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谢礼波译】奇石古文《素园石谱》译注【中】
(2017-02-21 16:57:34)
标签:
转载 |
分类: 收藏奇石 |
永宁石〔1〕
原文
蜀水〔2〕永宁军〔3〕产异石〔4〕。钱逊叔一石,平如板,于面上如铺一纸许〔5〕,甚洁白。上有山一座,高低前后凡数十峰,清极有佳趣,目-为“江山小平远”。
注释
〔1〕本书“永宁石”二则,分别出自《云林石谱》中的《永康石》和《江华石》条。作者杜撰一个“永宁石”的名字,又将不相关的四川省永宁军和在湖南的永宁县拉扯到一起,极不严肃的。
〔2〕蜀水:指四川成都平原以岷江为主的河流。
〔3〕永宁军:在今四川省南充市。南充古名果州,五代时,州县设置未变。后唐果州置永宁军。军,古时行政区划名,始于五代。有两种,一种与州、府同级,隶属与路;一种与县同级,隶属于府。按,“永宁军”在《云林石谱》中作“永康军”。永康军,即四川即今都江堰市。《素园石谱》在传抄中多有错讹,“永宁军”当为“永康军”之误。
〔4〕异石:奇石。
〔5〕许:表示大致如此。
译文
蜀水永宁军出产奇石。钱逊叔有一块奇石,形状平整好像一块平板,石面上仿佛铺了一张白纸,十分洁白。上面有一座山,高低错落共有几十座峰,韵味极为清奇,很有佳趣,被看作“江山小平远”。
原文
道州〔6〕江华〔7〕永宁〔8〕二县皆产石,或在乱山,或生平地,空珑积叠,大小不相粘缀。江华一种,灰黑色,间有巉岩特立之势,其质倒生,皆粗涩枯燥,扣之有声。惟永宁所产,大者十数尺,或二三尺,亦有尺余者,或大如拳,或多细碎,每就山采取,率皆奇怪。一种色深青,一种微青,一种微黑,其质坚润,扣之有声;或边多坳坎〔9〕,颇类太湖弹子窝〔10〕,峰峦巉峭,四面亦多透空,险怪万状;或有数尺,若大山气象,千岩万壑,群峰环绕,中有谷道拽脚〔11〕,类诸物像,不可概举。有白石凸起,横带山腰,若飞云出岫〔12〕状,背有“海岳”二小篆字,乃稀世之宝,诚百仞〔13〕一拳、千里一瞬者也。
注释
〔6〕道州:州、路、府名,唐贞观八年(634)置,治营道(今道县)。辖境相当于今湖南道县、宁远以南的潇水流域。元升为路,明初改为府,不久降为州,1913年改为县。
〔7〕江华:县名,今湖南江华瑶族自治县。
〔8〕永宁:县名,今湖南宁冈县。
〔9〕坳坎:石上低洼的地方。
〔10〕弹子窝:太湖石有水旱之分,水石因久经波浪冲击,石面常有圆形窝眼,俗称“弹子窝”。
〔11〕谷道拽脚:山谷横亘山脚。
〔12〕岫(xiǜ秀):山洞。
〔13〕仞(rèn任):古代长度单位,7尺为1仞。
译文
道州江华、永宁两县都出产奇石,有的出在群山之中,有的出在平地,形状剔透玲珑,层层积叠,但大小不相粘缀。出在江华那一种,颜色黑灰,其中有的具有巉岩特立之势的,其质倒生,表面都粗涩枯燥,敲击能发出声音。只有永宁县出产的,大的有十几尺,或者两三尺,也有一尺多的,或者大如拳头,或者多是细碎的,每从山里采得,都形体奇怪。一种颜色深青,一种颜色微青,一种颜色微黑,质地坚硬润泽,敲击能发出声音;有的多坳坎,很像太湖石被湖水波浪冲出的弹子窝,峰峦险峻陡峭,四面也多有通透的空隙,险峻奇特,变化多端;有的高宽数尺,像大山景象,千岩万壑,群峰环绕;其中有山谷蜿蜒山脚,无法一一列举。有一块山形石,上面有白色的石脉凸起,横贯山腰,像是飞云出洞的样子,背面有“海岳”两个小篆体字,是世间稀有的宝物,的确百仞之高缩为一拳,千里江山一瞬尽览的一块景观石!
