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们可能还记得我在北京的第一场球.....
"2杆到了果岭边的沙坑。结果这个洞打了个DOUBLE PAR,
原因...不说了。
"
不说归不说,但我不能去想那可恨的沙坑啊!
同样的我,10年前从沙坑里一切一推虽不敢说100%, 但起码是绝对不怕沙坑的。3个月前在澳洲,一场球救3,4个沙坑是理所当然的。
现在却就不知道为什麽,会沦落到今天这种地步啊.....
今天早上早早的起床,准点的到了练习场(天上掉下来的馅饼!)。老外教练先跟我聊了会天,
一听说我都摸杆20年了,又是在球场里做事,却还没能打到7字头,觉得很是奇怪!
今天老外教练让我选择一个课题:短杆或沙坑?
我心里想了一下,自问一向短杆还行。之前我还教过鸿华的球僮们切杆要领。不是我吹牛,哪几招还真管用。後来在我们和CBD球僮打"莱德杯"对抗赛时,打到最後,2队平手,胜负就看最後一组了。
最後的3杆洞,我的小球僮,一杆打到了果岭边,还剩30码。对方却是错失连连,4杆才到果岭边。我们先切。当时果岭边就已经围了好几十人在观看。做为教练兼领队的我,看的是肉跳心惊的。
只见我的小球僮,按照我之前给她们的三步曲: 转肩,手夹住身体,头不要动,很轻松把小白球送到了离旗杆边10尺处。
对方这时候却切了个剃头球,球滚到了果岭另一面的的长草区了!之後我们虽然是3推,但已经很轻松的把比赛拿下,并夺得了决胜的一分!
这些小球僮都是第一次下场,她们之前在练习场苦练了2个多月,能有这样的水准,已经很不错了!
(怀念一下....)
原本这种对抗赛是培训球僮球技和提高她们积极性的良丹妙药,不过很可惜的是,我师傅大林总离开後就再也没有人去落实了.....唉...
跑题了, 又跑题了!
说回今天的课,由於之前在沙坑里的失误,我就理所当然的选择了沙坑。
老师让我先打了大约十个球(球出沙坑的质量就别提了!),然後他通过数码相机展示了给我看问题的所在:
1) 挥杆平面太浅, 手腕转得太晚了
2) 上杆到顶,直接下来,没有停顿
3) 描准时我眼盯着的是球而不是一公分後面的沙
我一向认为一个好的教练不是一个光会说什麽是对的挥杆,更重要的是能准确说出我的错误在哪。然後帮我改正我的挥杆,让我也能用适合自已的挥杆方式把球打的又远又真又准。
我之前见过太多的教练根本不去看学生的挥杆,就只管着教你一种所谓的正确挥杆。也不管学生自身的条件例如体能或身体柔韧度是否适合这种所谓的正确挥杆。
这个问题我之前也跟花间同学深刻的探讨过。
结果她最後的一句话: 但愿她学完球後不会像我那样3年不破百吧? (虽然还是要回句: NND! 但在这里也预祝花间同学能通过找教练改动成绩能更上一层楼!)
结果今天我的理论又一次被认证了。後来的20个球,基本上都是停在旗杆边5,6尺左右。
满意! 非常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