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海灵格:良知否定显而易见的事实

(2010-02-23 20:22:40)
标签:

良知

海灵

姐姐

群体

两种

教育

分类: 心理學

一个医生告诉治疗小组,有一天早上,他姐姐打电话要他去看看她。姐姐有点儿不舒服,想让他检查检查,看看有什么问题。他到了姐姐那里,和姐姐谈了一小时都毫无头绪。他让姐姐去看妇产科医生。姐姐去了,当晚就生下一个健康的儿子。 

 

医生根本就没察觉到姐姐怀孕了,也意识不到姐姐会怀孕,而姐姐本身也是个内科医生。在他们的家族中,不允许孩子知道关于怀孕的事情,他们所受的医学教育,都驱除不了自己知觉上的屏障。   

 


每个群体有不同的标准    

良知作用于连结时只追随一个标准,那就是我们所属群体的价值。来自不同的群体的人们就有不同的价值观,同时属于几个群体的人们,在每一个群体中的行为都有所不同。当我们的社会背景发生变化时,良知就会像变色龙一样改变它的颜色,以便在新的情况下保护我们。对我们的母亲,我们有一个良知,对父亲则有另外一个;在家庭有一个良知,在单位则有另一个;在教堂有一个,在晚会上又另有一个。在各种不同的情况下,良知都在努力地护卫着我们的归属权,保护我们避免被遗弃和避免受损失。它要把我们维持在我们的群体中,就像牧羊犬要把绵羊维持在羊群一样,张牙舞爪地跟在我们的脚后,直到我们和其他人一起保持一致。   

但是,在一种关系中让我们感觉到无愧的东西,在另一种关系中却会让我们感到缀缀不安。在小偷的团伙中,成员必须去偷,他们这样做是为了一个明确的良知。在另一个群体中,偷东西却是大忌。这两种情况下,成员在因违反族群成员条件而受到惩罚时,都会体验到同样的内疚感和无愧感。    

维护某一种关系的事情,可能会损害另一种关系。例如,性行为符合某一种关系,在另一种关系却是大逆不道。那么,当我们归属的两种关系出现抵触时,会发生什么事情呢?一种关系中让我们感觉到的愧疚不安的事情,在另一种关系中却又非做不可,我们应该怎么办呢?同样的行动却面临着不同的判决,一方面会说我们有罪,而另一方面却会说我们清白无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