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波双隐——耦园(一)

标签:
旅游游记杂谈 |
分类: 原创游记 |

耦园位于苏州古城区的最东边,园林占地0.8公顷,是一座三面环河的古典园林。而且南北有两个河埠便于坐船。这都是众多江南园林中独树一帜的。耦园始建于清初,原名涉园,为清太守陆锦所筑,取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园日涉以成趣”之意。又名“小郁林”。到1874年,由道台沈秉成购买并扩建,因住宅东西两边各有一园,并更名为“耦园”,古时两人耕种称耦,耦与偶相通,意为夫妇俩是一对“佳偶”双双隐居在这里。
1941年,常州实业家刘国钧购得此园后进行整修。1955年,刘国钧将耦园赠给公私合营企业振亚丝织厂为企业资产。1960年,苏州市园林管理处对耦园进行整修管理,1965年5月对外开放。耦园,作为苏州园林的代表作品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石板路上建有一座随墙门楼,门头镶有砖雕“耦园”二字,墙上嵌有一块“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耦园”石刻。

走进门楼,里面的石板路更长,环境更加幽静。路面扫得很干净,岸上几棵垂柳,斜向河面飘动着柳枝;河边一排不太高的石护栏,可供游客坐下休息,也起安全作用。




座北朝南的粉墙上开着几樘门,中间一樘是景点入口。
走过门厅,里面是个院落,院中有座朝北的砖雕门墙,门额“平泉小隐”。意思这里是像“平泉庄”一样的隐居处。唐朝宰相李德裕游息的别墅叫“平泉庄”。后人常以“平泉”作为私家园林代称。

砖雕墙门对面是三间硬山顶平房,原是耦园的轿厅。

门厅后面是一个小小的天井。天井的地坪由青砖竖砌,绿色的小草不时顽强地从青砖间钻出来。天井中的那口井不知是什么时代开凿的,想必有些年头了。

走进室内,梁上悬挂“偕隐双山”匾额。该匾意取耦园女主人严永华《双山寓庐》诗句:“偕隐双山间,一廛差可托。”“偕隐”指夫妇双双隐居于此,与“耦园”主题相呼应。“双山”,指轿厅两侧的东花园、西花园。堂上有副篆字联:逍遥於城市而外,仿佛乎山水之间。意思说,在喧闹的城市外逍遥,好像徜徉在山水之间。

“茶厅”(轿厅)是会见一般客人的地方,所以两边的家具摆设比较简单。只多一个背靠而没有扶手。可见坐在上面的客人身份地位仍然比较卑微。

走过轿厅,后面三间高敞的大厅是“载酒堂”,那是园主人接待宾客和举行重大活动的地方。厅名借宋人“东园载酒西园醉”诗意题名,极富田园气息。

堂上挂一幅《松下对奕图》,图侧有一副对联:东园载酒西园醉;南陌寻花北陌归。由王西野撰句,瓦翁书。此联极富休闲气氛,读来轻松愉快。

堂上还有一副柱联:左壁观图右壁观史;西涧种柳东涧种松。由清代书法名家王文治撰书。出句讲园主人为博达古今之士,嗜书好学,室内到处是书画。对句说在东、西山涧种柳植松,意为躬耕垄亩。表明园主向往陶渊明“既耕且已种,时还读我书”的田园生活。

这里的家具摆设就显的豪华气派,都是清式的红木桌椅,而且作为的扶手很高,以天然大理石镶嵌靠背,以显示来客的身份,气派。在两边墙上就是“天园地方”的壁挂。古人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所以挂饰上圆下方的,都是用大理石镶嵌而成的。

