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喜欢阅读
(2010-02-22 12:11:15)
标签:
教育校园课外阅读语文阅读活动 |
分类: 親子教育 |
《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指出:学生要“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课外阅读是语文实践活动的重要形式,它的意义广泛而深远。课外阅读可以巩固课内所学过的读写知识,提高阅读和写作水平;课外阅读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陶冶情操,培养自学能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这就需要我们语文教师树立大语文观,去引导学生在会读一本书的基础上,走出课堂,走向生活,广泛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博览群书,吸收名家名篇的语言精华。开展语文课外阅读,不仅有利于学生开拓视野,陶冶情操,而且也是学生积累语言,丰富知识的有效方法。
作为一为教育工作者,我日益感到课外阅读在当前新的教育形势下,越来越重要。结合我校的课题研究《指导农村小学生进行“主题阅读”研究》,我在四年级语文的课外指导中,主要就以下几方面作了一些探讨:
一、激发学生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贯彻落实《语文新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小学生课外阅读总量,我十分重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课外阅读的内容安排、组织形式等尽可能地满足于学生的心理、生理特征,使学生乐读、爱读,使阅读成为学生生活中的一种乐趣。
我根据小学生爱看电视的特点,鼓励他们看动画故事、儿童节目,并利用每周五下午的劳动课让学生看电脑上下载的故事,还经常在班上进行讲故事比赛。那生动的语言、曲折的情节、声情并茂的诵读都对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感染力。我告诉学生,这些故事书里都有,只要自己去看书,书中的故事无穷无尽。学生便开始自觉地阅读一本本课外读物,并产生了较浓厚的兴趣。
不同的阅读方式也是使学生对阅读感兴趣的关键之一。在组织课外阅读活动时,我不仅采用了指名读、互读、分角色读等多种读的形式,还采用了游戏、表演课本剧等方式,帮助学生提高理解能力和认识水平,从而增强阅读的兴趣。
二、推荐材料。
1、学生合适的课外书。
当学生读自己喜欢读的书时,他会读得津津有味,完全沉浸在书中的世界里,和书里的人物同喜同悲。当学生读自己不喜欢读的书时,会感到枯燥无味,不知所云。因此,学生阅读的兴趣激发起来后,就要适时地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课外书,让学生有好书可读。推荐时课外书要考虑以下几点:
(1)要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
(2)要与学生的心灵世界息息相通。
小孩子天生爱幻想,这就决定了他们爱读带有幻想的故事。童话故事具有幻想性,故事里面的人物是虚构的,环境是假设的,情节、事件也不是生活中实有的,但幻想中却往往寄托了孩子们的希望和理想,折射出他们内心的精神追求,因此,对于孩子们来说具有很大的魅力。科幻小说不仅具有幻想性,而且还带有一定的科学性,是人们美好愿望的一种体现,和童话比起来,更具有现实意义。人们想战胜死亡,渴望生存,古往今来的童话里便出现了不老的仙人、不灭的生灵;而科幻小说里则出现了神奇的新药,发明了新的医疗器械。这一切都是孩子们所希望的,所以他们喜欢读科幻故事。好奇是孩子们的又一天性。孩子们对未知世界充满好奇,总想问个“为什么”。他们喜欢读一些探险和科幻的书籍,就是因为好奇心的驱使。所以像《绿野仙踪》、《成长的书香》、《海底两万里》、《鲁滨逊漂流记》、《小木偶奇遇记》等作品都能引起他们的极大兴趣,值得推荐。
另外,儿童诗反映了孩子们纯洁的童心和天真的童趣,语言精练形象,读起来音韵和谐、节奏明快、琅琅上口,深受孩子们的喜爱,也是孩子们不可多得的精神食粮。
(3)读物的语言水平要略高于学生。
