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中国为何没想到调节长江流量?
(2014-08-18 15:01:05)
标签:
调节水库长江流量粘土资源水利工程低造价水库 |
分类: 水利领域 |
稍作改造便是调节水库
在丘陵地区,两组低山夹着一块小平川或并不平坦的梯形地块,小平川或梯形地块的两侧是两条小河流,这样的地形在长江流域很常见。
只要小平川或梯形地块没进行高水准的种植业利用,譬如已经改建鱼池,或者湖泊、小水库、河湾、芦苇荡、鱼塘、废弃工场、废弃建筑物占据了较大面积,只要小平川或梯形地块作种植业利用的价值不高,譬如是沙地、贫瘠地、冷浸地等等,都能够低费用建造调节水库!
预计青、滇、川、渝、黔、湘、陕、鄂、皖、赣等省市,这类可低费用建造的调节水库总有效库容可能超过2百亿m³!
天然湖泊亦可增加调节长江流量的功能
长江流域的天然湖泊不是已经在调节长江流量了吗?
只有近距离连江的天然湖泊较为充分地发挥了调节长江流量的功能!数量更多的天然湖泊,调节长江流量的功能都可以被重新发掘。譬如邛海、滇池、泸沽湖、抚仙湖、草海、洱海、长湖、斧头湖、梁子湖以及众多离长江距离较远的中小型湖泊。
长江流域现有湖泊总面积约为1.5万平方公里,至少有3000平方公里面积的天然湖泊可以在不增加淹没损失(非绝对)、不需要太大的工程投资的前提下增强其调节长江流量的功能。很多水库枯水期保持了较大的库内水量,汛期有较多的水被排出湖外,这类水库可以在枯水期适度减少湖内水量,在汛期最大程度地提高湖内水位,使其调节长江流量的实际能力进一步增强!预计可增加的有效调节总量可达到或超过50亿m³。
虽然看上去该调节量太小,但已经是长江多座大型径流型水库所谓的“防洪库容”之和了,由于该调节量较为容易获得,不应该过于轻视其作用。实际上,该调节量并不是太少,接近长江宜昌至枝城冬季月径流量的三分之一,在长江最枯年度的最枯季节,仅仅将该调节水量注入长江上中游,会明显缓解长江航运以及相关地区水资源利用可能出现的严重危机。
很多天然湖泊底部拥有丰富的粘土资源,如果共和国能够加大粘土资源的使用量,若干年后,这些天然湖泊的调节能力还能进一步提升。
粘土资源的利用
我曾经有机会发现长江中游策湖(水面约1.35万亩)湖底储有丰富的优质粘土资源,该处优质粘土为灰白色,鄂东地区的老人们称其为“狗屎泥”,质地细腻,粘度很高,属于可以制作陶瓷产品的矿物。
品质稍次的优质粘土亦有很大作用。三十多年前,我国建筑用砖主要是粘土砖,后来,石灰拌黄砂压制成型蒸汽养护的灰砂砖生产技术出现,因保护耕地的需要,很多地方禁止粘土砖生产,粘土砖生产逐渐式微。其实,更应该被抑制的是灰砂砖生产!为什么呢?因为长江流域除灰砂砖生产外,对黄砂资源的年需求量超过7亿吨,已经明显大于长江黄砂资源年均生成量了,黄砂已经是相对匮乏的自然资源!黄砂有更为重要的用途,不能被大量用于建筑用砖的生产!灰砂砖的制造成本本来就高于粘土砖,随着黄砂价格的不断攀升,今后,灰砂砖的制造成本和销售价格与粘土砖的差值还会拉大。
由于万千年的泥沙淤积,几乎所有湖泊离进水河口较远的湖底都有总量可观的粘土资源!长江干道附近的湖泊(如策湖、望天湖、张渡湖等等),甚至整座湖的底部都是厚厚的黏土层,因为这些湖泊从前面积很大,多与长江相通,推移质泥沙绝大部分被江流带走,悬浮质江泥在湖底沉降下来。
湖底取粘土不会造成耕地面积的减少,却会带来很多新的利益,湖床变深后,能增加养殖效益,美化湖泊景观,增强湖泊对长江流量的调节能力等等。