壶中九华〔1〕
原文
苏东坡于湖口〔2〕李正臣〔3〕家见一异石,九峰玲珑宛转〔4〕,若窗棂,名曰“壶中九华”,以诗纪之:
清溪电转失云峰,梦里犹惊翠扫空〔5〕。五岭莫愁千嶂外,九华今在一壶中〔6〕。天池水落层层见,玉女窗明处处通〔7〕。念我仇池太孤绝,百金归买碧玲珑〔8〕。
注释
〔1〕出自苏东坡《壶中九华》诗并序。
〔2〕湖口:县名,今属湖北。
〔3〕李正臣:字端彦,籍贯、生卒年不详,宋宦官,文思使,喜绘花竹琴鸟,颇工。
〔4〕宛转:曲折,变化。
〔5〕翠扫空:翠色弥漫天空。扫,尽数,全部。空,天空。这两句说:清溪之上的山峰,转瞬就会被云雾遮盖,而九华奇石的浑身翠色似乎染遍天空,以至我一见就像做梦一样。这里用自然界的山峰并不时时显露在人们面前,来反衬“壶中九华”的随时可以欣赏。
〔6〕五岭:越城、都庞、萌渚、骑田、大廋五岭的总称,在湘、赣、粤、桂等省区的边境。“五岭”暗指作者即将去往的南方(当时被贬广东惠州,正在行中)。嶂,像屏障一样的山峰,这里泛指山峰。这两句说,虽然贬地尚隔千山万水,我且将它置之度外;秀丽奇绝的九华山,如今就缩形在这一盆里面。
〔7〕天池:古代寓言所说的海。《庄子·逍遥游》:“南冥者,天池也”。玉女:美女。此联上句指眼前的“壶中九华”,就像天池的水已经落下,看得清清楚楚。下句说奇石空灵若窗棂相通,对应序文中的“若窗棂”。
〔8〕仇池:作者收藏的一块奇石。碧玲珑:代指“壶中九华”。此联说,我那仇池石虽好可是太孤独了,不管花多少钱,真想把这壶中九华买回去给它作伴。
译文
苏东坡在湖口李正臣家看见一座奇石,九座山峰精巧曲折,好像窗棂,为它命名“壶中九华”,并用诗歌记载:
(诗略)
原文
既作《壶中九华》诗,后八年复过湖口,则石已为好事者〔9〕取去,乃和前韵〔10〕,以自解云。江边阵马走千峰,问讯方知冀北空〔11〕。尤物已随清梦断,真形犹在画图中〔12〕。归来晚岁同元亮,却扫何人伴敬通〔13〕。赖有铜盆修石供,仇池玉色自玲珑〔14〕。
注释
〔9〕好事者:有某项爱好的人,这里指喜欢奇石的人。
〔10〕和前韵:和韵,格律诗写作方式的一种,即以别人原诗中的韵脚作诗。这里苏东坡以自己先前诗作的原韵作诗,所以说“和前韵”;也属和韵。
〔11〕阵马:像战场上的马,形容疾驰。冀北空:“冀北空群”的省言。出自唐代文学家韩愈的《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伯乐一过冀北之野,而马群遂空。”用现代话讲就是,伯乐一过冀北,冀北的良马就被挑选殆尽。后用“冀北空群”比喻优秀的人才或珍贵的物品被挑选一空。冀,河北的简称。这两句说,急急忙忙赶到湖口李正臣家,才知道“壶中九华”已经被人买走。
〔12〕尤物:特别出众之物,此指“壶中九华”奇石。这两句说,好东西已经随着清梦一去不返,只有它的形貌留在我的画中。
〔13〕这两句诗可同苏轼诗《次韵和王巩六首》之五“子还可责同元亮,妻却差贤胜敬通”对读。元亮,晋代文学家陶渊明的字。陶渊明在归耕田亩时,曾作《责子诗》告诫儿子们不要懒惰。故上句是预料他晚年回到家乡后将同陶渊明一样躬耕陇亩。敬通,东汉大鸿胪冯衍的字。冯衍妻子特别悍妒。苏轼说“妻却差贤胜敬通”,说明他妻子很贤淑。这里是借妻子来指奇石,意思是自己不能得到“壶中九华”相伴晚年。
