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谈谈高尔夫球场的一些不文明行为!

(2009-10-22 22:14:39)
标签:

休闲

感悟随笔

高尔夫

杂谈

今年高尔夫成功入奥了!这两年北京的球场越修越多,打球的人也如雨后春笋般直线上升,偶尔去次练习场,都要排队等候。周末下场打球,经常是洞洞堵车,本应4-4.5小时打完的一场球经常会打5、6个小时,耽误时间不说,关键是影响击球节奏,每个洞都如刚下场一般,都要重新找感觉。

 

今年以来我在打球中特别注意观察了球场、球童和球员,我发现,打球的人越来越多,但是讲高尔夫礼仪的人却似乎越来越少。

 

自己刚学球时,在练习技术的同时,对高尔夫的礼仪也十分注重学习,严格按照规则及礼仪要求去做。那时候可能学球的人都会受到高尔夫礼仪的指点,所以在打球中似乎没发现像如今球场上那么多不文明、不合高尔夫礼仪的球手。

高尔夫礼仪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为他人着想”,在发球台、球道、果岭上,在会所、在出发站,作为一个懂礼仪的球手都应该考虑到不影响他人、尊重他人。

现在在我们的球场上常常会见到的一个现象,在一组球员准备发球时,后面等候的一组球员会走到离发球台很近的地方,试挥杆、做准备活动,而且常常会旁若无人地交谈,这固然有球场出发站排组的问题,更多的是球员素质的问题。

第二个现象就是在球场上接打手机的问题。作为业余球手在球场上偶尔接个电话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至少应该将手机调成会议状态,不然突然想起的铃声绝对会影响他人击球的。而且电话要尽可能短,如果需要长时间通话办理重要事务,那就应该主动放弃该洞,以免影响他人。

第三个问题就是礼让的问题。正如前面所讲,打球的人越来越多,新手自然就越来越多,打得不好没关系,大家都能理解,因为谁都有新手的时候,但是当你打球太慢已经压组的时候,应该让后组。

规则中讲,二人组较三人组或四人组持有优先权,并有超越这些组先行通过的权利。单独的球员无任何权利,应给任何比赛组先行通过的权利。如果一比赛组行进迟缓并落后前面的一组整一洞以上,应让后续组先行通过。

曾经遇到过这样的球手,一个人下场,在我们后面,我们让他先行通过(按照规则是可以不让的),他既不道谢也不快些通过,感觉似乎是我们应该让他。

第四个问题是果岭上的问题。首先是修理打痕的问题,每个球手当球上了果岭都应该自己去找到自己上果岭时的球痕,并进行修理。当然国内打球都有球童,几乎所有的球场都是球童去修理打痕,那就要提醒球童。现在会经常看到前面留下的打痕而不修理。在果岭上,球手的一举一动更能反映出球手的素质和修养。在他人推杆时自己不要走动,他人还没有推完的时候,自己不要离开果岭,在果岭上走时不要走过别人的推击线等等,推球摆球线的时候一定要有mark在,经常会看到很多人依赖于球童摆球,球童摆球后,常会把mark拿走,球手又去动球,这其实是要罚杆的。当然还有一个特别重要的就是在同组的球手没有主动说ok免推的时候,有的球手就随意一推,自己给自己ok了,这个习惯其实也非常不好。

(请问能否先行通过

向前一组球员请求先行通过,是打球中最难实行也是最容易引起争议的情况之一。难以实行,是因为这等于在暗示他们延误了打球时间,即便是事实,也会引起对方的不悦。所以你打算请求先行通过,就应该寻找合适的时机,十分有礼貌地提出来。以下的建议不妨一试:

1.在提出先行通过之前,应确定前方有足够的空间。如果他们之前还有另一组在打球那么你肯定会遭到拒绝。

2.在得到准许后,应表示感谢并尽快完成击球。万一你打出了一个“臭球”(这种情况下会感到压力,很有可能打球失误),最好不要加打另一球,以免引起他人的反感。

保持镇定,按照规则继续打即可。

3.你与前一组之间已经空出一洞以上,说明你的打球速度较慢,如果你觉得后面的一组追得很紧,可能希望先行通过,应主动询问并提供方便。最合适的时机是当你到达果岭后,向后一组招手示意先让他们打上果岭一杆。趁他们走向果岭的间隙,你完成自己的推击。之后在下一洞发球区请他们先开球。)

再说说球场,由于这两年开的球场很多,由于竞争,球场不敢得罪球手,因此不惜牺牲高尔夫规则、违反高尔夫精神迁就那些不讲礼仪的球手,球童更是如此,甚至于帮着球手作弊,那就更加违背高尔夫精神了。很多球童经常是在球手准备击球的时候擦杆、收拾东西等。所以我想把最关键的一些礼仪在此贴出,以提醒各位,不要让高尔夫运动在我国成为了富而不贵、只有技术没有礼仪的运动。

注意安全

保持安静

控制打球速度(早作准备,快走慢打)

预订发球时间并准时到达

球场上请关闭移动电话(或者调成静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