载酒堂高大爽洁,大厅巍然,面对门楼上“厚德载福”的温良教训。这是苏州常见的门额,如果你到苏州东山去,可以看到很多人家的门楼上都是这样的门额。

载酒堂后面是走马楼。“走马楼”是贯通东、西两个花园的通道,而东花园是整个耦园的精华。小院安静而绿意盎然,植有桂花和玉兰等树,扣“金玉满堂”之意。

走马楼天井中,连廊墙上镶有碑刻,是唐寅行书《石田先生寻咏落花十篇》,书风豪放,笔力遒劲。

前楼底层设有“耦园书场”,放着桌椅条凳,台上置两把靠椅,一张小桌。听客席上放着点歌本,内容很丰富。游苏州园林,听苏州评弹,一大乐事。

门楼是清代旧物,可惜在文革中遭毁,依稀可辨的砖刻细腻精雅,场景一派清新自然,“诗酒联欢”的主题表现很具体,完全不象一般的深宅大院到处是诗书礼仪的规范教训,显示了主人对现实生活的热情,和夫妻相随、远离尘俗,幸福的家庭生活。

徜徉在天井中,高高的粉墙隔断的不光是喧嚣。


砖雕墙门对面是三间硬山顶平房,原是耦园的轿厅。

门厅后面是一个小小的天井。天井的地坪由青砖竖砌,绿色的小草不时顽强地从青砖间钻出来。天井中的那口井不知是什么时代开凿的,想必有些年头了。

走进室内,梁上悬挂“偕隐双山”匾额。该匾意取耦园女主人严永华《双山寓庐》诗句:“偕隐双山间,一廛差可托。”“偕隐”指夫妇双双隐居于此,与“耦园”主题相呼应。“双山”,指轿厅两侧的东花园、西花园。堂上有副篆字联:逍遥於城市而外,仿佛乎山水之间。意思说,在喧闹的城市外逍遥,好像徜徉在山水之间。

“茶厅”(轿厅)是会见一般客人的地方,所以两边的家具摆设比较简单。只多一个背靠而没有扶手。可见坐在上面的客人身份地位仍然比较卑微。

走过轿厅,后面三间高敞的大厅是“载酒堂”,那是园主人接待宾客和举行重大活动的地方。厅名借宋人“东园载酒西园醉”诗意题名,极富田园气息。

堂上挂一幅《松下对奕图》,图侧有一副对联:东园载酒西园醉;南陌寻花北陌归。由王西野撰句,瓦翁书。此联极富休闲气氛,读来轻松愉快。

堂上还有一副柱联:左壁观图右壁观史;西涧种柳东涧种松。由清代书法名家王文治撰书。出句讲园主人为博达古今之士,嗜书好学,室内到处是书画。对句说在东、西山涧种柳植松,意为躬耕垄亩。表明园主向往陶渊明“既耕且已种,时还读我书”的田园生活。

这里的家具摆设就显的豪华气派,都是清式的红木桌椅,而且作为的扶手很高,以天然大理石镶嵌靠背,以显示来客的身份,气派。在两边墙上就是“天园地方”的壁挂。古人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所以挂饰上圆下方的,都是用大理石镶嵌而成的。

载酒堂高大爽洁,大厅巍然,面对门楼上“厚德载福”的温良教训。这是苏州常见的门额,如果你到苏州东山去,可以看到很多人家的门楼上都是这样的门额。

载酒堂后面是走马楼。“走马楼”是贯通东、西两个花园的通道,而东花园是整个耦园的精华。小院安静而绿意盎然,植有桂花和玉兰等树,扣“金玉满堂”之意。

走马楼天井中,连廊墙上镶有碑刻,是唐寅行书《石田先生寻咏落花十篇》,书风豪放,笔力遒劲。

前楼底层设有“耦园书场”,放着桌椅条凳,台上置两把靠椅,一张小桌。听客席上放着点歌本,内容很丰富。游苏州园林,听苏州评弹,一大乐事。

门楼是清代旧物,可惜在文革中遭毁,依稀可辨的砖刻细腻精雅,场景一派清新自然,“诗酒联欢”的主题表现很具体,完全不象一般的深宅大院到处是诗书礼仪的规范教训,显示了主人对现实生活的热情,和夫妻相随、远离尘俗,幸福的家庭生活。

徜徉在天井中,高高的粉墙隔断的不光是喧嚣。

前一篇:蚕丝之乡——震泽古镇(六)完
后一篇:枕波双隐——耦园(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