〔14〕这两句是說:多亏我铜盆里那块仇池石,还色泽温润,剔透玲珑,可以供我观赏。
译文
苏东坡做了这首《壶中九华》诗,时隔八年又一次到了湖口,可是“壶中九华”已经被一个喜欢奇石的人买走了。苏东坡于是按前诗原韵为自己作了一首和诗,算是自解心中的郁闷:
(诗略)
原文
东坡先生赋《壶中九华》诗,实建中靖国〔15〕元年四月十六日;明年,当崇宁〔16〕之元年。五月二十日,黄庭坚系舟湖口,正臣持此诗来,石既不可见,东坡亦下世矣,感叹不足,因次前韵〔17〕:
有人夜半持山去,顿觉浮岚暖翠空〔18〕。试问安排华屋处,何如零落乱云中〔19〕。能回赵壁人安在,已入南柯梦不通〔20〕。赖有霜钟难席卷,挂帆来听响玲珑〔21〕。
潘象安〔22〕题:
片石苍山色,复如山势奇。虽然在屋里,自有白云知。
注释
〔15〕建中靖国:宋徽宗赵佶年号,公元1101年。
〔16〕崇宁:宋徽宗赵佶年号,公元1102年。
〔17〕次前韵:次韵,也叫步韵,格律诗写作方式的一种,即以别人原诗中的韵脚作诗,而且韵脚用字与原作相同,先后次序也相同。次前韵,即“次”苏诗之韵。
〔18〕这两句是化用苏轼的“清溪电转失云峰,梦里犹惊翠扫空”,说有人出其不意把“九华山”拿去了,原来被壶中九华染就的满天翠色,变成了一片浮岚。翠为绿,属冷色调,浮岚带有阳光的暖色调,暖替冷,故谓“暖翠空”。
〔19〕这两句说,试问,本应安置在华屋之内的奇石,怎么会让它散落在民间呢?这也是借石来评论苏东坡的一生,以惜石之情惜人。
〔20〕南柯:梦。语出〔唐〕李公佐《南柯记》,淳于芬梦到槐安国,娶了公主,当了南柯太守,后称梦境为南柯。这两句说,能够让《壶中九华》完璧归赵的人在哪里啊,况且苏公已经去世,连做梦也梦不到啊。
〔21〕霜钟:指位于湖口的石钟山。此山风浪时会发出钟声,郦道元曾于所著《水经》中解释其因,苏东坡经过观察,写《石钟山记》纠正郦道元的不确说法。这两句说,好在苏轼生前所关注的石钟山谁也带不走,可乘着船儿来听它的美妙声音。
〔22〕潘象安:即潘纬,象安是他的字,另字仲文,明代歙县(今属安徽)人。万历(1573~1619)中,以赀官武英殿中书舍人归田,著有《养疴》、《游淮》、《园居》诸集。
译文
东坡先生赋《壶中九华》这第二首诗,是在建中靖国元年四月十六日;次年,当是崇宁的元年。五月二十日,黄庭坚从水路来到湖口,李正臣拿了苏东坡的诗给黄庭坚看,“壶中九华”奇石已经被人买走,东坡也已经去世了。黄庭坚感叹万端犹感不足尽意,就步韵苏诗作七律一首:
(诗略)
潘象安也题了一诗:
(诗略)
小岱岳
原文
张秋泉真人〔1〕所藏研山〔2〕也。赵孟〔3〕咏:
泰山亦一拳石多〔4〕,势雄齐鲁青巍峨。此曰却是小岱岳,峰峦无数生陂陀〔5〕。千岩万壑来几上〔6〕,中有绝涧横天河。粤从混沌元气判〔7〕,自然凝结非镌磨〔8〕。人间奇物不易得,一见大呼争摩娑。米公生平好奇者〔9〕,大书深刻无差讹。旁有小研天所造〔10〕,仰受笔墨如圆荷〔11〕。我欲为君书道德〔12〕,但愿此石不用鹅〔13〕。巧偷豪夺古来有,问君此意当如何?
