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问题及参考答案
(2018-09-01 17:28:52)分类: 统计学 |
1.简述标志变异指标的概念和作用。
标志变异指标又叫标志变动度,是反映总体各单位标志值的变异范围和差异程度的指标。
变异指标的作用有:(1)反映现象总体变量分布的离中趋势;(2)说明平均指标的代表性程度;(3)反映现象变动的均匀性或稳定性程度。(4)用于衡量统计推断的效果。
2.一个完整的统计调查方案包括哪些内容?
答:一个完整的统计调查方案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确定调查目的。
(2)确定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
(3)确定调查项目,拟定调查表。
(4)确定调查时间和时限。
(5)确定调查的组织和实施计划。
3.简述我国统计调查方式体系
是建立以必要的周期性普查为基础,以经常性的抽样调查为主体,同时辅之以重点调查 科学推算 和少量的全面报表综合运用的统计调查方法体系。
4.什么是统计分组?它有何作用?
统计分组:根据统计研究任务的要求的现象总体的内在特点,把统计总体的内在特点按照某一标志划分为若干性质不同而又有联系的几个部分的一种统计方法,通过分组要求达到:同一组内的各单位的性质相同,不同组所包含的单位性质差异:以保证做到,总体中的任何单位只能归属于某一组,所有各个组能容纳总体的全部单位
5.时期数列与时点数列有何特点?或时期和时点指标有什么不同?
1)时期数列中各指标的数值是可以相加的,而时点数列中各指标的数值是不能相加的; 2)时期数列指标数值的大小与所属的时期长短有直接的联系,而时点数列指标数值的大小与其时间间隔长短没有直接联系; 3)数列中每个指标的数值,通常是通过连续不断的登记取得的,而时点数列中每个指标的数值,通常是通过一定时期登记一次而取得的;4)前者每个指标值反映现象一定时期内发展过程的总量,后者只反映在某一时点的总量。
6.对统计数据的分布特征,主要从哪几个方面进行描述?
(2)变异指标是用来刻画总体分布的变异状况或离散程度的指标。测定离中趋势的指标有极差、平均差、四分位差、方差和标准差、以及离散系数等。标准差是方差的平方根,即总体中各变量值与算术平均数的离差平方的算术平方根。离散系数是根据各离散程度指标与其相应的算术平均数的比值。
(3)矩、偏度和峰度是反映总体分布形态的指标。矩是用来反映数据分布的形态特征,也称为动差。偏度反映指数据分布不对称的方向和程度。峰度反映是指数据分布图形的尖峭程度或峰凸程度。
7.强度指标与平均指标有什么区别?
(1)概念不同:强度相对数是两个有联系而性质不同的总体对比而形成相对数指标。算术平均数是反映同质总体单位标志值一般水平的指标。
(2)反映的问题不同:强度相对数反映两不同总体现象形成的密度、强度。算术平均数反映同一现象在同一总体中的一般水平。
(3)计算公式及内容不同:算术平均数分子、分母分别是同一总体的标志总量和总体单位数,分子、分母的元素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而强度相对数是两个总体现象之比,分子分母没有一
一对应关系。
(4)有的强度相对指标的分子分母可倒置;平均数则不可。
(5)作用不同。平均指标的作用有:.反映总体各单位变量分布的集中趋势和一般水平;比较同类现象在不同空间或不同阶段的发展水平;分析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作为评价事物和作为决策的数量标准或参考;可进行数量估算。
强度相对指标的作用有:
8.序时平均数和一般平均数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区别:(1)两者所说明的问题不同:序时平均数是从动态上表明整个总体在不同时期内的一般水平;一般平均数是从静态上表明总体内部各单位的一般水平
(2)计算依据不同:序时平均数时根据时间数列计算的,而一般平均数通常是根据变量数列计算的
(3)计算方法不同:序时平均数是根据不同时期的指标数值和时期的项数计算的,一般平均数是根据同一时期的标志总量和总体单位总量计算的。
共同点:他们都是将各个变量值差异抽象化。
9.
