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股,让我们听不到真实的声音!
如果仔细阅读历届各地中高考的优秀作文,总能被十几岁的少年那敏锐的洞察力睿智的分析力所折服,从卷面上看,他们对生活的认知和了解似乎比我们某些成年人还要理性还要深刻。其议论排山倒海气势磅礴,抒情如天上流云,卷舒自如。但是如果我们把这些优秀作文仔细归类比较,就会发现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几乎所有的议论文不外乎上推历史五千年,将先贤名人的事迹以诗化的语言作精辟深刻的解说;很多的记叙文似乎更是承载着与小作者的年纪阅历不相称的生活中厚重苦涩艰辛的记忆,或悲苦或坚毅或执着……也正是以上的这些写作亮点,吸引着阅卷老师给诸多考生打出了高分,从而优秀试卷年年层出不穷。我们不可否认确有一些学子具有文学才华,他们诗书满腹,对问题有着独立的思考和认识,能写得一手好文章。但是,如果所有的学生都把以上的的写法当作种种套路去走的话,那就难避八股之嫌了。试看有多少高中生在捧读着历届高考优秀作文选,争相熟读之背诵之模仿之,教师也在其后推波助澜。久之,便形成了当下中高考八股作文的风潮。这种风潮势必导致作文教学越来越偏离“我手写我心”的宗旨。记得前些年,曾有以“挫折”为话题的全国高考作文题,结果有超过90%以上的考生,为得高分而捏造或父死母病或自身残疾的情节,在赚取阅卷教师高分的同时,还赚取了教师深深的同情心,阅卷结束后,此事被发现并被披露,闹出了不少笑话。这可以说是一场轰轰烈烈的为文造情的“大运动”,是创作沦为制作的典型,更是八股文泛滥的恶果,然而这种势头却如汹涌的恶浪般一年高过一年!
孩子们,何时能在作文中发出你们很稚嫩却最真实的声音?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