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怎样让觉察观照苏醒--回到中心!
人们经常说回到中心,那么怎么样叫做回到中心呢?
有一本书叫《箭与禅心》,这里面的故事完全说出了什么叫做回到中心。
射箭就是射中靶心,但是是现实的靶心。现实中的人都是要追求目标,目标就是把我们的头脑窄化聚焦。德国人海立格去日本向一个禅师学射箭,他向他学了三年,禅师总是告诉他,你做的很好,但是还不够。它不断的聚焦,不断的聚焦,终于有一天,它的箭术到了一个很高的境界。它几乎可以百分之百的射中靶心。但是师傅还是告诉他,你做的很好,但是还不够。
海立格非常沮丧,他说我,我要如何更近一步,我的命中率已经是百分之一百,再高的目标已经不可能,你还要我怎么样。师傅说,我关心的不是你的箭术的准确度,我关心的是你,我不在乎你是否射中外面的靶心,我在乎的是,当你的箭射出去的时候,你的意识、觉知也跟着射出去,没有射中外面的靶心没有关系,但是你需要射中内在的靶心。你一直都没有办法做到这一点。你是个专家,但是你只是个工匠。
箭必须有两头,对准外面的目标,同时对准内在的自己。
德国人的脑子是很逻辑的,很头脑的,而头脑讲求的就是,射中目标。
他感到很挫折,有一天他说,我要走了,这对我好像是不可能的。当对准外面的目标的时候,意识就会放在目标上,要成为一个射中目标的箭手,我就会忘掉自己,只剩下目标在那里。我做不到,我要走了。
在离开的那一天,他向师傅告别,恰好师傅在教导一个人射箭,师傅拿起箭拉开弓,瞄准目标。那个时刻,他是第一次看到师傅这个人,而不只是专注在自己有没有把箭射好,他看到师傅的觉知和存在,师傅只是在那里,完全保持在自己的觉知里,他可以感觉到师傅完全在自己的中心。
他看到了射箭时双向的意识,这是他第一次这么深的“看到”师傅。顿时他明白了,师傅所说的话,他很自然的走过去,没有任何造作,从师傅手中接下弓箭,瞄准目标,射出了箭。
师傅看了之后说,“好极了,你终于做到了,我很高兴”
有外在的目标,同时有内在的目标。活在这个世界上,但是保持着全然的觉知。活在自己的中心,而看到事情的流转,如果能够让内在的观照者苏醒,你就不再随波逐流。你会行动,而不是被动,你会回应,而不是反应。
做自己,同时完成该做的工作。
有佛心的品质,又可以享受世间的生活。
龙树菩萨丰富了涅槃的概念,他说涅槃之后不是要离开这个世间,而时要把涅槃的境界,活在这个世间,同时带着这个境界,去转化你身边的人、事、物,他把这个叫做“转依”。
还又一个词,叫做回向,就是把自己所修的功德,转向给众生,但是所有的功德来自于自我的觉察观照。当你回到自己的中心,你身边的一切都都会回到他们的中心。
这两个词,都太佛教化了。
我把他叫做觉融。觉圆融,同时用觉知去融化,所有的争斗,竞争和不和平。
当你回到中心,你回重新充满觉知,觉知就像融解剂,内在升起的品质,会自然带进生活。
在最接近禅宗的心理疗法--完形心理治疗里,人的一生就是人和环境不断接触互动的过程,但是这个接触是整个身心的完整全然接触,不只是头脑的接触。唯一造成创伤的原因,是打断全然接触,唯一能够疗愈的方法就是恢复全然接触。恢复全身心的全然接触,疗愈自然会发生,而健康的标志之一就是觉察力的提升。
所以我们需要全心全意的活在生命的每一个片刻。在生命的每一个面向,勇敢的去作出接触,获得更深的觉察,并且让觉察观照融入到每一个片刻。
会让生命和灵性得到最高的进化。
无边无际的正等正觉--就是菩提。
在红尘中让觉知升起,用觉知转化人生。双向的箭--觉融。
不断的觉融,勇敢的与自己和环境作出接触,随着你不断放下过去,有一天你会慢慢消融你和世界的界限感,类似好像活在梦中。事实上很多人在真正疗愈放下了生命中的伤痛之后的感觉就是,做了一场梦,从梦中醒来了,这个梦的过程很精彩,很有能量,在过程中觉得受不了。醒来之后,真正知道了自己是谁。
整个世界不管你是醒着,还是在睡梦中,其实都是来告诉你一些信息,告诉你,真正的你是谁。
伤痛是你还没有醒来的一个梦,梦是另一种现实。对于你来讲,都是让你了解关于自己的信息。
而且你会发现,原来这个宇宙是活的,如果你没有收到信息,他就会继续来告诉你。
也许有一天,你会从宇宙大梦中醒来,你发现原来你是整个宇宙的孩子,整个宇宙生出了你,你是万世宇宙的禾苗。
神的孩子,并且宇宙会继续滋养你,让你变的更加伟大,因为宇宙只有通过你才能体验自己的伟大。
所以,中心点是无限的概念,觉察也是无限的概念。不断回到中心直到--从梦中醒
人们经常说回到中心,那么怎么样叫做回到中心呢?
