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涂鸦解析——如何读懂孩子的涂鸦并进入孩子的内心世界

(2010-08-07 14:37:42)
标签:

育儿

教育

具象

内心世界

幼儿

如何读懂孩子的涂鸦

                    ——涂鸦解析

    时至今日,你还在不假思索地把孩子们的涂涂画画扔进垃圾箱吗?或许你不曾发现,那被丢弃的正是一条通往孩子心灵深处的神秘通道,涂鸦不仅仅只是孩子的游戏或幻想,而是集游戏、幻想与现实三者为一体的创作。

                                引自《涂鸦解密》{}罗丝琳娜、达维多著

   今年夏天,康桥创意童画的快乐涂鸦班正式开班了,涂鸦班的年龄段为34岁,由于涂鸦班的作品特点异于其他班级,在表现形式上少有具象,所以会出现家长看不懂或者不理解的情况,为了让家长更多了解幼儿涂鸦的含义,更好的理解孩子的涂鸦作品,特撰文赠与家长们!

 

     幼儿涂鸦概念

    当孩子还是婴幼儿的时候(1岁半至3岁,延至4岁),此阶段的发展、变化非常迅速,动作、视听、言语等方面的成长使幼儿的思维活动得到迅速发展。同时幼儿开始模仿看到的各式动作,最明显的就是模仿大人写画,我们把幼儿这一时期画的线称为涂鸦。

    幼儿涂鸦更详细的解析可分为四个阶段:

1、未分化涂鸦——特征是线条凌乱,画到纸外的范围

2、控制涂鸦——能在纸上画出上下、左右的直线

3、圆形涂鸦——重复画圈

4、命名涂鸦——画面虽没有明显的具象表达,但已明显表示了内容,并设有主题

    仔细看看以上的4个阶段,有个共同点:每个阶段都没有具象表达。

                                  看到这,

家长们也许会说:

涂鸦,对孩子就是乱画呗,看那乱七八糟的线条,什么都不是嘛!

孩子的涂鸦就是让孩子自由画,没什么特别的!

孩子的涂鸦就是孩子玩耍,孩子这么小会表达什么呀!

涂鸦对孩子没什么益处,还弄得满身脏乱!

但,孩子的涂鸦,不是这样的

    涂鸦作为孩子自身学习成长的初步,其意义非同凡响,幼儿涂鸦的主要益处有以下方面:

1、锻炼手、眼、脑三方活动协调力,尤其锻炼手部活动的灵活度,

   对以后写字学习可以起到积极地促进作用。

2、活跃大脑思维,并使之迅速发展。

3、启发智力,锻炼机能。

4、使孩子收获自由表达的乐趣。

5、涂鸦是孩子无意识的书写,无意识之间更真实的表达了自己。有助于家长多角度、全方位认识孩子。

 

                            无意识的书写——涂鸦解读

    幼儿涂鸦往往是天马行空,线条丰富,想要看懂孩子的作品不是件易事,但不能就此否定孩子的作品和价值,而且无论纸上表达的任何什么,总能透露孩子无法用言语表达的信息。

    涂鸦是一门真实的语言,包括的语言要素有:间断或有力的笔触,暗淡或是跳跃的色彩,和谐或是杂乱的构图,丝毫不比音调或字符逊色!

    孩子们的涂鸦与智力发育密切相关,每个年龄都有其相对的特征,只要愿意拿笔画或涂,都表明幼儿已经有自我意识,幸福快乐的孩子会在纸上大面积的用力画线,变化无常的孩子会快速下笔,涂鸦过程带有犹豫。

   线条的方向:在二维的空间体系里,每个方向都有特定的含义:朝上的线条表示对未知的好奇,朝下的线条表示对物质的追求,在边缘部分则是这两种特性的结合,线条的离心与向心的趋势也体现了孩子的内倾和外倾。

    线条的特征含义:温和敏感的孩子喜欢曲线,排斥直线,现实主动的孩子绘画直线和角,善于自控的孩子会均衡的表达各式线条,大量描绘水平线是内心冲突的表现,细小的点和圈频繁是细致谨慎的结果。

    图画的尺寸也很重要,各方面发展都很均衡的孩子会把画画在纸正中,图像的偏移同样能反映孩子的问题:画得太高,这是个傲慢的家伙,画得太低可能是个稳健固执的“小大人”。

    线条的感觉:上行的线条表达“愉快”“高兴”,相反则是不快乐,“急躁”、“躁动”的多是曲折断裂和不规则的线条,“狂躁”、“易怒”的线条通常又浓又重,“温和”“细致”的往往又轻又柔。

    涂鸦的语言有很多种,除了线条外,色彩也是涂鸦的关键要素。比如孩子喜欢某一类色彩,也有其所含的特定意义和原因。

    无论孩子画什么,怎么画,总能表达自身的心情与品性。

 

           涂鸦的意义

   婴幼儿从18个月大到3至4岁,以感知运动来命名这一阶段,是因为这一时期的儿童用动作去思考,手眼开始协调,开始爬、走和跑,目标定向及有目的行为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儿童会因为模仿成功而感到成功而感到开心,到孩子3岁中末期,符号思维开始出现,儿童开始从形状、颜色和大小等方面将他们看到的进行分类。语言表达也在涂鸦活动中潜隐默化的迅速发展。

    尽管儿童的涂鸦画在成人看来是无意义的混乱线条,但儿童却在其中发展了表达自己的能力,就像语言和手势一样。涂鸦是儿童一种意识的觉醒,这种意识就是儿童认为画在纸上的线条和形状,在孩子眼里,代表他们环境中的事物。

    在孩子早期的涂鸦活动中家长的观察和发问也具有重要作用,但必须是孩子作品结束时,在过程中尽量不要打搅或提醒孩子,面对孩子提问,要以引导孩子自己回答,只至答对,切忌直接告诉答案,在欣赏作品时,家长会问“这是爸爸么”“这是猫咪么”儿童开始意识到,别人希望画的能代表一些事物,或者涂鸦的线看上去像人、动物、树等等,随后,儿童就把思想与绘画活动联系在一起了。

    大多数儿童都喜欢这种纯表现和含有运动的活动,涂鸦活动发展到3-4岁时,逐步进入命名涂鸦阶段,能根据涂鸦图形讲故事,此阶段中,儿童具有自我中心的特点,对于因果关系的理解具有主观性,此时语言的发展与表现也越发明显,在进行涂鸦活动时,儿童会将自己的图画与周围的世界联系起来,在描述作品时,会联系曾经看到的物体,想象是这一时期美术能力发展的延续重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