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教育·随笔 |
惩罚造成的四个R
1.愤恨(Resentment) ——“这不公平!我不能相信大人!”
2.报复(Revenge) ——“这回他们赢了,但我会扳回来的!”
3.反叛(Rebellion) ——“我偏要对着干,以证明我不是必须按他们的要求去做。”
4.退缩(Retreat)
a.偷偷摸摸 ——“我下次绝不让他抓到。”
b.自卑 ——“我是个坏孩子。”
如果是事先说好:你这次什么行为是错的,如果以后再这样就打屁股或罚站不许动30分钟(相信我,孩子一般都喜欢打屁股,因为速战速决),他下次犯错后被惩罚何以产生“这不公平!我不能相信大人!”“这回他们赢了,但我会扳回来的!”“我偏要对着干,以证明我不是必须按他们的要求去做。”这些想法呢?理性是会传染的。至于退缩就更谈不到,家长一定要明确告诉孩子:是某种行为导致他被罚,而不要数落孩子,把其他事翻出来,说他这不成那不行的。而且,所谓打两个巴掌,给个甜枣,惩罚后如果下次相同情况改正了,及时表扬。
可以想到,上面的四个R不是惩罚本身造成的,而是家长情绪性发泄,对规则的执行不彻底造成的;是因事及人,对孩子进行指责造成的。
惩罚只是一种手段,做为一种手段,只能是尺度掌握标准的问题。真正的核心是理性与尊重,但这两点绝非想到就能做到的,让我们从自身做起,从可以注意到的一言一行做起,不断自我教育、自我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