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语正寂寥
(2013-01-24 09:36:14)
标签:
教育人文精神良好素养孩子的成长思考 |
分类: 教育反思 |
考察教师是否有专业化成长首要的三个标准:
1教师的思考力是否有提升。
2教师发现问题的敏锐性程度如何,对问题根源所做的挖掘广度和深度如何。
3教师是否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去关注社会现实问题,尤其是民生问题,并鼓励他们对此做出了独立而大胆的思考和判断。
在儿童进入学龄最初的阶段,加减乘除以及基础识字都非常必要,但是这种学习不能建立在牺牲他们亲近自然、必要的劳动参与以及大量阅读的时间和机会之上。亲近自然不仅培养儿童的观察能力,满足他们的好奇心,而且在与自然界各种花草鱼虫的亲密接触中会丰富学校老师和父母都无法带给他们的情感体验,从而培养起他们一种同情、怜悯、关爱的人文情愫。在劳动的参与中,儿童会渐渐懂得合作的意义,通过对动手能力的培养来激活大脑的思维,而且还能让他们认识到劳动和生存之间的关系,使之进一步培养起热爱劳动的良好品质、劳动是一种高尚的创造的意识。阅读不仅能培养儿童的专注精神以及做事的耐心韧劲,而且在感受各种丰富的艺术形象和情节中,儿童可以了解到他的生活所无法涉及到的社会生活的层面,进行初级的审美活动,并从他人的生活经历和看待世界的角度来感受喜怒哀乐,培养一种理解他人感情、体会他人心理感受的能力。通过这个过程,他自己就会成为一个善于理解人类情感、内心世界丰富的人,同时,在观察他人言行方式的过程中,他将逐步学会分析和判断,并形成一种初级的道德意识规范体系。
真正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带动他们思考的是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去做自主的发现和探究。在这个过程里,由于他们很快就会发现因自身知识面的狭窄、肤浅或思路不开阔甚至是方向错误而受阻,所以就会激发起内心迫切想要学习有关知识的愿望,这种学习需要将逐渐上升到马斯洛生长需要的最高层-------自我实现的需要,并成为他们终生都知道进取奋斗的源动力,也即形成一种终生学习的生活方式。
另外,在这一活动中他们获得的不仅是一些将与自然科学发生密切关联的知识点和研究命题,而且还会发现人类自身的情感、心理和各种行为及其产生的各种效应或结果将给自然和人类本身带来的或好或坏的影响,从而使学生本身在人文素养方面和对自然科学的学习探究上获得长足的进步和提升,在这样的过程里,学生的学习一直会呈现着一种积极主动的状态。
也许以上这种学习的方式从表面上看是比较松散的,缺少严格的系统性,但是这种方式最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使之保持兴趣并能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现他们在某些方面天赋的最广阔的天地。
在以上系列活动中,学生必然能够培养出良好的道德行为方式和人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