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蟋蟀那点事


标签:
蟋蟀蛐蛐文化 |
分类: 我的日记 |
说说蟋蟀那点事
文/黑色传奇,2014年1月
说说蟋蟀那点事吧。蟋蟀也叫蛐蛐,成虫后只能活3、4个月,所以也叫百日虫,但这并不影响它的售价,便宜的几块、几十块,贵的几千上万。仅山东宁阳一个县,蟋蟀年产值就达10亿元。斗蟋蟀自古就有,兴于宋朝,后被满清八旗子弟所酷爱。如今全国各地有不少的蟋蟀协会,叔叔我也在有的蟋蟀协会任荣誉会长。每年有不少的全国性比赛、电视赛,《探索与发现》60分钟看亚洲节目做过斗蟋蟀的特辑,孙建华同学在里面狠狠地露了一小脸。
2012年晚秋青岛蟋蟀协会的小谷送了我一批蟋蟀,让我带回深圳,因为忙懒得带,于是自己斗着玩然后放生。虫子虽老但很硬,不知道是什么场子下来的。用手机录了一场,斗的很惨烈,一只蛐蛐的牙被咬瘪了,依然寻斗。
顺便说一哈,视频很容易帮运营商拉动手机流量,不知道他们为何不成立孵化基地,帮助视频工作室们多出作品。据说去东莞找小姐都已经小姐收费、房间不收费了,可运营商就是不明白这个道理,还抱着传统的业务模式不放,非要卖房间送小姐。也难怪,它们压根就没什么像样的“小姐”能吸引人,这么多年木搞出一个像样的增值业务,翼这个、翼那个,烂桃一筐就是木有鲜桃一个。360有个杀毒,腾讯有个qq,电信有什么呢?除了装电话就是装宽带,唉,说到底还是盖房子的苦逼IT民工。
顺便问个问题、做一下科普,知道蟋蟀听声音的“耳朵”和呼吸用的“鼻子”长在哪吗?
养蟋蟀的罐子很有讲究,叫澄泥罐。澄泥,主要用来制作澄泥砚台、澄泥砖和蟋蟀罐等。用澄泥制作的澄泥砚,与后起之端砚、歙砚、洮砚齐名,并称中国历史四大名砚。历代皇宫大殿铺设地面都使用澄泥砖,也称“金砖”,民间绝对禁用,比如故宫的各大殿均以“金砖”铺地。澄泥“金砖”都是在苏杭取湖底细泥、经过数十道工序和几年时间炼制而成。
澄泥蟋蟀罐中名气最大的当属明朝末年的“万里张”和清康熙时“赵子玉”制造的蛐蛐罐,老辈人说过这样一件奇事:过去有人将鲜肉放在万里张罐中埋在地下数月后取出,仍不变质。过去,很多玩蛐蛐高人,如京剧大师余叔岩、玩虫大师李侗华(金针李)等都认为万礼张的保湿性、透气性适中,作为养盆实胜过子玉。
蟋蟀罐分南北两派:北罐高厚、南盆矮薄,有图有真相,无图说个鸟。第一张图是黑色天落盖南盆,民国王云樵造的。对比一下第二张图,鳝鱼黄的北罐(天津老花盆王生前所作,仿万里张),南北特点一目了然。
http://s8/mw690/0017trN0gy6Fv2hHd5527&690
http://s7/mw690/0017trN0gy6Fv2k0Kxw16&690
第三张图是一对“李东明造”刻着日照山林的黑和尚盆,盖的背款为:“姑苏齐门外陆墓镇广惠桥北首下岸”,沿街小广告啊有木有!活地图啊有木有!
http://s13/mw690/0017trN0gy6Fv2lqcWgcc&690
如果说第三张图里是位细心的卖家,但跟第四张图里的细心买家相比就弱爆了。瞧瞧人家,买民国严聚兴造老盆的时间(精确到年、月,还农历、阳历双保险)、地点、数量、价格都一丝不苟记录下来。民国23年即1934年,甲戌年狗年,每器大洋8分,共买了4件。这对我们了解当时的物价也极有帮助。
http://s4/mw690/0017trN0gy6Fv2mFZn5a3&690
后两个老盆分别是王义兴和朱公兴造,送给陆涛的爸爸陆老爷子了。陆老爷子是兰州电信的老领导,负责编撰电信史志,曾到中国最古老的烽火台收集古人通信工具——烧狼烟的木柴等文物,亲自送到北京,现在陈列于中国电信博物馆。陆老爷子跟我一样喜欢玩蟋蟀,还跟我一起大早晨上山抓蛐蛐。俗话说兄弟如手足、女人如手机,好东西不能独享,所以送我兄弟了。这些年看到陆涛、陆刚兄弟在电信和联通茁壮成长,陆老爷子和我都感到很欣慰(文/黑色传奇)。
http://s7/mw690/0017trN0gy6Fv2qJOpE36&690
http://s9/mw690/0017trN0gy6Fv2qMxza28&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