注释
〔1〕张秋泉:道士,身世不详。真人:道家称修真得道或“成仙”的人。唐代以后,少数道家人士有被帝王赠号为真人的,如唐玄宗封庄子为南华真人、文子为通玄真人等,历代均有。
〔2〕研山:即砚山,砚台的一种。利用山形之石,中凿为砚,砚附于山,故名。
〔3〕赵孟睿1727~1814):元代书画家,尤以书法著名,亦工诗文,字子昂,号松雪道人,湖州(今浙江吴兴)人,本为宋宗室,被荐入朝,官至翰林院学士承旨,封魏国公,为世所轻;著有《松雪斋集》。
〔4〕这句是说:泰山也不过是一块石头,只是更大罢了。这是为了引出“小岱岳”的名字。岱岳,泰山。
〔5〕陂陀(pōtuó坡陀):倾斜不平。
〔6〕几(jī基):矮小的桌子,此泛指桌子。
〔7〕粤:助词,用于句首或句中,与“曰”通。混沌:古代传说中指天地未开之前浑然一体的状态。元气:古人谓天地未开之前混一之气。
〔8〕这句说奇石是自然形成而非人工雕琢的。
〔9〕米公:指米芾。
〔10〕研:通砚。
〔11〕荷:即莲。圆荷:荷叶形圆,故称圆荷。
〔12〕君:指小岱岳奇石。
〔13〕不用鹅:不必用鹅来交换。此句暗用王羲之以画换鹅的典故。
译文:
这是张秋泉真人所收藏的砚山。赵孟钣惺降溃
(诗略)
风秀丹山
原文
此石王共谿〔1〕得之于录事参军〔2〕周干臣处,因作此诗以记之:
宣和宝石真渊薮〔3〕,万状卿云照灵囿〔4〕。当时几凿太湖空,赢得网船枯九有〔5〕。丹山风秀徽所谱〔6〕,袅袅金书瘦于柳〔7〕。周郎携自河阳城〔8〕,夜壑虽深纵豪取。一峰突兀玉潺颜〔9〕,曾在红云〔10〕顾盼间。先荣后悴〔11〕物常理,我今感汝为长叹。揭来〔12〕伴余茅屋底,憔悴秋娘〔13〕归故里。清灯摇摇光满几,炉烟作云研涵水〔14〕。老虬蟠屈似求伸,隐隐犹能鳞甲起〔15〕。此时对君心境闲,人为物迁今坦然〔16〕。掩书瞑坐清思远,梦远华阳〔17〕松桂寒。我思象江老守〔18〕尤酷嗜,不惜千金辇至来长安〔19〕。家无妇儿居无庐,六石相伍〔20〕欢有余。义山赏识岂徒尔,爱璠好尚意与先贤俱〔21〕。一杯下咽歌者谁,南鄘〔22〕小子王其谿。(荥阳〔23〕郑璠为象江守,得怪石六)
注释
〔1〕王共谿:不详。谿(xī西),同溪。
〔2〕录事参军:官名,晋始置,非州郡职,掌总录众官署文簿,举弹善恶;随初以录事参军为郡官,唐宋因之,元废。
〔3〕宣和:宋徽宗赵佶年号,公元1119~1125年。渊薮(shǚ鼠):渊,鱼之所处;薮,兽之所处。比喻事物会聚的地方。
〔4〕卿云:祥瑞的云,也作“庆云”、“景云”。灵囿(yòu又):美好的园林。
〔5〕九有:佛教用语,指三界中有情乐住之地处有九所,名曰九有情居,又云九众生居。略云九有,又云九居。九有是:一欲界之人与六天,二初禅天,三二禅天,四三禅天,五四禅天中之无想天,六空处,七识处,八无所有处,九非想非非想处。这里借“九有”指人世。
〔6〕徽所谱:指宋徽宗时所著的《宣和石谱》。徽,指宋徽宗。
〔7〕这句说宋徽宗的瘦金书比柳公权的书法的还要瘦劲。金书,瘦金书,为宋徽宗独创的一种书体。柳,指唐代书法家,其书以瘦著称。
〔8〕周郎:指周干臣。河阳:县名,即今河南孟州,属焦作市。
〔9〕潺颜:犹潺湲。水缓流貌。
〔10〕红云:红色的云。传说仙人所居之处,常有红云盘绕。这里代指仙人,又用仙人指周干臣。这句指这块奇石曾被周干臣这样的官宦所赏玩。
〔11〕先荣后悴:先仕途通达而后穷困,或先好运后背运。悴,憔悴,枯萎。从这首诗来看,作者王共谿是一个清贫之人。故此他用“先荣后悴”来感概石头的命运,既是咏石,又是抒怀。
〔12〕揭来:来到。
〔13〕憔悴秋娘:借指王共谿自己不被重用。秋娘,唐代女诗人,她以《金缕衣》一诗而知名:“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14〕涵水:饱含着水。
〔15〕这两句承上句“炉烟作云”,指松树,亦暗喻自己。古代通过燃烧松树来获得作墨用的烟炱。虬,有角的龙。这里借龙来指松树的树干,用“鳞甲”来指松树皮。作者用“蟠屈似求伸”、“犹能鳞甲起”,暗指自己不甘沦落,终有一天会发达起来。
