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半湖碧玉——石湖(二)

(2021-02-27 19:25:07)
标签:

旅游

游记

杂谈

分类: 原创游记

半湖碧玉——石湖(二)渔庄原名觉庵,又名余庄、石湖别墅,位于市郊石湖东北渔家村,1991年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半湖碧玉——石湖(二)

渔庄所在地传为南宋范成大石湖别墅农圃堂(一说天镜阁)故址。近代书法家余觉(1868-1951)建砖于1932年至1934年,为一砖木混合结构庭院建筑,占地约1500平方米。现有厅堂两进,面阔均为五间,明间与次间为厅,梢间为书房、居室。前厅名"福寿堂"。前后厅之间两侧以廊贯通,廊腰各构方形半亭,左右相对,中间为一四合院式庭院。庄前滨湖另筑方亭,名“渔亭”,遥对上方山楞伽寺塔和磨盘山范成大祠堂,风景殊胜。1985年起全面整修,次年秋竣工,并按名人故居陈设布置,成为石湖风景区景点之一。
半湖碧玉——石湖(二)
临湖水轩一座,岸上杨柳依依,湖中波光粼粼,休闲小坐,无限惬意。
半湖碧玉——石湖(二)
水轩后的庭院中满栽着梅树、桃树、梨树等,每当冬末春初时,花儿们散发着芳香,争奇斗艳。
半湖碧玉——石湖(二)
条石铺就的小径宛转向前,滨水而筑。
半湖碧玉——石湖(二)
水中长堤上,柳丝拂水,小桥拱立。渔庄第一桥,为清乾隆元年(1736年)造单孔石梁桥。
半湖碧玉——石湖(二)

半湖碧玉——石湖(二)
现渔庄的西花园内有一主建筑,是坐东朝西的“四面厅”,此处风景极佳,据说构思是出于范成大“石湖别墅”内有一面对楞伽寺,下临石湖的别筑称之为“农圃堂”。此堂是旧物,前世在原苏州西百花巷4号即潘曾玮故居“养闲草堂”,潘家是苏州名门显贵。门前曾悬李鸿章所题的“祖孙父子叔侄兄弟翰林之家”匾。潘曾玮是出生于苏州大名鼎鼎的钮家巷贵潘家,是潘世恩四子,官至刑部郎中。解放后养闲草堂内变剧装戏具厂,将院中之四面厅先是拆迁到环秀山庄,后再第二次拆迁到石湖渔庄。半湖碧玉——石湖(二)

厅内之匾“农圃堂”是集范成大字而成。

有二幅对联。内:是范成大诗中二句“为收秋稼归农圃,补种春梅过范村”。由瓦翁书。外:“四野黄云笼稼穑,一湖绿水净琉璃”。王西野撰,郑定忠书。

半湖碧玉——石湖(二)

半湖碧玉——石湖(二)渔庄,民国二十一年,书法家余觉在天镜阁故址建别墅,俗名“余庄”。其主厅为慈禧太后所赐“福寿堂”,堂南临湖新建望湖亭,可畅览石湖、上方山景色。

半湖碧玉——石湖(二)

余觉:(1868-1951),浙江绍兴人。寓居苏州。初名兆熊,字冰臣、冰人,号思雪,喜参禅学,近代画家。余觉是清末举人,工诗词,擅工艺美术,精书法,善行草、楷书。初摹虞世南、褚遂良,继师王羲之,出入颜真卿、柳公权。晚年又潜心汉碑,笔势沉厚雄健,兼及娟秀雅逸。

余觉的妻子是苏州当时最为著名的刺绣女红沈寿,沈寿的刺绣作品是专供北京皇宫所用,慈禧太后极其喜欢,还专门题写“福”字送于沈寿。

半湖碧玉——石湖(二)
第一进的庭院、长廊、半亭,内有门,通第二进。东门上方有一块“有情”砖刻。
半湖碧玉——石湖(二)

半湖碧玉——石湖(二)

半湖碧玉——石湖(二)

半湖碧玉——石湖(二)
南屋石库门上门楣题名“爱吾庐”。
半湖碧玉——石湖(二)
西侧“成趣”院门的廊壁,嵌书条石三方,刻有余觉行草书就的《天冠山诗》五绝十一首,是仅存的余觉书法碑刻,弥足珍贵。
半湖碧玉——石湖(二)

