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气禅心——虎丘山景区(一)

标签:
旅游游记杂谈 |
分类: 原创游记 |

虎丘山海拔34.3米,面积0.19平方公里。山体由侏罗系火山岩浆构成,千人石、试剑石、剑池等山石为流纹岩。虎丘山往东、北、西三个方向的整个平原地区第四系冲积层之下都分布着侏罗系火山岩。
景区现有面积100公顷,保护区面积475.9公顷,作为苏州的一个重要旅游窗口,虎丘屡获殊荣,先后被评为全国首批十佳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文明单位。虎丘,原名海涌山,据《史记》记载,吴王阖闾葬于此,传说葬后三日有“白虎蹲其上”,故名虎丘。又一说为“丘如蹲虎”,以形为名。虎丘山高仅30多米,却有“江左丘壑之表”的风范,绝岩耸壑,气象万千,并有三绝九宜十八景之胜,其中最为著名的是云岩寺塔、剑池和千人石:云岩寺塔已有1000多年历史,是世界第二斜塔,成为苏州古城的标志性建筑;剑池埋有吴王阖闾墓葬的千古之谜;千人石留下了“生公讲座,下有千人列坐”的佳话。
位于虎丘东麓的万景山庄汇集苏派盆景之精华,借山光塔影,恬美如画。虎丘后山植被茂密,林相丰富,群鸟绕塔盘旋,蔚为壮观。近些年又恢复了“虎丘十景”中的“西溪环翠”和“书台松影”等景点。

虎丘山景区正大门,石坊上高悬“吴中第一山”牌匾,与云岩寺塔遥相辉映。

周王子吴鼎。这尊大鼎重7吨,高3.5米,直径2.85米,为不多见的“鼎王”。据史料记载,以前虎丘山寺曾有“周王子吴鼎”,后失去。

新落成的虎丘宝鼎以老虎形象为造型基调,设计了五虎伏地纹、虎头纹、虎形纹、虎形纽,配以云雷纹,使全鼎有着一种雄伟壮美威武的气势。

在正山门广场立有“海涌”石碑。

虎丘山原名“海涌山”。


虎丘山头山门对面的照墙上的“海涌流辉”四个大字。
这四个字点出了虎丘的来历。虎丘原名海涌山,远古时这儿是一片汪洋,几个绿色的岛屿在潮涨潮落时隐时陷,当时称为海涌山的虎丘最矮小,却美丽,如浩淼碧波中闪烁的明珠流辉至今。“海涌流辉”水墙门是照壁的一种,苏州拙政园旧大门前至今仍保存有巍峨古朴的水墙门,体现了水乡人家的门面和脸面。
虎丘山头山门前有两口井。民间有一说:因“丘如蹲虎,以形名”。虎丘山头山门是虎头,山门前两侧的两口井是虎眼,断梁殿是老虎的咽候,上山的石道是虎背,而斜向青天的虎丘塔则是老虎漂亮有力的尾巴。
头门山。虎丘被誉为“吴中第一名胜”,康熙乾隆下江南均游历过虎丘,邓小平、胡锦涛、朱镕基等党和国家重要领导人都来过虎丘。宋代大文豪苏东坡也曾经说过“到苏州不游虎丘,乃憾事也”。虎丘原名海涌山,在2400年前的春秋时期,吴王阖闾在与越国的楔李大战中,不慎受伤,不久就死去了,死后数日他儿子将他葬于虎丘,据说,葬后三日有一只白虎蹲在山上,所以改名为虎丘山。头山门都是黄色的墙壁,说明了虎丘里面肯定有寺庙,但准确地讲应该是寺面里面有虎丘,因为虎丘整座山都是藏在寺庙里的,与其他佛寺非常不同。
头山门内悬挂着康熙皇帝御笔“虎阜禅寺”的竖匾。
整齐平滑的石板路从头山门一直延伸至二山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