〔16〕这两句指对自己有了终将发达的信心之后,面对奇石心中便坦然了,不再有它 “先荣后悴”的遗憾了。君,指奇石“风秀丹山”。
〔17〕华阳:古地名,在华山之南。这里指华山。
〔18〕象江老守:指下文的郑璠。郑璠(fán凡),五代十国时吴国将领。汝南(今河南省汝南县,位于驻马店市东)人。904年,他进攻豫章(今江西省南昌市)使用飞火,是为火药用于军事之始。象江,广西柳江在象县境内的一段,这里指象县。
〔19〕郑璠驻守象江时,得到了六块怪石。他再回长安时,将这六块奇石运回去了,花费多达六十万。事见本书李商隐《象江太守》一文。辇(niǎn碾),古时人拉的车,后多指帝王乘坐的车。长安:今陕西西安市。
〔20〕相伍:作伴。
〔21〕义山:李商隐。李商隐字义山,唐代著名诗人。何徒尔:何止这些。李商隐赏识郑璠赏石事见本书李商隐《象江太守》一文。
〔22〕南鄘:在今河南省卫辉市。鄘,周代早期国名,后属卫国。
〔23〕荥阳:今河南荥阳市(县级),属郑州。
这座奇石是王共谿从录事参军周干臣那里得到的,于是作了这首诗记载这件事:
(诗略)
(荥阳郑璠在象江做官的时候,得到六块奇石)
宝晋斋〔1〕研山
原文
此石是南唐〔2〕所宝研山也。后为道祖〔3〕易去。中美〔4〕旧有诗云。
研山不易见,移得小翠峰。色润裛书几,隐约烟朦胧。巉岩自有古,独立高崧巃〔5〕。安知无云霞,造化与天通。立壁照春野,当有万丈松。崎岖浮波澜,偃仰蟠蛟龙〔6〕。
萧萧生风雨,俨若山林中。尘梦忽〔7〕不到,触目万虑空。公〔8〕家富奇石,不许常人同。研山出层碧,峥嵘实天公〔9〕。淋漓山上泉,滴沥助毫端。擒〔10〕成惊世文,立意皆逢源。
江南秋色起,风远洞庭宽。往往入佳趣,挥洒吐妙言。愿公珍此石,莫与众物肩〔11〕。何必嵩少隐〔12〕,可藏为地仙〔13〕。
米海岳〔14〕又有作云。
研山不复见,哦诗徒叹息〔15〕。惟有玉蟾蜍〔16〕,向余频泪滴。
后此石竟人彭公〔17〕,不得再见。
注释
〔1〕宝晋斋:米芾的书斋名。宝晋斋研山:米芾以自己的斋名给自己所收藏的砚山石命名。
〔2〕南唐:五代十国之一。李昪(biàn变)原为吴臣,937年废吴称帝于金陵,国号唐,史称南唐。975年为宋所灭。南唐最后一位皇帝李煜(见下篇注1)多才多艺,喜收藏,此处南唐当代指李煜?
〔3〕道祖:张道清(1136~1207),字得一,号三峰,湖北郢州人(今湖北京山)。他生前死后得到七个皇帝的17道敕封,其中被封为九宫山开道祖。
〔4〕中美:即王褒。王褒(?~1416年),字中美,侯官县(今福州市区)人。明洪武(1368~1398)时中乡荐,历瑞州、长沙学官,迁永丰知县。永乐(1403~1424)间,召入与修《太祖实录》,升翰林修撰,为《永乐大典》副总裁,擢汉王府纪善。工诗文,著有《养静斋集》、《王翰林诗》。
〔5〕崧巃(sōnglóng松龙):山高大险峻。
〔〕裛(yì意):香气熏染侵袭。
〔6〕偃仰:随势伸屈,舒坦安闲。蟠蛟龙:蟠龙(盘曲的龙)和蛟龙(一种无角的龙),泛指龙。
〔7〕忽:不重视,疏忽。
〔8〕公:对人尊称,指米芾。
〔9〕天公:此“天公”疑为“天工”之误。
〔10〕摛:铺陈。
〔11〕众物:平凡之物。肩:相提并论,等齐。
〔12〕嵩少隐:隐居于嵩山少林寺。
〔13〕地仙:住在地上的仙人。
〔14〕米海岳:即米芾。米芾(1051~1107),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初名黻,后改芾,字元章,号襄阳居士、海岳山人等。
〔15〕哦(ò噢,去声):吟咏。
〔16〕玉蟾蜍:作者的另一块奇石。
〔17〕彭公:即北宋书法家薛绍彭,也就是上文所说的“道祖”。
译文
这原是南唐李后主最为珍爱的砚山,后来被道祖用东西换去。王褒曾经有诗说:(诗略)
米芾又有一首诗:(诗略)
后来这座砚山被薛绍彭收藏了,米芾再也没有见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