该飞艇最后一次航行跨越大西洋抵达美国空军基地时,已经在雷暴云层中飞行很久,壳体积累了大量电荷,降落前避开了一次雷雨过程,但一个较小带雷暴云团逼近机场的气候突变情况未被机场指挥者注意,指挥者发出了下降指令,飞艇艇长下令降落时发现了这个趋近云团,急忙下令急转弯回避。
就是这个急转弯,导致灾害发生。
兴登堡号飞艇有四个1200马力的发动机,发动力带动螺旋桨极速旋转产生了巨大推力(这样的推力能让身躯庞大的飞艇以135公里时速高速飞行),急转弯使垂直尾翼大角度偏转,空气阻力剧增,杠杆原理导致一条内部控制索受力过大绷断,这条控制索是钢索,绷断时产生的强大弹力将一个氢气囊撕破,内部氢气喷射而出,向地面抛下淋湿的牵拉绳时,电荷形成的火花点燃了氢气……
飞艇是比空气轻的飞行物,体积庞巨,金属骨架、钢索总重量不能太大,强度自然不会很高,因而,有些像脆骨病患者,自身剧烈运动能导致骨头断裂。
这样的情形,林业飞艇可以完全避免。
1.林业气艇是软体气艇,内部无骨架和钢索,不会出现骨架和钢索断裂情形。
2.林业气艇很容易做到不在大风天、阴雨天、雷暴天作业。这种天气及晚间,气艇可停留在安全系数高的库房内,而跨越大西洋的长途客运飞艇无法这样做。
3.林业气艇可以无人操作。兴登堡号爆炸之所以葬送了飞艇前途,是因为发生了死亡36人、重伤多人、震惊世界的空难。
4.林业气艇为瓣形结构,受力索分布高度均匀,气囊强度可以远超安全标准,受力索、气囊皮不会出现断裂情形。
5.只要提高制造和维护标准,林业气艇极难发生氢气泄露。氢气在空气中含量达到4%时才能燃烧,燃点温度也不低,为574,天气正常时,作业区很难出现这样的高温。少量、微量氢气泄露不会产生危险。
6.齐柏林氢气飞艇运行过程中,因平衡原因经常用安全方式有意排出氢气,并未发生燃烧爆炸事故,而林业气艇气囊完全密闭,浮力与载重量之差靠配重水调节,不需要临时排出氢气,安全性更高。
7.林业气艇无内燃机,无电动机,无蓄电池,是完全意义的常温大气球,无任何热源。只要雨天不出,主缆、操纵绳干燥,就算气艇与空气摩擦积累少量电荷,也不会产生电火花。
…………
诚然,林业气艇有着潜在危险性!可现代社会广泛使用的打火机、水果刀、交流电、天然气、汽车、飞机就没潜在危险性么?
罗田十篇力求精简,为何此处大篇幅阐述林业气艇?
因为林业气艇的运用可能具有革命性意义。
我国农民乃至全体国民都知道有机肥对农业生产和农产品品质的重要性,为何现在弃用了呢?因为农村中可以使用的有机肥主要是农家肥,将百斤一担的农家肥挑到田间,一亩地需要挑几十担,已经不被今日农民接受。
辛苦如斯,收入微薄,非要农民施农家肥不可,农民们不如让耕地撂荒,外出打工,甚至不如靠国家最低生活保障补贴养活。
正在享受现代文明生活的中国国民乃至地方官员知道这些,也就不好强求农民施用农家肥。
伐木亦是如此。
粗大树干很重,一个人扛不起,几个人抬十分吃力(1吨一段的粗重原木根本没法抬),效率很低,累死累活赚不了几个钱,干脆就放弃。
所以,我国深山地区成熟林、过熟林、粗壮大树就属于“无法利用的优质森林资源”。
所以,我国交通较方便的丘陵低山林业资源也较少得到利用。
所以,即便是发达国家,机械化程度高,深山地区林业资源利用率也很低。
千百年来,人类主要依赖船舶从深山老林运输木材,或直接从河流中漂运。旧时代生产力低,人们可以在山上将锯断的木材往山下推,被途中的树干卡住了,再用人力搬动,继续往山下推,很费体力,也很费时间。如今,人们不再愿意如此辛苦,如此费劲,最初一里路的搬运,就成为了林业发展的最主要瓶颈!
人类不能将河流搬到山坡上去,更不能让船舶在天上飞!但是,人类可以制造林业气艇,让气艇吊着木材轻轻松松在天上飞,以突破最初一里的林业发展瓶颈!
内燃机诞生了,才有汽车产业。
压裂技术诞生了,才有页岩油产业。
利用林产品的新理念与新技术
能源林、实木家具、木结构度假屋、西部木结构住宅、街区木结构廊亭、实木地板、木芯墙、生态火电站燃料……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