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0 暗夜中微弱的思考烛花------关于教育

(2012-05-13 08:53:42)
标签:

中国教育

病态

暗夜

思考的烛花

全面发展

分类: 教育反思

                          暗夜中微弱的思考烛花------关于教育

     我们目前奉行的所谓的全面培养人的教育方针注定让中国的教育走向失败。因为一个人的精力无论怎样充沛,体格怎样健壮,先天禀赋怎样的高,他都无法把学的所有(任何)知识或技能都掌握运用得那么自如出色。所以与其耗去他所有的精力、时间和智力,让其成为无所不能的通才,不如使其成为某个领域内技术水平和创造力都响当当的专家对社会所做的贡献来得更大。我们虽然承认世界上存在着某些通才式的杰出人物,但是,如果从教育的本质意义和普遍意义以及绝大多数人的智力水平来看,全面培养人的教育理念和做法是以牺牲这些绝大多数普通人的学习权利、学习兴趣、学习经验、学习时间、学习过程为代价来为那些具有某种先天禀赋并可能成为通才的人提供成长发展空间的,这种做法不仅破坏扭曲了有教无类的教育本质,侵犯了绝大多数普通人的学习权利和尊严,而且也践踏了教育本身所固有的道德性和伦理性实践意义。这种教育所显现的其实是一种急功近利的本质,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出隐藏在这种本质后面的还有一种民族固有的等级意识。

    中国现在所奉行的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使得学生疲于超大剂量的书本知识的记忆堆积,而使教育本身丧失了其固有的社会实践性。既让可能成为通才的学生因缺少知识的社会实践这一重要的学习内化和实际运用的环节而变形为两脚书柜,又使得偏科的学生因某些弱项科目的学习量和由此耗费的时间而无暇顾及自身的优势科目的学习,并且还会因弱项科目的劣等成绩而使学习兴趣和自尊心自信心频频受到打击伤害。我没有看到这种教育的明智之处,甚至只是发现了它唯一的特点,那就是-------不道德。

    我们仅从最近这几年来的教育怪现象就能看出这一点来。大量的本科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可是许多技校毕业生却成了炙手可热的市场急需人才;很多已经毕了业的本科生又重新进入各种技校以适应社会和工作的需求。这不仅是时间金钱人才上的巨大浪费,而且再次证明了这些学生过去在学校学的知识基本上是无用的。这个“无用”并非是说这些知识本身没有价值,而是指因为先前的教育和社会生活的脱节,而导致这些知识在社会上无用武之地,或者说社会上没有为这些知识的实际运用和价值的有效体现提供合适的土壤或不存在这种土壤。因此,我们可以看出这些怪现象是教育本身让他们产生的,可以说这就是教育对所有学生的一种戕害,而与知识本身并无关联,所以给这种现象的发生戴上一顶“知识贬值”的帽子其实是错误的,这种说法是对世人的一种误导欺骗,是这种方针的制定者和实施者遮蔽世人的眼睛和推卸自身责任的障眼法而已。再进一步说,这也是罔民的一个重要表现。

    我们观察一些先进国家的教育模式,如美国以及后起之秀芬兰。他们在教育的基础阶段首先抓孩子的人格养成教育和美育,并且将这些教育内容融入到孩子的日常生活中去,培养他们一种“学习即生活,生活即学习”的思想意识,旨在教育他们成为明事理,懂礼貌,讲秩序的合格公民。而不是像我们一样硬扒拉开孩子们的嘴巴使劲填鸭,把孩子们拘禁于教室的狭小空间死学苦读,批量制造活人零件。这些先进的教育模式基本上都是等到孩子进入青春期已经基本确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后,才开始注重给他们注入适量的知识,这样,在孩子的智力水平达到了足以理解掌握知识的程度,也在主观上对学习产生了饱满的热情和持续而稳定的内驱力,拥有了相当的专注力后,学习不仅成了孩子的一种自我需求,而且成了他们人生不可缺少不可改变的一种生活方式。到了大学阶段,他们就很自然地进入到主动发现主动创造的境界,因为他们自小的学习始终没有脱离开社会生活实践,在这种境界里,学习只是一种途径或手段,创造才是他们生活的主旋律,这样的社会不想进步不想文明都很难。

    这种阶段式推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过程既符合了人的智力、生理因素客观发展的规律,又给所有的人------包括天才和普通人提供了充分的成长空间,同时也避免像我们这样所谓的全面发展所带来的以过早地过度地消耗掉人的学习精力、磨损打击人的学习兴趣为代价的负面影响。所以我始终认为我们的教育走到今天这种极端病态不可救药的地步,是某些人的蓄意所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