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柏林旅游的博友一般都要去波茨坦。波茨坦既是勃兰登堡州的首府,也是一座历史名城。同时还因二战期间同盟国首脑在此开会而闻名于世。我这里要说的是,去波茨坦别忘了在哈维尔河边停一下,因为那里有一座著名的间谍桥。
3月底,德国的天气乍暖还寒。因为机场罢工,我们只好乘坐中巴车自柏林往杜塞尔多夫。到达波茨坦之前,同行的吴博士让司机在一座桥头把车停了下来。吴博士知识渊博,在德国生活多年。他说,这是座很有名的大桥。冷战时期,美苏就在这里交换间谍。我记忆中似乎听说过有这么座桥,但是没想到这里遇到了它。
格里尼克大桥(Glienicker
Brucke)位于柏林和波茨坦之间的哈维尔湖(Havel)和格里尼克湖之间的小河上。这座绿色的铁桥并无特别之处。桥面上静悄悄的不见行人,偶有几辆汽车驶过。桥下的湖水清澈见底。初春的小花儿随风摇曳。
大桥因附近的格里尼克宫而得名。历史上这里先有木桥,后有砖石桥。现在的铁桥已经是哈维尔河上的第四座大桥。在冷战时期,这里一度是东西德的边境线。1945年大桥被苏联军队炸毁,1948年由东德政府重建,将此桥命名为“自由桥”。
1845年的格里尼克桥
“间谍桥”的外表并不起眼。桥中间有一道醒目的白色分界线,白线西边属原西德,东边为东德控制。因其重要的地理位置,冷战时期美苏之间有几次重大的间谍交换在这座桥上举行。格里尼克大桥于是被称作“间谍桥”。想当年,对于间谍们来说,桥中间那条窄窄的白线两边犹如生死两界。
1962年2月10日,美国释放苏联王牌间谍阿贝尔(Rudolf
Abel)换回了美国U-2高空侦察机飞行员鲍尔斯(Francis Gary
Powers)。大家可以在网上百度出“千面人”阿贝尔的传奇间谍生涯和鲍尔斯被苏联击落生俘直至获释的全部报道。
档案照片:1953年6月,格里尼克桥
档案照片:1955年7月
档案照片:1986年
档案照片:1986年
第二次交换间谍是在1964年4月11日,苏联间谍科伦·特罗非莫维奇·莫洛迪(Konon
Trofimovich Molody)换回了英国间谍韦恩(Greville Maynard Wynne)。
1985年6月12日,波兰和东德的25名间谍及美国4名间谍也在“间谍桥”获释,这是冷战期间人数最多的一次换谍事件。其中最有名的是1977年移民美国的波兰间谍札卡斯基。
最后一次换谍是在1986年2月11日,当时苏联最著名的异见分子夏伦斯基与另外3名苏联囚犯在“间谍桥”上获释,西方国家释放了一对捷克籍夫妻间谍及另外3名间谍。
档案照片:1989年11月12日,格里尼克桥开放
时过境迁。随着柏林墙的倒塌,两德统一,格里尼克大桥不再作为交换间谍场所。
2010年7月9日,冷战结束以来规模最大的间谍交换大戏在维也纳国际机场上演。美国用4名间谍交换了不久前刚被抓捕的10名俄罗斯间谍。美女间谍查普曼也在交换名单中。
到此一游
如今,格里尼克桥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旅游景点。桥下有一个蓝底白字的金属牌标出: Glienicker
Brucke(格里尼克大桥)。在一些谍战大片中,交换间谍的场景往往选在“间谍桥”拍摄。格里尼克大桥还出现在邮票上和其它艺术作品中。1990年,“间谍桥”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前些年,CCTV的水均益先生曾做过一个关于格里尼克桥的节目,话题当然也是冷战和交换间谍。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