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笏朝天——天平山景区(一)

标签:
旅游游记杂谈 |
分类: 原创游记 |
天平山绵亘于吴中区木渎、藏书和虎丘区枫桥三镇,位于灵岩山北。山南天平山景区属苏州市园林局。
天平山因山顶平正而名;因山势高峻,唐代称为白云山;因范仲淹高祖葬于山之东坞,俗称范坟山。北宋《吴郡图经续记》:“天平山,在吴县西二十里。巍然特高,群峰拱揖,郡之镇也。林木秀润,瞻之可爱。游者陟危,蹬攀巨石,乃至山腹。其上有亭,亭侧清泉泠泠不竭,所谓白云泉也。”
山体南北走向,南北长4.4公里,东西宽1.4公里,主峰海拔201.6米。从山下至“一线天”称下白云,“一线天”至石屋为中白云,石屋至山顶为上白云。怪石、古枫和泉水为天平山“三绝”。天平山花岗岩体经长期风化、侵蚀,形成石柱矗立、万笏朝天、龙门一线天等奇特景观。
天平山是全国四大赏红叶地之一,1994年起,每年举办红枫节。天平山泉属裂隙泉,含矿物质,水质极佳,大旱不竭。山半白云泉,号称“吴中第一水”。天平山庄占地5300平方米,有咒钵庵、来燕榭、参议祠、高义园和白云古刹五部分。白云寺侧有范文正公忠烈庙。范文正公忠烈庙及天平山庄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进门左手是荷花池,满池碧绿的荷叶,再过两个月这里就满池荷香了。
路边山石上刻有“天平圣迹”四字,清朝康熙、乾隆两位皇帝曾来过此地。
石板路右面的木栈道,通往右手边水域处。
木栈道尽头一泓碧水,游客可以在水上荡舟观景。
“先忧后乐”坊,原建于苏州灵芝坊范庄前,是苏州百姓为纪念范仲淹创办义庄而立,毁于十年浩劫。 1989 年范仲淹诞辰一千周年之际,重建于此。
范文正公祠,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又称忠烈庙。原建于甘肃庆阳,当地百姓为颂扬范仲淹卫戍边陲有功而建,宋徽宗赐额“忠烈”以示嘉奖。南宋时因战乱毁塌,改奉于此。
“先忧后乐”坊,为三间四柱阁楼式石牌坊。高7.73米,宽7.2米,构筑牌坊的石料取自天平山附近的金山石。石牌坊横梁上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正是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两句名言。
现忠烈庙为1982年重修。依次为忧乐坊、庙前石桥、水池、仪门、东、西碑亭、正殿、庭院;第二进的三太师祠是1996年重建的。忠烈庙已兼为范仲淹纪念馆。
享殿面阔三间
13.4米,进深十檩10米,硬山顶,环列方石柱。明间四根金柱下的麒麟、狻猊等神兽纹石雕方柱础颇精,为南宋遗物。
景区内正举办“范仲淹文化节”。
“枫染山醉”石刻,范曾题。中国著名的赏枫圣地有四处,分别是:北京香山、南京栖霞山、湖南岳麓山,还有一处就是苏州天平山。而天平山的红枫和其他三处的枫景有所差别,一是天平山的枫树品种是三角枫,枫叶的变红过程是渐变的;二是这些枫香树由于树龄不同,地势不同,又因山体阻挡,所接受的寒气不一样,所以叶子的色彩变化有先有后,有深有浅,呈现出嫩黄、橙红、赭红、血牙红、深红等自然景观,似如鲜花争艳。
御碑亭,位于天平山枫林南侧,又名御书亭。亭始建于唐代,其间正值白居易出游归山隐居,便命名长生亭,后设乾隆御书碑刻而更名御碑亭。亭双层八角重檐,楠木结构,飞檐高翘,十分精雅。南北两面均有石级以上下,在正南5级石阶正中,有一方精细浮雕案板,两条盘龙,绕珠起舞,四周祥云环绕,构成一个正圆形图案。
御碑,通高 2.96米,宽0.96米。碑基、碑身、碑帽齐全,碑基正面浮雕“双狮滚球图”,反面浮雕“鹤鹿松竹图”,约高2尺,碑身正反面均刻“二龙戏珠图”,中刻“宸翰”两字,“云龙”花边作框,线条流畅,龙须龙鳞刻划细腻,碑身四面镌刻乾隆帝四首五言诗。
“文正本苏人,故山祠宇新,千秋传树业,一节美敦伦,魏国真知已,夷维转后尘,天平森万笏,正危立朝身”,落款为“乾隆辛未御题”。
《山行·天平》
《天平山》
枫林后是天平山庄。明万历年间,由范仲淹第十七世孙范允临营建。山庄占地 5300 平方米,巧借自然山水,因地制宜布置各类建筑群体。从东至西由咒钵庵、来燕榭、范参议公祠、高义园、白云古刹等区域组成。整体布局错落有致,可分可合。其间用曲廊相连,庭院相隔,间置池石花木,曲折幽深,得影随形,步移景异,在苏州园林中独树一帜,堪称“山地园林建筑之典范”。
碑廊,建于1997年,廊中碑文内容大致可分为四类;一类是皇帝的诏书,二是范仲淹的家忆,三是关于兴学的文章,四是义庄规矩。
“第一流人物”,是宋代朱熹对范仲淹的品评。范仲淹的威德绝识被公认为“当时诸公间第一品人”,“天下想望其风采”,或“以不同贬为耻”,或“以不获登门为耻”。王安石尊他为“一世之师”,苏轼赞他为“人杰”,黄庭坚称其为“当代第一人”。
《万笏朝天图》按照原画的尺寸用漆雕的形式再现。
《万笏朝天图》,是国宝级的清代名画,现藏于天津博物馆。这是一幅长达17米、高0.56米的绢地金碧人物山水长卷,详细描绘了乾隆南巡时,苏州居民万人空巷,夹道迎接乾隆皇帝的热烈场面。笏者,朝见皇帝时君臣所持记事之板也。该画是范仲淹裔孙范瑶聘请名画师所绘,以苏州城西25里的天平山为中心,用写实的手法,描摹迎接圣驾的盛大场景,其中带有山川楼阁、风土人情,所以也被称为“江南风情长卷”。
《谒范祠》
《登天平山感怀》
《赞白云泉》
现举办的“天平山旅游文化节”的鸟类表演,彩色的鹦鹉是表演节目的主角。
美丽的孔雀
上山小径边有一汪池水取名为“一砚池”,或因其状如一椭圆形砚台而得名。
池边绿树青竹环绕,崖石磊边。环境很是优雅。
翠绿的竹林边用几枚山石作点缀,平添野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