有一本书叫《箭与禅心》,这里面的故事完全说出了什么叫做回到中心。
射箭就是射中靶心,但是是现实的靶心。现实中的人都是要追求目标,目标就是把我们的头脑窄化聚焦。德国人海立格去日本向一个禅师学射箭,他向他学了三年,禅师总是告诉他,你做的很好,但是还不够。它不断的聚焦,不断的聚焦,终于有一天,它的箭术到了一个很高的境界。它几乎可以百分之百的射中靶心。但是师傅还是告诉他,你做的很好,但是还不够。
海立格非常沮丧,他说我,我要如何更近一步,我的命中率已经是百分之一百,再高的目标已经不可能,你还要我怎么样。师傅说,我关心的不是你的箭术的准确度,我关心的是你,我不在乎你是否射中外面的靶心,我在乎的是,当你的箭射出去的时候,你的意识、觉知也跟着射出去,没有射中外面的靶心没有关系,但是你需要射中内在的靶心。你一直都没有办法做到这一点。你是个专家,但是你只是个工匠。
箭必须有两头,对准外面的目标,同时对准内在的自己。
德国人的脑子是很逻辑的,很头脑的,而头脑讲求的就是,射中目标。
他感到很挫折,有一天他说,我要走了,这对我好像是不可能的。当对准外面的目标的时候,意识就会放在目标上,要成为一个射中目标的箭手,我就会忘掉自己,只剩下目标在那里。我做不到,我要走了。
在离开的那一天,他向师傅告别,恰好师傅在教导一个人射箭,师傅拿起箭拉开弓,瞄准目标。那个时刻,他是第一次看到师傅这个人,而不只是专注在自己有没有把箭射好,他看到师傅的觉知和存在,师傅只是在那里,完全保持在自己的觉知里,他可以感觉到师傅完全在自己的中心。
他看到了射箭时双向的意识,这是他第一次这么深的“看到”师傅。顿时他明白了,师傅所说的话,他很自然的走过去,没有任何造作,从师傅手中接下弓箭,瞄准目标,射出了箭。
师傅看了之后说,“好极了,你终于做到了,我很高兴”
有外在的目标,同时有内在的目标。活在这个世界上,但是保持着全然的觉知。活在自己的中心,而看到事情的流转,如果能够让内在的观照者苏醒,你就不再随波逐流。你会行动,而不是被动,你会回应,而不是反应。
做自己,同时完成该做的工作。
有佛心的品质,又可以享受世间的生活。
龙树菩萨丰富了涅槃的概念,他说涅槃之后不是要离开这个世间,而时要把涅槃的境界,活在这个世间,同时带着这个境界,去转化你身边的人、事、物,他把这个叫做“转依”。
还又一个词,叫做回向,就是把自己所修的功德,转向给众生,但是所有的功德来自于自我的觉察观照。当你回到自己的中心,你身边的一切都都会回到他们的中心。
这两个词,都太佛教化了。
我把他叫做觉融。觉圆融,同时用觉知去融化,所有的争斗,竞争和不和平。
当你回到中心,你回重新充满觉知,觉知就像融解剂,内在升起的品质,会自然带进生活。
在最接近禅宗的心理疗法--完形心理治疗里,人的一生就是人和环境不断接触互动的过程,但是这个接触是整个身心的完整全然接触,不只是头脑的接触。唯一造成创伤的原因,是打断全然接触,唯一能够疗愈的方法就是恢复全然接触。恢复全身心的全然接触,疗愈自然会发生,而健康的标志之一就是觉察力的提升。
所以我们需要全心全意的活在生命的每一个片刻。在生命的每一个面向,勇敢的去作出接触,获得更深的觉察,并且让觉察观照融入到每一个片刻。
会让生命和灵性得到最高的进化。
无边无际的正等正觉--就是菩提。
在红尘中让觉知升起,用觉知转化人生。双向的箭--觉融。
不断的觉融,勇敢的与自己和环境作出接触,随着你不断放下过去,有一天你会慢慢消融你和世界的界限感,类似好像活在梦中。事实上很多人在真正疗愈放下了生命中的伤痛之后的感觉就是,做了一场梦,从梦中醒来了,这个梦的过程很精彩,很有能量,在过程中觉得受不了。醒来之后,真正知道了自己是谁。
整个世界不管你是醒着,还是在睡梦中,其实都是来告诉你一些信息,告诉你,真正的你是谁。
伤痛是你还没有醒来的一个梦,梦是另一种现实。对于你来讲,都是让你了解关于自己的信息。
而且你会发现,原来这个宇宙是活的,如果你没有收到信息,他就会继续来告诉你。
也许有一天,你会从宇宙大梦中醒来,你发现原来你是整个宇宙的孩子,整个宇宙生出了你,你是万世宇宙的禾苗。
神的孩子,并且宇宙会继续滋养你,让你变的更加伟大,因为宇宙只有通过你才能体验自己的伟大。
所以,中心点是无限的概念,觉察也是无限的概念。不断回到中心直到--从梦中醒

前一篇:心是个口袋
后一篇:【让每个靠近你的人都感到很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