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刚
昨天和张宁博士一起去湖北卫视做一个访谈节目,聊到关于当前股市的看法,我们有一个基本共识,就是A股现在的调整并不可怕,可持续的牛市行情,还没有结束。这与我所在的《投资者报》近期的分析是一致的,虽然大家的出发点不同。而观察最近一周来的大盘走势,反弹正随时可能出现。
此前我们认为,7月29日大跌之后,大盘会有所震荡,调整时间,短则半个月,长则一个月。我注意到,从上周三开始,大盘在震荡过程中的成交量开始收缩,沪市从日成交2400亿元,逐日缩为2200亿,1900亿,1600亿,到今天(8月11日)上午只成交了645亿元,不出意外的话,今天的成交将在1300亿元上下,比昨天进一步减少。在我看来,其他的因素暂且不论,不到一周时间,成交额已减少接近一半,意味深长。

老股民都知道,价涨量增,价跌量减,都不是坏事。最怕的是价量反向配合,即无量上涨,或放量下跌,那或许意味着大的风险在后面。现在这种让人略感压抑的震荡局面,却反而意味着调整之后新的机会。
只是这样分析,并不充分。更重要的是基本面,特别是政策面,资金面和业绩面,是否出现了新的变化,特别是不利于股市大反弹的变化。
政策面我认为在三季度都不会大变化,此前大家对央行收紧货币政策的担心,其实是多余的。现在收紧,让信心崩盘,央行就是罪人。当然我们也谈到一种可能,就是政策面也许宁愿现在大盘较长时间震荡,而不是在10月份大跌,毕竟60周年的维稳很重要。8月11日发布的7月份宏观数据,也表明,CPI是负数,PPI更严重负数,虽然是同比数据,但通缩仍然是事实,所谓收紧货币的政策取向,难以实现。
资金面与政策面是关联的,如果央行不会大收货币,资金面问题就不大。最近证监会新批了三只基金,变是明显告诉大家,资金面没有大问题。我认为,在10月份解禁高峰来临前,资金面仍然会继续宽松。
业绩面则复杂一些,好消息坏消息都有,但总体上是积极的。但有一个重要现象,就是许多权重股,特别是金融,地产,能源等,中报业绩较好,事实上在压低市场的平均市盈率。只要指标股没有被高估,市场的泡沫程度也难迅速加大,而且即使从静态市盈率来算,现在不过刚过30倍,按《投资者报》数据研究部的分析,这是刚进入泡沫区,离泡沫严重程度还差得远。
我认为,随着大盘调整的进一步深化,特别是成交量不断收紧,事实上新一轮大反弹,随时会开始。我们还注意到,上半年基本不涨的一些板块,比如医药和消费类个股,已经开始启动,化工股也表现不错。而还有一个板块,就是铁路建设,近5个月基本没有上涨,而同期他们的业绩和订单,却在丰收,中国铁建和中国中铁都是好选择,尤其是中国铁建,其港股接近14元,比A股溢价20%以上。此外,我仍然看好金融股,特别是银行和券商股,首推工行,招行,中信证券。
这都提醒投资者,要足够耐心。现在是最好的换股时期,把涨得太多的股票卖掉。把优质的滞涨股拿在手上,然后就是安静地等着大盘开始新的反弹。8月,A股不会让大家失望而过。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