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祢”的读音与其用途含义

(2016-08-08 11:30:34)
标签:

圣经

分类: 其他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c9bbd60101meyy.html

(转)

研究课题:“祢”的读音与其用途含义。

发现问题:哪些地方是会出现“祢”这个字的?繁体圣经未发现,常常出现在赞美诗中。

为师考据:
      祢(禰)
(nǐ)姓氏。《纲鉴易知录》郄(qiè)虑打小报告说孔融在北海时招会众,欲为不轨,又与祢衡互相吹捧、大逆不道;曹操因此杀了孔融及其全家。书中注“祢音祧”。按“祧”的读音是吐凋切,应该读tiāo(挑),武汉读成tiào(跳)《汉音集字》。《康熙字典》注疏读如字,不必依陈澔读作祧,《字汇》乃据此入萧韵,非也。
(nǐ)地名。《诗•邶风》饮饯于祢。《说文》:泥米切。
(nǐ)《说文解字》:泥米切。《说文》亲庙也。《增韵》父庙曰祢。《公羊传•隐元年秋七月注》生称父,死称考,入庙称祢。孔颖达《疏》祢字示旁尔,言虽可入庙是神示,犹自最近于已,故曰祢。《说文》:泥米切。
(nǐ)又行主亦曰祢。《礼•文王世子》其在军则守于公祢。宋衷《注》公祢,行主也,行以迁主言祢,在外亲也。《说文》:泥米切。

       从以上文献资料来看,“祢”在古代读音都是nǐ。仅仅在作为姓氏的时候,“祢”在陈澔的《礼记集说》中“从‘祧’音,即吐凋切“。尔后见《康熙字典》道:不必依陈澔读作祧,《字汇》乃据此入萧韵,非也。乃因鄙人见《说文解字》于“祢”并未详述焉,故查之于《康熙字典》。吾师俞光中尝数诫曰:“《康熙字典》,疏误颇多,非良考也。”今就之实乃无奈之举。

       孔颖达《疏》:“《祭法》云,诸侯立五庙,曰:考庙、王考庙、皇考庙、显考庙、祖考庙。此云祢庙,即彼考庙也……祢(同“迩”),近也。于诸庙,父最为近也。由此可知,“祢”指的是“亲庙,尤指父庙(即考庙)”(庙,即宗庙,是供奉和祭祀祖先的场所)。《礼仪》:侯氏裨冕,释历于祢。古代军旅之事,常载神主而行,随行神主称“祢”。从字形结构上来说,“祢”从“示”,。史前时代,世界上许多地方的初民把石块架成石桌形当成神来膜拜,这就是“灵桌膜拜”。我国古代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曾长期存在。这种石桌的形状就是“示”的来源。所以“示字旁”的字大多都和神事、祭祀、宗庙、福祸有关。综上说述,我只能说用“祢”来指代上帝不失为一个非常妥帖的创见,既是“父”,又是“神”,两方面的意思都兼顾到了,完满。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鄙人都误认为“祢”只不过是“你”的异体字罢了,从未想过深究。然而在做幻灯片进行繁简转换的时候,发现“祢”既和“你”没有关系,更与“妳”(下文中会提到)没有关联。今朝适逢有闲,便想起来一查究竟。

       妳 
(nǐ)指谈话中女性的对方。
(nǎi) 同“奶”。

       “妳”在客家话中更有数种不同的音调,此处恕不一一列举。

       最后又回归到读音上面来,现代汉语中,“祢”统一念mí,《切韵》明里切。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为师者,乃取“但开此风不为师”之意。故为之考据,以俟夫华夏提阿非罗得焉。
附:网络上另有一文《圣经中的「祂」和「他」》可供参考,作为本文的兄弟篇。链接:http://www.biblesociety-tw.org/bmag/bmag21/He and he in the Bible.htm

       若说不爱语言学,又如何会作此一文;若说爱语言学,昔年学习时兴趣亦不甚大。思虑经年,恐怕首先得是时间、情境不同了,再者便是目的和方式不同了。絮叨至此,甚感不耐。须臾赴庠,潜修内功者云云。

       以上版权归为师所有,转载须注明出处,仿冒必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