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家顶的狗狗
冯家顶的狗狗
http://s7/mw690/0017vfyYzy7jiC6rOB086&690
到了冯家顶,刚停好车,前来迎接我们的是两条狗。
一条大狗,一条小狗。白色毛皮隐隐约约透着淡淡的黄色。小狗的毛尖上还沾着黑亮的光泽,似小楷羊毫笔尖上略微蘸着一点点徽墨。它们宽宽的头颅,五短身材,体型不像农村看家护院的那种土狗,看上去要洋气一点。它俩是不是父子,不得而知。大狗轻悠悠地摇着尾巴,在我们前面带路,小狗摇头摆尾的,在我们两腿之间窜来窜去,欢天喜地的样子。
歌兰说,不用怕,它们不咬人。昨天我下山,它俩一直把我送到好远。
http://s14/mw690/0017vfyYzy7jiCdHlUNcd&690
我们是从歙县万二村返程途中临时决定去冯家顶的。在车上,大家聊到皖南诸处的自然风光和民风民俗,歌兰说冯家顶是她最喜欢的地方。那儿位置偏僻,安详静谧,阴阳相合,视野开阔,风景绝佳,尤其是山溪里的石头和瀑布很有特色。歌兰平生喜欢远足,经常布衣芒鞋四处行脚,祁门的箬坑乡来过多次。此次也是听乡民的推荐,到冯家顶一处农家乐盘桓了一周,山风溪水,包吃包住每天80元,很是自在。我立马说,这么好的地方,又是回程路过,岂能错过!
在两条白狗的前导下,我们徒步上行百十米,便到了冯哥家。冯哥利用自家的房舍开了一处农家乐。他接到歌兰的电话,等候我们已经快一个时辰了。冯嫂在准备饭菜,我们便四下走走看看。大狗去忙它的了,小狗欢天喜地地陪着我们。
冯家顶,果然名副其实,海拔700多米,祁门县的最高处了。它与仙寓山同属黄山西脉,与牯牛降仅一山之隔,是一个鸡鸣三县的地方。冯家顶视野极好。村民的房舍沿山坡次第而建,无一例外的都是小黑瓦土黄墙。建筑材料就地取材,基础用山石清砌,墙体用黄泥土内加树枝、竹片,由人工分层分段夯筑而成,俗称“干打垒”,墙体内外不加任何粉饰,呈天然的黄土色。
http://s5/mw690/0017vfyYzy7jiCgmgKg04&690
周遭植被丰茂,是皖南山区常见的针叶阔叶混交林和纯黄山松林。和皖南山区其他的小山村不同的地方,是冯家顶四周开阔,阳光充沛,清风徐来,还是歌兰总结的好——阴阳相合。我想,此处不宜走马观花式的赏景,最好是约上三五位好友,在冯哥的农家乐里住上七八天,白天读书看景,夜晚傍着明月,就着山风,摆张小桌,饮酒几杯,岂不快活?或者像歌兰这样,一身布衫芒鞋,单鸿蹇旅,对着清风明月,抚琴清吟,才不辜负冯家顶的这片良辰美景。
吃饭了。咸肉炖春笋,炒腊肉,清炒山蕨菜,香椿炒土鸡蛋,典型的山里菜。冯哥不善饮酒,又吃过了饭,便在一旁摆弄着手机陪着我们聊天。听他的口音,似和安庆怀宁一带十分相似。问过,冯哥的前辈几百年前从潜山水吼岭迁徙到此。冯哥两个儿子,小儿子刚结婚不久,年后出门到合肥打工去了,新房门上的对联“缘起徽州府定情,意在冯家顶终生”墨色尚新;大儿子在祁门县城的一家中学教书,开辟了一个宣传推介冯家顶风光的微信公众号,也是给冯哥的农家乐做一个免费广告。冯哥昨天还接待了一个28人的马鞍山市骑行团呢。
http://s12/mw690/0017vfyYzy7jiCkf34v2b&690
同行的几位要下到溪谷里去看瀑布,我膝盖有些劳损便有点为难,歌兰说,七彩玉谷的河石和瀑布很有特色,来都来了,去吧。于是,冯哥荷把锄头,在前面带路,魏振强、歌兰鱼贯相随,我在后面慢悠悠地跟着,在我的后面,便是那只小白狗了,摇着尾巴,欢天喜地的样子。
下到沟底,果不其然,箬檫河从仙寓山东侧奔流而下,冲刷出一条美丽的河谷来。鬼门关瀑布龙行蛇舞,飘逸灵动。溪底的石头经过万千年溪水的冲刷,显露出其多彩的本色。整个谷底倒木横陈,落英遍地,基本处于自然状态。县乡和冯家顶村民为了开发旅游资源,开拓出一条蜿蜒曲折的山路,逢山凿坡,逢水搭桥,当然是就地取材搭建的简易竹桥。这下可苦了随伴的小白狗。犬属土,对溪水抱有天生的敬畏。我们在桥对岸招引,它三番五次地跃跃欲试,就是不敢跨越那座竹桥。待我们越过瀑布,拽着树枝艰难地回到高处,小狗已不见踪迹,只听到它在溪底的无助的、难舍的吠声。
我们登车回程了。小狗识途,下次再回冯家顶,我一定奖赏你几根火腿肠。
http://s4/mw690/0017vfyYzy7jiCrzAgX83&690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