结合《传统文化经典导读》教材,让学生广泛涉猎千古传诵的经典范文,此类文章文辞优美,能直通学生的精神世界,学生读这样的文章,语言和精神的修养都会得到提高。如:“名家名句”,“唐诗宋词”、《论语》等,要让学生多读。这次家长会,我就针对这方面的内容与家长进行沟通,希望家长能够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读书空间,并希望家长配合,引导学生背诵《论语》。让家长知道一个喜欢阅读家庭更容易培养出一个喜欢阅读的孩子,一个喜欢阅读的老师更容易带出一批喜欢阅读的学生。从这个意义上说,阅读的启动和保持是一种集体行为中个体的无意识行为。
2、结合语文课本开展拓展阅读。
语文课本中的课文往往以有限的文字反映出一个故事,而这个故事有着复杂的背景。如果没有足够的背景资料,要理解课文是有难度的。所以,我们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开展拓展阅读,加大学生的阅读量。
学写人的文章,可以选择与这个人相关的其他文章来读,从而对这个人有更深更广的了解。也可以选择与这个人物相似的其他写人的文章来读,让学生在比较阅读中获得更多的语言,获得对人物更深更广的认识。
3、拓展课外阅读的渠道。
当今世界已进入了信息时代,应让学生明白要通过各种途径接受大量信息,我们的课外阅读也不能限于书本。除了班级图书角里的书籍、学生订阅的杂志和学生之间好书互相交换以外,还可以用各种途径进行广泛阅读。如:指导学生进行网上阅读,时常提供一些班上学生的优秀文章在我个人的空间里,引导学生阅读。电视中一些优秀的栏目等也是获取知识的好渠道。
三、指导课外阅读方法。
学生要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离不开科学的阅读方法。我主要利用课堂,把阅读方法的指导寓于课堂教学之中,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读书方法,如:精读法、略读法、浏览法、做读书笔记等。让学生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多读多思等。这样学生能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课内学到的阅读方法在课外阅读中加以实践应用,促进知识和能力的迁移,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四、开展读书评比。
小学生情趣不稳定。为使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我便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让他们有机会展示课外阅读的成果,获得成功的喜悦。如:班级读书会:主要的做法是先引导学生用一段时间去读一本教师或同学推荐的好书,然后用一个集中的时间由学生和老师以及家长共同对作品进行自由的讨论,其间也可展出一些学生的读后感或其他作品;影视主题活动:利用影视作品营造阅读氛围是一个比较有效的办法。现在已经有很多名著被搬上银幕或荧屏了,比如《西游记》、《水浒传》,还有动画片《千与千寻》、《龙猫》等,学生都会特别喜爱。看电影电视对阅读兴趣很有帮助,还适当的和热映中的影视作品同步阅读或写观后感。
在教室的一角,设置作品栏,展出学生摘录的笔记、读后感和手抄报等作品,使学生对课外阅读保持着比较持久的兴趣。学生喜欢游戏、喜欢表现、喜欢攀比,利用游戏可以创设浓厚的课外阅读氛围。我利用早读课、语文活动课、,开展“介绍一本好书”、“诗文朗诵比赛”、“讲故事比赛”、“《读后感》交流会、“手抄报比赛”等活动。谁做得好,谁就获得公认的优秀成绩,并能赢得全班同学最热烈的掌声和老师的赞扬及一定的奖励。当然,这样的游戏活动中要多设擂台,多设奖项,让学生捧着“成果”回家,得到长辈的赞扬和笑声,学生的阅读愿望更会欲罢不能,将会更积极主动地飞到浩瀚的书的海洋里去遨游,去探索奥妙无穷的大千世界,去欣赏祖国优美的语言文字,去享受知识,享受语文,在课外阅读这个广阔的天地里自由翱翔!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有这样一句名言:“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长大。”可见,课外阅读对于人的影响、对人心灵的塑造是如此的深刻。只要多渠道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就能使学生置身于一个宽松、自主、愉悦的大阅读环境中喜欢阅读,有目的地学习、汲取,从而不断提高阅读能力,提高整体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