什么是同度量因素?同度量因素有什么作用?在综合指数计算中一般应如何选择同度量因素?
同度量因素亦称“同度量系数”或“指数权数”。是指使若干由于度量单位不同而不能直接相加的指标,过渡到或转化为可以直接加总和比较而使用的媒介因素或转化因素。
同度量因素在编制综合指数中,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是把经济意义上不能相加的指标数值过渡为经济意义上可以相加的数值,即同度量的作用;二是具有权衡轻重的作用,即权数的作用。
在编制综合指数时,存在着同度量因素时期的选择问题。同度量因素选择的一般原则是:在编制数量指标综合指数时,要把其中的质量指标作为同度量因素,并固定在基期水平上;在编制质量指标综合指数时,要把其中的数量指标作为同度量因素,并固定在报告期水平上。
10.综合指数与平均指数有何联系与区别
联系:综合指数与平均指数都是总指数,其经济内容是一致的;平均指数在使用全面调查资料时,实质上就是综合指数的一种变形形式。
区别:计算方法不同。综合指数的特点是“先综合,后对比”,平均指数的特点是“先对比,后平均”;资料来源不同。综合指数采用的是全面调查资料,平均指数则通常采用抽样调查资料。综合指数的分子与分母之差具有一定的经济内容,即说明由于指数化因素变动带来的价值总量指标的增减量,而平均指数的分子与分母之差却不具有价值总量指标增减的经济内容。特别是采用固定权数的平均指数,只有相对数的意义。因此,纵然平均指数有许多优点,也不能完全取代综合指数的应用。
11.什么是指数体系?简述其作用。
指数体系是指那些经济上有联系、数量上保持一定的对等关系的一系列指数所构成的整体。指数体系是一个有机整体,它包括几个要素,现象总变动指数,影响因素指数。编制指数体系时,一定要以综合指数为基础。
指数体系在统计分析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它的作用主要是:
第一,运用指数体系,对复杂现象的变动进行因素分析,以确认影响因素是什么,因素影响的方向和影响程度;第二,根据指数体系中各个指数之间的关系进行估计和推算。
12.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
联系:1)相关分析是回归分析的基础和前提,回归分析是相关分析的深入和继续;2)相关系数和回归系数可以相互推算b=(σyσx)r;
区别:1)两者分析的目的不同,相关分析主要是测定变量间关系的密切程度和变化方向,回归分析侧重考查变量间的数量伴随关系,是将相关现象间不确定的数量关系确定化;2)对资料的要求程度不同,相关分析中两个变量必须是随机的,回归分析中自变量是给定的,因变量是随机的;3)相关分析研究的是两个变量的对等关系,相关系数只有一个,回归分析研究的两个变量不是对等的,必须根据研究目的,确定出自变量和因变量的位置。
13.什么是抽样推断?抽样推断有哪些特点?
(1)抽样推断是由部分推算整体的一种认识方法;
(2)它是建立在随机取样的基础上;
(3)它是运用概率估计的方法;
(4)它的误差可以事先计算并加以控制。
14.简述什么是抽样误差?影响抽样误差的因素有哪些?
1)明确调查的任务和目的; 2)确定调查对象、调查单位 ;3)确定调查项目和调查表;4)确定调查时间和方法;5)制定调查工作的组织实施计划。
16. 什么是变异指标?它有何作用?
变异指标是反映现象总体中各单位标志值变异程度的指标。以平均指标为基础,结合运用变异指标是统计分析中的一个重要的方法。
变异指标的作用有:(1)反映现象总体各单位变量分布的离中趋势;(2)说明平均指标的代表性程度;(3)测定现象变动的均匀性或稳定性程度。
17. 序时平均数和一般平均数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区别:(1)两者所说明的问题不同:序时平均数是从动态上表明整个总体在不同时期内的一般水平;一般平均数是从静态上表明总体内部各单位的一般水平
(2)计算依据不同:序时平均数时根据时间数列计算的,而一般平均数通常是根据变量数列计算的
(3)计算方法不同:序时平均数是根据不同时期的指标数值和时期的项数计算的,一般平均数是根据同一时期的标志总量和总体单位总量计算的。
共同点:他们都是将各个变量值差异抽象化。
18. 简述综合指数的编制原则与方法?
