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5 暗夜中微弱的思考烛花----关于社会普遍性的冷漠

(2013-07-04 21:05:38)
标签:

暗夜

思考烛花

冷漠

人间温情何处寻

分类: 万叶千声

    当我们对自我生命充满爱怜、肯定和期待时,我们常常也同时会犯下一个可怕的错误:冷漠,即对他人或其他的生命存在形式及其命运遭际持一种麻木不仁熟视无睹的态度。

    随着生产力和科技的迅速发展,人类特有的社会性让我们的生存越来越需要更大的个人活动空间和范围,因此人与人之间各种形式的交往就会越来越频繁,人们由自身的行为所引发的的责任也就会越大,而在这些责任中,他对个人的责任意识则大大地重于对他人的责任意识,这就决定了他的言行总是立足于对其自身利益的维护,而往往丧失关注他人、体恤同情扶助他人的人道主义精神和自觉的意识,因此他就会显现得异常自私和冷漠。

    科技文明的进步在带给我们丰富的物质生活和享受的同时,不仅在更大程度上刺激了人性中固有的贪欲,也使我们的生存越来越艰难。大机器的工业生产特点使劳动力向复合型人才的要求靠拢,这让我们的生活节奏更加紧张,生存竞争的存在既陡增了人与人之间诸多或明或暗的矛盾争斗,也让我们把时间和精力集中在了能够维持自身生存的单纯性的知识和技能的获取更新上,从而无暇顾及观照自我的精神生活。复杂而多变的社会和人性的软弱在迅速消解着我们少小或年轻时曾经对于真善美的信仰以及对它们的热忱,我们曾经追求的理性理想轻而易举地被物质理想所取代,当生存越来越依靠于物质,我们精神自由的空间就变得越来越狭小,在我们心里,那些温柔的、平和的、良善的、质朴的、富于同情感的成分就会失落在无边的物质欲望中。这种状况在现实生活中表现得尤为突出,许多人在为摆脱物质困境而处心积虑不择手段,还有许多人在为维护自身已经得到的物质利益而使权弄术胡作非为。因此在人与人相处的各种社会关系中,我们总是以戒备之心和疏远的态度来对待自己周围的人,即使我们在很多时候表现得彬彬有礼,那也不过是在以一种道貌岸然来遮蔽掩盖我们心灵和人性中的那些龌龊与阴暗。事实上,在很多时候我们彼此视对方为自我生存道路上的障碍甚至是寇仇,这使得我们内心充满了虚假、嫉妒和恶意,当这些成分顽固地附着在我们的精神世界里,它就会腐蚀我们的伦理道德使其发生恶变,进而导致个体心理和情感态度发生畸形扭曲。

    不幸的是,知识和能力的进步让我们混淆了物质成就和精神文化的概念,我们错误地把物质成就等同于了精神文化,在这种认识的误导下,我们对人和事的判断原则也由此转向了功利主义和利己主义,而背离了伦理性和精神道德的原点,现实意识占据了我们世界观、人生观的主导位置,我们非常心安理得地抛弃掉了自己曾非常珍视的思想和信念,而对于那些能保持住人与人之间诚挚的、友好的、平等的、良善的情感更是嗤之以鼻、不屑一顾,象同情、怜悯等这些人道主义的元素也随之被封死在了一种干瘪的心灵真空里。

    而更为可怕的是,在我们成人把能够赖以维持自我生存的知识和技能当做自身实现物质理想的最实用的武器而荒芜了我们的精神世界的同时,我们又把这种缺少理性指南和伦理滋养的生存方式作为学校唯一的教育内容来传授给了一代代的青少年,我们在把这些在我们成人看来是无价之宝的生存利器交到孩子们手里时,我们也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种下了彼此拒绝、彼此疏离甚至是敌视的种子,所以,在今天的现实生活中,那种而保全自我生命和利益而不惜以牺牲他人的生命或利益为代价的事件,不仅在成人世界里随时随处可见,而且在青少年之间也频频发生,屡见不鲜。

    为保存自己的生存和幸福而拒绝关怀他人或无视他人生命与幸福的自私过失,常常因为社会群体共有这种心理和行为,而得到一种毫无原则毫无限度的原谅甚至是认可。这是对冷漠态度的一种非常可怕的容忍和放纵,这意味着一个社会公共道德的普遍丧失,一个民族无可救药的精神沦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与泉共舞
后一篇:野三坡之夏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