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快乐高尔夫:大家都快乐才是真快乐
(2011-06-24 21:38:51)
标签:
转载 |
一球友在当地组织了与外地到访球队的对抗赛,酣战两天,畅快淋漓;电话中和我谈到刚结束的活动还意犹未尽,曰:这种搞法其实还是非常有意思的啊!
友人所谓的“这种搞法”有两层意思,一是两方参赛的球友都很“讲究”,都是按“规则”走,该咋的咋的,不像平时那样上来就是“流氓”的干活;二是大家在场上都集中精力“竞技”,不像平时那样基本只惦记着口袋的进出。
友人一边说着一边对我感慨:这样打球确实体会到了更多高尔夫的乐趣……
我能大致理解他有如此感慨的原因。
这哥们球技出众,真正的单差;下场之频繁自不用说,就两点:第一,基本上是不“赌”不成局;第二,对所谓的“球场规则”基本上是“马尾巴穿豆腐——提不起劲”。
既然常年在“赌局”出没,“高尔夫”之外的故事自也经历过不少,包括怒而摔杆离去、天天一起PK的好友忽然在场上翻脸不认人、为偶尔的“算错了帐”争得个脸红耳赤、因不得已的“流氓行为”而活生生毁坏杆子等等。
高尔夫当然应该是“快乐”的,尤其是对我等业余爱好者而言;如果不是因为有“快乐”,谁会吃饱了撑的花上几百数千大洋跑到大太阳底下晒上几个小时?
放眼瞧去,同样是“高尔夫”,众多爱好者获得快乐的源头和享受快乐的方式显然是大异其趣:
——有为“打球”快乐的,有为“银子”快乐的;
——有为能在球场交友快乐的,有为能在球场公关快乐的;
——有为争得“江湖地位”快乐的,有为实现“菜鸟升级”快乐的;
——有为终于减少了三五杆快乐的,有为成天与小白球叫劲快乐的;
——有为充分体验身边美景快乐的,有为尽情沐浴自然风光快乐的;
——有为忽然间“三高不高”快乐的,有为感觉了“老当益壮”快乐的;
——有为“自己快乐”而不管不顾的,有为“大家快乐”而身体力行的;
——有为昨天把某某某“灭”了快乐的,有为今天把谁谁谁“掐”了快乐的;
——有为“把简单事情复杂化”快乐的,有为“把复杂事情简单化”快乐的;
等等。
“快乐”有时候可能会很简单,有时候也可能会很复杂;高尔夫不是一个人玩的活(即便是偶尔一个人下场,也还有其他人在场上),一个人的快乐固然是“快乐”,大家都快乐才是“真快乐”——这个“大家”包括了同组的球友、球童、场上在打球的其他人,甚至还包括了为我们提供服务的球会所有工作人员。
记得有这么一句耳熟能详的广告词:“你好我也好”;忽生一念,似乎可以将“高尔夫”依法炮制演绎为“你快乐我也快乐”——大家都快乐!
相应的问题是:既然我们每个人获得快乐的源头和享受快乐的方式可能都有所不同,又如何有可能做得到“大家都快乐”?
《高尔夫规则》开篇第一段“引言”中有这样的内容:如果球员能够遵守高尔夫礼仪和球场上的行为规范,则所有人都将能够最大限度地从高尔夫运动中获得乐趣,而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则就是:在球场上任何时候都要为他人着想。
紧随“引言”之后被列为《高尔夫规则》开宗明义第一款的,便是所谓“高尔夫精神(The spirit of the game)”:高尔夫运动大部分时候都是在没有裁判员执法或仲裁者监督的情况下进行的,主要取决于球员自身是否诚实、是否能随时为他人考虑及是否能自觉遵守规则;无论比赛和竞争多么激烈,球员都应随时表现出自律、礼貌和良好的体育道德——这就是高尔夫运动所倡导的精神。
所以,“大家都快乐”的前提恐怕只能有一个,那就是“尊重高尔夫精神、遵守高尔夫规则”。
换句话说,如果我们打球的人下了场都能以“高尔夫精神”为指导、以“高尔夫规则”为依据,则也就大体具备营造“大家都快乐”的氛围之“软条件”了。
如果认真的理一理,可能平时绝大部分在场上遇到的或者本可以避免的“不快乐”情形,都可以从“不尊重高尔夫精神”这一条中找到些许端倪——要么就是因为不讲“诚信”,要么就是因为不能“自律”,要么就是因为不能“随时为他人考虑”;而“不遵守高尔夫规则”本身既是与“高尔夫精神”背道而驰,很多时候也恰恰是造成各种各样“不快乐”的祸首之一。
想起一个身边发生过的小故事:
某球友A,习惯于在击球前不停地试挥杆,每次击球至少都要先非常认真地试挥上5、6次(并非夸张,弄不好还要多);有时候好不容易等他试挥完了,往球位一站觉得不对劲,又要重新来过;另一球友B和A关系本是不错的,善意地提醒过很多次,“能不能适当少几下”?A一直不以为然:“你管我那么多干嘛”?
有一次,B的球进了果岭前沙坑,A的球在沙坑外后面一点,B站在沙坑边等A先打;A照例先试挥了5、6次,完事又跑到果岭上去看看地形,返回球位后又开始试挥——B实在是忍无可忍,很不高兴地喊了一句:喂!你到底打还是不打?
可能是B的语气重了些,A也一瞪眼冲口就回了一句:你吵什么?!
就这么一来一往,俩人接下来越吵越凶,最后几乎是不可收拾,不仅那场球中途就弄了个不欢而散,而且很长一段时间见了面互相都非常尴尬,更不用说一起下场“快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