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涌岚浮——苏州虎丘山景区(十二)完

标签:
旅游游记杂谈 |
分类: 原创游记 |

西溪环翠也是虎丘历史十景之一,原为唐高士甫里先生陆龟蒙祠堂,乾隆五十一年(1787年)甫里先生二十四世孙陆肇域即石成基,凭林起栋,仿甫里别墅八景而筑,旧有环翠阁、清风亭、桂子轩、斗鸭池、菊畦、竹堤诸景。至清咸丰年(1862)惨遭兵燹,景点几成废墟,沦为郊农菜畦,后来成为景区的花房,2004年经重新修复,正式对外开放,在原址重修环翠阁、清风亭、桂子轩、斗鸭池等景点,新增镜台云梦、篱门幽竹、聆音榭、垂花门、野山石景、循环水景诸胜。据《虎阜志》和《桐桥倚棹录》中有关虎丘花市的记载,构筑了“镜台云梦”古戏台,为今后花会民俗表演提供合适的场所,台前构筑由千吨野山石堆叠而成的假山群,与虎丘山系一脉相承,勾勒出一个花神广场,演绎一段虎丘花神的传说。利用如今山西侧竹林蔽日,曲径通幽的环境,恢复完善《吴都法乘》所载的“小竹林”景点,在竹间隙地造竹篱草舍数间,开挖埋没多年的古井“绿玉泉”,将竹林中的清涧迂回至环翠阁、斗鸭池等景点,同山后的云在茶香景区遥相呼应,重现了“林皋生众绿,西溪春欲来。野旷鸟声静,风和花意催”的历史胜境。

西溪环翠中的古戏台,戏台正中高挂牌匾“织歌云遏”。柱联为:景色本鸿嘉,重来西溪,见八方环翠山如黛;高丘多雅乐,再度清音,聆一片笙歌花想容。此为虎丘举办一年一度花神庙会时的民俗表演场所。

水榭中很有创意的木制桌凳,托住桌面的树根犹如《西游记》最后一难中驮师徒四人过通天河的白鼋。

聆音榭西对面是“清风亭”。

池畔绿意盎然。


“云髻堆翠”圆洞门。

“云髻堆翠”圆洞门内即为“西溪环翠”的主建筑“环翠阁”。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陆龟蒙后裔、长洲人陆肇域在西溪东南侧建造西溪别墅,并把甫里陆龟蒙祠中清风亭、桂子轩、斗鸭池、菊畦、竹堤等“八景”全都仿来。另又造西溪草堂、环翠阁、四美楼和亭廊等建筑,四围及庭院中广植花木,以符“环翠”之名。在历史上曾是“虎丘十景”之一,后均毁。2002年重建。题额集用了江南才子文征明的手迹。

斗鸭池。陆龟蒙,唐代文学家、诗人。字鲁望,自号天随子,别号江湖散人、甫里先生。长洲(今苏州)人。陆龟蒙平素四大爱好:写作、品茗,斗鸭、钓鱼。他驯练的鸭子强悍善斗,在当时出名的。他在甪直蛇泾江南岸地调鸭塍,雇人蓄鸭饲养。他拣漂亮威武的鸭子,归养到寓所中的斗鸭池中。再拣鸭子驯练,参加斗鸭。
“蘅芷诵芬”洞门。

过“蘅芷诵芬”洞门,前方的建筑是“桂子轩”。轩前植有桂树多株,故名。轩前柱联:桂香添露香,雨净觉山宜。“桂子轩”内悬匾“天香深处”,的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苏轼手迹。

桂子轩后有六角亭,亭内挂有匾额,题为“问樨”。

“云在茶香”在虎丘山西北处,有精舍数间,周围遍植茶树,幽静雅致。
建于1982年,但与虎丘历史名茶“白云茶”有着不解之缘。杜甫诗云“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唐人卢延让《松寺》诗云“茶香时拨涧中泉”,清人俞樾有《茶香室》,因以为名。
虎丘白云茶从宋代起就声名显赫,到了明代更成为了一代名茶。据《苏州府志》载:“虎丘金粟山房旧产茶,极佳。烹之,色白如玉,香味如兰,而不耐久,宋人呼为白云茶。苏轼书以为精品也。”
云泉亭,亭中有井。亭联为:七杯春绿云泉水,二腋生风齿颊香。亭之四周皆植茶。

“茗香竹翠”竹门楼。门楼后的竹林苍翠茂密,郁郁葱葱。《吴都法乘》载:“逾山后岭,西折而之北,有平陆焉。主僧就其处结屋一区。古木修篁,左右交閟。烟云旦晦,或失不见。因名之曰‘小竹林’。”

据传,虎丘白云茶从宋代起就声名显赫,到了明代更成为了名茶,是当时中国茶中上品。据《苏州府志》载:“虎丘金粟山房旧产茶,极佳。烹之,色白如玉,香味如兰,而不耐久,宋人呼为白云茶。苏轼书以为精品也。”白云茶曾与碧螺春齐名,但产量不足数十斤。
近年来,虎丘景区在追溯白云茶悠远历史的同时,着力恢复能表现茶文化的历史遗迹,地处西溪环翠北侧的云在茶香景点虽建于1982年,但与虎丘历史名茶“白云茶”有着不解之缘。景区为突出“茶文化”主题,从东山、光福等地引进良种茶树万株,使茶园面积增加至15亩左右,为营造茶树生长的适宜环境,还在茶园周边栽种了白玉兰、梅树和桃树,让茶树吸收花草的芳香,为恢复白云茶创造有利条件。

绣球花开得那么鲜艳,那么红火。几十朵小花挨挨挤挤地组成一朵朵球形的大红花。

“环翠阁”前“流觞”小溪,山泉水从石下小溪流过,犹如游龙一般。

虎丘山景区正大门,石牌坊上高挂“吴中第一山”牌匾。
后一篇:塔影钟声——苏州枫桥景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