北屋是挂《天镜飞来》匾,是苏渊雷所书。屏风是四幅书法四幅画作。
半湖碧玉——石湖(二)
庭园中栽石榴一株,桂花一棵。渔庄内建筑仅一厅一堂,环廊半亭相连。东边之方亭,上有一额,题“无尘”,颇有禅意,“无尘”亭中置有一整块金砖。
半湖碧玉——石湖(二)
南屋是五开间大厅加东西廂房。福寿堂,为晚清余觉之妻沈寿(原名沈云芝1874-1921、苏州人、著名刺绣艺术大师)的绣作“无量寿佛”,曾获西太后慈禧懿旨嘉奖,并赐书“福”、“寿”两字而故名。 

余觉是浙江绍兴人,著名的书法家、画家。在1893年和苏州人沈云芝结婚,沈云芝是著名绣女,从小随姐学绣,其姐在苏州木渎,现木渎镇有“沈寿故居”。

婚后按余觉所说的:“余则以笔代针,吾妻以针代笔”。沈云芝绣的画稿均是由余觉所绘,相得益彰,“余无妻虽智弗显,妻无余虽美弗彰”。十年如一日,绣艺日益精进名噪一时。

1901年余觉中举。1903年,余觉接受友人建议,因1904年是慈禧太后七十寿辰,特呈绣品上寿,进献《八仙上寿图》、《无量寿佛图》,深得慈禧太后赞赏,特赐亲笔题词“福”、“寿”两字,此后余觉就改名为余福,沈云芝就改名为沈寿。

1904年余觉、沈寿夫妇到日本考察美术,学习了光与影的运用。回国后在住所苏州马医科27、29号成立“福寿夫妇绣品公司”并创造了“仿真绣”。其住所主厅称之为“墨绣堂”。

余觉夫妇曾奉召入宫,教习宫女剌绣。后在天津、苏州、南通等地创设刺绣传习所,传授刺绣艺术,开设福寿绣织公司,并经营共研绣事二十余年,将我国传统刺绣艺术与西洋画相结合,首创“纺真绣”,为我国刺绣艺术史上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1914年夫妇赴南通张謇处开办“南通县立女工传习所”。

 从此开始了余觉的痛史、沈寿的病史、张謇的情史。

1915年,美国为庆祝巴拿马运河开通,在旧金山举办太平洋国际博览会。余觉赴展,带着沈寿绣的“耶稣像”,画稿是由另一苏州人颜文梁所绘。一举夺得金奖,名扬世界。此绣品已是国家一级文物,珍藏于南京博物院,苏州苏绣博物馆有仿制品。此时沈寿已是享有“针神”、“绣圣”等称号。

沈寿有《雪宦绣谱》传世,绣品《耶稣像》于一九一五年在美国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一等奖大利皇后像获意利都朗博览会一等奖,英女皇维多利亚半身像获国际博览会优秀奖后,在国内外享有声誉。

厅上有两副对联:

内是:济南田遨撰书的“槛外石湖谁复问千秋诗客,牕间绣史我欲写一代鍼神”。实际上最早提沈寿是针神的是寓居苏州的清末学者俞樾。

外是:范成大的《闰月四日石湖众芳烂漫》诗中二句:“尽把园林蒙锦绣,多添门户锁烟霞”。

半湖碧玉——石湖(二)
原挂余觉自题之《敕福寿堂》匾,惜之文革中原匾已毁。现堂上挂有二块匾,上是《懿旨嘉奖》匾,书一行小字“钦赐四品商勋浙江举人余兆熊举办实业以志嘉奖”,是顾廷龙书。下是《福寿堂》匾,是其婿吴华镳所书。

实际上余庄建成时,离沈寿逝世已逾13年,但仍忘不了和沈寿共创之事业辉煌、夫妇相爱之情、丧妻之痛。

半湖碧玉——石湖(二)
屋脊塑有“福禄寿”三星。
半湖碧玉——石湖(二)

半湖碧玉——石湖(二)
渔庄前滨湖筑一小园,不堆黄石假山,也无太湖石峰,仅筑一小方亭,取名“渔亭”,亭外有丹桂梅花,墙角植芭蕉斑竹。站立亭前,一池荷叶田田莲子依依,依靠亭栏,上方山楞伽寺塔掩映在绿树丛中虚无缥缈,侧耳倾听,仿佛还能闻山中的梵音钟磬,湖中渔舟上的吴歌细语。
半湖碧玉——石湖(二)

半湖碧玉——石湖(二)
渔亭正对面就是石湖中的“天镜阁”。
半湖碧玉——石湖(二)

半湖碧玉——石湖(二)

半湖碧玉——石湖(二)
渔庄外就是木栈道,跨湖东行。
半湖碧玉——石湖(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