用品质较好的粘土制造粘土砖,只要提高成型压力,粘土砖煅烧后可拥有很高的品质,抗压抗折性能可优于灰砂砖,而重量更轻!在建筑物高度不断增加的时代,硬度大重量轻的建筑用砖显然更受市场欢迎。
假如我国没有禁止粘土砖生产,而是不断提高优质粘土砖的产量与使用量,所取粘土全部是湖底粘土,我国湖泊增加的调节长江流量的有效容量,可能高达几十亿m³。
优质粘土还是各种水坝的重要建筑材料,如河堤、湖堤、江堤、水库大坝等等,尤其是在砾石、卵石、碎石资源丰富的地区。一层粘土一层石料铺筑水坝,一层层以机械注水碾实,大坝外侧在粘土中拌合水泥,只要大坝体量足够大,大坝抗压性能、抗渗性能、抗震性能,抗侵蚀性能、抗沉降性能都能达到很高水平,其综合性能并不逊于体量较小的钢筋混凝土应力大坝!并且,时间愈久,其综合性能愈优!
随着中国水能开发不可逆转地被快速推进,优质粘土应该在我国各类水坝建设中得到更充分的利用,尤其是在西部高山峡谷地区(多卵石资源)的水库大坝的建设之中。
我国今后一段时期水坝建设对优质粘土资源的需求量很大,预计年需求量可超过1亿m³,甚至更多。
中国早就应该想到调节长江流量
作为世界上唯一的半内陆型大国,中国早就应该想到调节长江流量。
早到什么时候?
早到人类第一艘蒸汽机轮船诞生的时候,早到西欧国家大规模开凿运河的时候,早到加拿大韦兰运河首次建成的时候……
有人可能会发笑:要求太高了吧!那些时候,中国尚未觉醒。
那么,1920年,当中国国土上制造的第一艘万吨轮从江南造船厂下水的时候,中国应该想到需要调节长江流量!
调节长江流量是建立长江防洪机制最科学、最安全、最可靠的保障!是建设意义宏大的长江深水航道最重要、最核心的前提。
如果进入二十一世纪的中国仍然没有想到调节长江流量,那真的很不应该了。
如果中国早就想到调节长江流量,并且积极采取工程措施,长江流域容易建造的调节水库只怕早就建成了,这些调节水库形成的总调节库容超过200亿m³,在长江主汛期和长江水量最枯的时节调节长江流量的作用会十分明显,工程难度不高,总费用也不大。
如果中国早就想到调节长江流量,长江流域湖泊、池塘通过工程措施增加的调节容量可能已达200亿m³!
如果中国想到了调节长江流量,长江流域已建的各类非径流型水库最大限度地增加调节长江流量的能力,这些水库共可增加调节库容可能高达800亿m³!而增加调节长江流量所耗资金并不是太大,完全在我国国力的承受范围之内(这种说法甚至严重了一些,因为多消耗的资金不足以与国力联系起来),部分水库甚至无需工程措施,仅仅需要改变运行方式!
如果中国想到了调节长江流量,并积极采取工程措施,上述三项措施加在一起,可能已经形成了1200亿m³的调节量了!——长江全域性洪灾几乎可免,长江防洪轮不到三峡水库这类长江径流型水库去承担!长江中游冬季水深可能达到-7米!万吨级的远洋轮船(舱船)大概已经能够全年在长江中下游通行!中国社会肯定已经深刻感受到调节长江流量带来的重大利益!
如果今日之中国开始想到调节长江流量,如果中国愿意积极采取工程措施,中国将较快形成1200亿m³的调节量!这些工程措施花不了共和国的太多钱!对共和国国力没有大的负面影响!工程期也很短!
若长江流域新增了1200亿m³的调节库容,剩下的300亿m³的调节水库建造工程有多大难度呢?唬得住咱中国人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