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活在静心里

(2014-05-09 12:29:21)
标签:

杂谈

活在静心里

导语:很多时候,当我们在说静心的时候,它可能指向两个层面:一是指静心的方法与技巧,而另外的则是指静心的状态。所以,静心,它既是手段,又是目标。

什么是静心?

我常常会问那些来我们合一觉醒中心参加静心体验的人这个问题,虽然是第一次静心,但是他们常常给出一些美好而朴素的答案。

“静心就是让心静下来。”没错!
“静心就是让脑子不再想东想西。”很好!
“静心就是跟自己的心在一起。”很对!
……

有趣的是,无论你是否有过静心的经验,在你的内在,你都或多或少知道什么是静心。Meditation, 这个词被翻译成静心,是很美的,很贴切的。以前,有的翻译称之为“冥想”,我认为不妥当,因为,在最深的静心当中,我们会经验到什么也不想的状态、无念(no mind)的状态,所以,静心不是一个思想的活动。

静心是一种全然的、活在当下的品质。

在我们每个人的本质里面,我们都是静心的。看看那些天真的小孩子,他们在玩泥巴,他们在涂鸦,他们是多么的专注,他们全情地投入在自己的活动中,没有想东想西,不会有别的事情可以打扰到他们;而这一刻他很开心,下一刻他可能很生气,他就真的生气了,他的脸上会气得发红,他会大喊大叫,他很全然,不会掩饰他们的愤怒,而且,很快他的愤怒就消失了,会转身被另外的活动或者什么事情所吸引,这是一个非常自然的状态……除非大人介入了,慢慢地他们就不再那么全然了,他们会在生气的同时,内在产生另一个声音:生气是不好的,不应该生气。于是,一次次地,小孩子失去了他的全然性,他们会在做事情的时候,内在同时存在不同的声音来干扰它。印度的一位灵性大师说,在我们的内在,有一堆群众,我是不是一个人,我们是一群人,不停地唧唧喳喳。 正是这些唧唧喳喳让我们失去了与生俱来的静心品质。

有一个朋友对我说,她总是无法做决定,她问我要如何做决定。我说,只要内在是安静的,你总是能听到你自己内在的声音,你知道自己要什么,做决定就会变成一件再容易不过的事情,只需要一秒钟而已。而阻止你做决定的,是你内心那些不同的声音,父母怎么看,朋友怎么想,这个怎么看那个怎么想,你就是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朋友沉思了一会儿,她发现是的,情况正如我所说的。

静心就跟自己的心在一起。

静心不是一天到晚跟自己的头脑在一起。头脑给我们带来很多的便利,它让我们拥有知识,知道如何应对日常的工作生活,但是,过度地用脑却会给我们制造麻烦。因为头脑是二元对立的、非此即彼的,所以,头脑是一个是非婆,你这儿刚想了东,它一会儿又要弄出个西来,它是制造冲突与分裂的高手。如果我们整天听我们头脑里的那些唧唧喳喳,最后的出路就只有一条——疯狂。心的品质与头脑的品质正好相反,它是宁静的,包容的,它不会做判断,它只会提供足够的空间,它是懂得欣赏与接纳的,它是等待,它是爱。这就是为什么那么多人在恋爱的时候都觉得自己好像变“傻”了,并且总是只看到对方的优点而完全忽略了对方的缺点。因为,当一个人爱的时候,他的头脑不会那么活跃,而心是敞开的,他只会经验到心的美好品质。

静心,就是让我们重新找回心的品质,重新回到爱里。

有人说,成长的道路就是觉察,没错。可是,如果你过度地努力于“觉察”的话,要小心,你会很容易落入到头脑当中,因为那个“努力”仍然是属于头脑的。而静心呢,它是一种完全不造作的状态,它是完全的放松,是一种深层的无为。如果你深深地沉入你的心,你会发现,你就是觉察的,你的心会处在一种全知的状态,没有一丝一毫的造作在里面,但它却是洞悉一切的,它是完全觉知的。觉察是一种做,而觉知是一种品质,是一个状态,是一个发生,它是心的本质。

当然,为了到达静心的状态,我们仍然是需要“做”些什么的,通过一定的“做”而到达那个什么也不做。听起来很矛盾,但是,没办法,我们需要一些方法来训练我们的心。传统的方法有静坐、禅修,包括佛陀2500年前的那个原始教法——内观,都是有效的,但是,它们往往也令人面临一个难题,即:现代人的头脑太忙碌了,你让他们静静地坐在那里什么也不做是不现实的。因此,印度的一位灵性大师发明了很多适合现代人的动态静心技巧,让人们在运动中回归定静。而瑜伽也是非常好的静心方法,在瑜伽里,有调息法,有体位,也有唱颂,它也是通过动而到达静的美好方式。

通过静心,我发现自己可以找到自己的本质。

很多时候,当我们在说静心的时候,它可能指向两个层面:一是指静心的方法与技巧,而另外的则是指静心的状态。所以,静心,它既是手段,又是目标。

在一路成长的过程中,我发现, 是我最终要找的,也只是通过静心,我发现自己可以找到自己的本质。从前参加过那么多的课程,心理学、呼吸、能量,各种各样的治疗,最后都只是为了让我开始静心而做的准备而已。在深层的静心里,我发现我就是我一直在寻找的那一个。因为我们每个人的内心,都是爱,都是宁静,都是和平与富足,我们根本不需要外求。

我越来越发现,静心是可以活出来的。它在生活的一点一滴之中,在与同事朋友的相处中,在吃饭走路中,在面临具体的困难时,我们始终可以在自己的内在保持那份觉知的品质,那份泰山崩于前也不为外界所动的内在力量……这就是静心的力量。你不需要刻意再做什么了,一切都是那么的自然,生活再一次变得那么的简单,而自己再次地变回如孩子般纯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