综合指数是设法将各个数量先综合以后再通过两个时期的综合数值对比来计算的总指数。先综合,后对比。
为了解复杂现象总体的指数化指标不能直接加总的问题,必须引入一个媒介因素,使其转化为相应的价值总量形式。
为了在综合对比过程中单纯反映指数化指标的表动或差异程度,又必须将前面引入的媒介因素的水平固定起来。
平均指数和综合指数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区别变现在三个方面:
(1)解决复杂总体不能同度量问题的基本思路不同。综合指数的特点是“先综合后对比”,平均指数的特点是“先对比后综合”;
(2)运用资料的条件不同。综合之手要求全面的资料,平均指数既可用于全面资料,也可用于费全面资料。
(3)在经济分析中的作用不同。平均指数出作为综合指数变形加以应用的情况外,主要是用以反应复杂现象总体的变动方向和程度,一般不用于因素分析,综合指数用以对比的总量指标有明确的经济内容,因此在经济分析中,不仅用于分析复杂现象总体的变动方向和程度而且用以因素分析,表明因素表动对结果变动影响的程度。
20.相关关系与函数关系的区别是什么?
21.区间估计有哪三要素?
区间估计的三要素: 1概率度2点估计值3误差范围
22.什么是大样本,什么是小样本?区别样本大小的意义与标准是什么?
样本的大小是指样本容量大小。样本容量表明一个样本中所包含的单位数。样本的大小一般以30个单位为界:容量超过30的样本称为大样本,容量不超过30的样本称为小样本。这种区别的意义在于,一般来说,大样本情况下,可以利用正态分布去进行推断。小样本情况下,样本统计量的分布常常与正态分布有所不同.必须利用其他分布进行推
23.抽样估计的优良标准
统计指标是反映统计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和具体数值。
(1)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个体)特征的;而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例如,一个工人的工资是数量标志,全体工人的工资总额是统计指标。
(2)标志中的数量标志是可以用数值表现,品质标志不能用数值表现;而所有的指标都是用数值表现的,不存在不能用数值表现的指标。
(3)标志中的数量标志值不一定经过汇总,可以直接取得;指标值多是由数量标志值汇总计算得来的。
(4)标志一般不具备时间、地点等条件;而作为一个完整的统计指标,一定要有时间、地点、范围。
两者的联系:
随机原则是指在抽取调查单位时,样本单位的抽取不受调查者主观因素的影响和其他系统性因素的影响,完全排除人们主观意识的影响,使总体中的每个单位都有同等被抽中的机会,抽选与否纯粹是偶然事件。随机原则是随机抽样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在统计抽样调查中,必须坚持随机原则。这是因为:(1)坚持随机原则,使抽样调查建立在概率论的理论基础之上,排除主观因素等非随机因素对抽样调查的影响,保证抽样的科学性。(2)坚持随机原则,才能保证所抽样本的分布类似于总体的分布,才能保证样本对总体的代表性。(3)坚持随机原则才能计算抽样误差,把它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从而达到抽样推断的目的。
26.简述统计分组有哪些分类
27.什么是假设检验中的第一类错误和第二类错误?是否有可能同时降低犯两类错误的概率?
假设检验中会犯两种类型的错误:第一类错误是原假设是真实的,却错误地拒绝了真实的原假设,叫作弃真错误,犯这类错误的概率用显著性水平α表示;第二类错误是原假设是不真实的,却接受不真实的原假设,叫做纳伪错误,犯这类错误的概率用β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