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知识加油站 |
最早为对外汉语教学构建语法体系的教材?(01年选择)
①初创阶段(50’s初—60’s初)
特点:
a. 重视系统的语法、词汇教学。
b. 以语法为主线,但同时强调听、说、读、写技能的培养,强调“四会”能力全面发展。
c. 培养实际运用汉语的能力。
1958年,正式出版对外汉语教材《汉语教科书》。(我国第一部正式出版的对外汉语教材)(96年选择)
②改进阶段(60’s初—70’s)
特点:
a. 对原有的教学方法进行改进,强调实践性的原则。
b. 提倡“精讲多练”。
c. 采用“相对直接法”。
d. 教学内容结合学生专业学习的需要,注意学以致用。
1971年,出版《基础汉语》(黄皮书)。
③探索阶段(70’s初—80’s初)
特点:
a. 对实践性的原则再认识。
b. 打破旧的、脱离实际的科学系统,代之以符合实践性原则的新的科学系统。
c. 引入了剧情教学,提出“听说领先”,形成“以听说法为主,结构为纲,兼顾传统方法”的综合教学法。
具体措施:
a. 试验分课型,听说、读写分开。
b. 改革精读课,加强听力、阅读,改名为“综合技能课”。
1980年《基础汉语课本》 以常用句型为重点。
④改革阶段(80’s至今)
特点:
a. 引进“功能法”,提出结构与功能相结合。
b. 根据成年人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与特点,提出“先读写,后听说”。
c. 按照语言技能分课型。
d. 对本科课程教学法有全面、科学的研究,90年代提出了“结构、功能、文化相结合”的原则。
e. 对教学活动进行了科学化、规范化的研究。(全国制订教学大纲)
1981年出版《实用汉语课本》。(是第一部吸收功能法优点的教材)(99年选择)
(3)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理论的发展
①教学理论的研究
A. 开始于50’s—60’s初(十年初创阶段)
1953年,周祖谟发表《教非汉族学生学习汉语的一些问题》(第一篇论文)(01年选择)
1958年,《汉语教科书》出版。(我国第一套对外汉语教材)
特点:
a. 一开始就注意把对外国人进行的汉语教学与对本国人进行的母语教学区分开来,探索第二语言教学路子。
b. 在重视掌握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的同时,强调四项技能的基本训练,强调对语言的实践和运用。
B. 60’s初—“文革”之前
总结建国以来的教学经验。
1964年,钟梫著《十五年汉语教学总结》(79年发表)。
特点:提出一系列对外汉语教学原则。
a. “精讲多练、课内外相结合”的实践性原则。
b. 用汉语进行课堂教学的直接性原则。
c. 教学内容与学生专业相结合的学以致用原则。
d. “语文并进”,听说读写全面要求、阶段侧重的主要教学原则。
……
C. 70’s
特点:着重解决教学中的具体问题。
a. 在论述具体教学问题时,较多受到听说法、结构主义语言学、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影响。
b. 把实践性原则定为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原则,教材编写中进行句型教学试验。
c. 在语言技能训练方面听说和读写作为两类课进行了分开教学。
D. 80’s开始,真正从学科建设的高度进行教学理论研究。
a. 进行了对外汉语教学的宏观研究。
b. 对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和教学活动展开了全面的研究。
c. 对教学法原则的研究进一步深化。
d. 提出用不同的方法训练不同的语言技能。
E. 90’s以来,理论研究深化。
逐渐引进了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文化学、跨文化交际学等相邻学科的理论成果。
几个概念的区别
1.“第二语言”和“外语”的区别
第二语言(03年解释术语)
第二语言教学包括(00年术语解释):
①中国人学外语;
②少数民族学汉语;(01年选择)
③少数民族学外语;
④外国人学中文(即对外汉语教学)
……
2.少数民族的汉语教学不属于对外汉语教学,属于第二语言教学;外国华侨的汉语教学属于对外汉语教学。因为少数民族同属中华民族,同属中华文化。外国华侨在国外出生、成长,受外国文化影响,同中华文化有巨大差异,会造成汉语学习、运用的障碍。
3.“语言教学”和“语言学教学”的区别
①目的不同
语言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不是讲授语言学知识,所以应进行大量的技能训练,培养交际能力,而不是大量讲理论。
②教学内容
语言学:
A. 学习语言四要素:语音、词汇、语法、汉字的规则,保证正确性。(96年填空)
B. 学习语言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下的使用规则——语用规则,以保证语言的得体性。
C. 学习言语技能:听、说、读、写。要掌握言语技能,主要是掌握语言要素;言语交际技能受语用规则、语言规则制约。
D. 学习相关文化知识:和语言使用密切相关的文化要素;国情。
③教学原则:语言教学应生动、有条理,理论联系实际。
④教学方法:语言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课堂教学以技能训练为主,教师适当总结、归纳规则。
⑤教学技巧:……
语言教学的教学原则:
①正确处理言语要素的传授与言语技能、言语交际技能训练的关系,掌握语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原则。
②正确处理语言的形式结构教学与语义结构教学的关系,语法—语义—语用相结合的原则。
③正确处理语言与文化、语言知识与言语要素的关系,结构—功能—文化相结合的原则。
④要根据教学对象的特点选择和编排教学内容,循序渐进,加强重复,螺旋式提高的原则。
⑤强化学习环境,自觉学习与自然习得相结合的原则。
⑥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原则。
①初创阶段(50’s初—60’s初)
特点:
a. 重视系统的语法、词汇教学。
b. 以语法为主线,但同时强调听、说、读、写技能的培养,强调“四会”能力全面发展。
c. 培养实际运用汉语的能力。
1958年,正式出版对外汉语教材《汉语教科书》。(我国第一部正式出版的对外汉语教材)(96年选择)
②改进阶段(60’s初—70’s)
特点:
a. 对原有的教学方法进行改进,强调实践性的原则。
b. 提倡“精讲多练”。
c. 采用“相对直接法”。
d. 教学内容结合学生专业学习的需要,注意学以致用。
1971年,出版《基础汉语》(黄皮书)。
③探索阶段(70’s初—80’s初)
特点:
a. 对实践性的原则再认识。
b. 打破旧的、脱离实际的科学系统,代之以符合实践性原则的新的科学系统。
c. 引入了剧情教学,提出“听说领先”,形成“以听说法为主,结构为纲,兼顾传统方法”的综合教学法。
具体措施:
a. 试验分课型,听说、读写分开。
b. 改革精读课,加强听力、阅读,改名为“综合技能课”。
1980年《基础汉语课本》 以常用句型为重点。
④改革阶段(80’s至今)
特点:
a. 引进“功能法”,提出结构与功能相结合。
b. 根据成年人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与特点,提出“先读写,后听说”。
c. 按照语言技能分课型。
d. 对本科课程教学法有全面、科学的研究,90年代提出了“结构、功能、文化相结合”的原则。
e. 对教学活动进行了科学化、规范化的研究。(全国制订教学大纲)
1981年出版《实用汉语课本》。(是第一部吸收功能法优点的教材)(99年选择)
(3)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理论的发展
①教学理论的研究
A. 开始于50’s—60’s初(十年初创阶段)
1953年,周祖谟发表《教非汉族学生学习汉语的一些问题》(第一篇论文)(01年选择)
1958年,《汉语教科书》出版。(我国第一套对外汉语教材)
特点:
a. 一开始就注意把对外国人进行的汉语教学与对本国人进行的母语教学区分开来,探索第二语言教学路子。
b. 在重视掌握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的同时,强调四项技能的基本训练,强调对语言的实践和运用。
B. 60’s初—“文革”之前
总结建国以来的教学经验。
1964年,钟梫著《十五年汉语教学总结》(79年发表)。
特点:提出一系列对外汉语教学原则。
a. “精讲多练、课内外相结合”的实践性原则。
b. 用汉语进行课堂教学的直接性原则。
c. 教学内容与学生专业相结合的学以致用原则。
d. “语文并进”,听说读写全面要求、阶段侧重的主要教学原则。
……
C. 70’s
特点:着重解决教学中的具体问题。
a. 在论述具体教学问题时,较多受到听说法、结构主义语言学、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影响。
b. 把实践性原则定为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原则,教材编写中进行句型教学试验。
c. 在语言技能训练方面听说和读写作为两类课进行了分开教学。
D. 80’s开始,真正从学科建设的高度进行教学理论研究。
a. 进行了对外汉语教学的宏观研究。
b. 对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和教学活动展开了全面的研究。
c. 对教学法原则的研究进一步深化。
d. 提出用不同的方法训练不同的语言技能。
E. 90’s以来,理论研究深化。
逐渐引进了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文化学、跨文化交际学等相邻学科的理论成果。
几个概念的区别
1.“第二语言”和“外语”的区别
第二语言(03年解释术语)
第二语言教学包括(00年术语解释):
①中国人学外语;
②少数民族学汉语;(01年选择)
③少数民族学外语;
④外国人学中文(即对外汉语教学)
……
2.少数民族的汉语教学不属于对外汉语教学,属于第二语言教学;外国华侨的汉语教学属于对外汉语教学。因为少数民族同属中华民族,同属中华文化。外国华侨在国外出生、成长,受外国文化影响,同中华文化有巨大差异,会造成汉语学习、运用的障碍。
3.“语言教学”和“语言学教学”的区别
①目的不同
语言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不是讲授语言学知识,所以应进行大量的技能训练,培养交际能力,而不是大量讲理论。
②教学内容
语言学:
A. 学习语言四要素:语音、词汇、语法、汉字的规则,保证正确性。(96年填空)
B. 学习语言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下的使用规则——语用规则,以保证语言的得体性。
C. 学习言语技能:听、说、读、写。要掌握言语技能,主要是掌握语言要素;言语交际技能受语用规则、语言规则制约。
D. 学习相关文化知识:和语言使用密切相关的文化要素;国情。
③教学原则:语言教学应生动、有条理,理论联系实际。
④教学方法:语言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课堂教学以技能训练为主,教师适当总结、归纳规则。
⑤教学技巧:……
语言教学的教学原则:
①正确处理言语要素的传授与言语技能、言语交际技能训练的关系,掌握语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原则。
②正确处理语言的形式结构教学与语义结构教学的关系,语法—语义—语用相结合的原则。
③正确处理语言与文化、语言知识与言语要素的关系,结构—功能—文化相结合的原则。
④要根据教学对象的特点选择和编排教学内容,循序渐进,加强重复,螺旋式提高的原则。
⑤强化学习环境,自觉学习与自然习得相结合的原则。
⑥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原则。
前一篇:与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相关的理论基础
后一篇:不同年龄辣妈纤体秘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