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们都是这样OK的

(2009-01-30 18:10:07)
标签:

卡拉ok

文化

分类: 歲月如歌

“卡拉永远OK,伤心到半死”--这是我好友潘源良80年代给谭咏麟写的歌词,

这Hit Song就是[卡拉永远OK]。

 

真想不起第一次去卡拉OK是甚么时候。

最早的印象是92,93年,大地唱片的大老板于先生来京,我们那批来自香港的高层有时会在卡拉OK聚聚。

然后大唱广东歌,大家装作很思乡的样子。其实一点儿没有。

房间里通常都男多女少,因为全都是香港人在北京。

一群男人争著唱[容易受伤的女人](也是潘源良的词),现在想起多么单纯。

94年离开大地后,几乎10年没进过这种地方。

难怪事业比较失败,原来生意都要边喝边唱才成的。

那10年,去了日本起码30次,我的日本朋友从来没请我去过。

反过来,他们来香港北京,也从没有让我带去。

我的朋友真是音乐人,脑海里就没这玩意儿。

老崔反对这东东比反对假唱要早10年。

2001年,我旧领导陈冠中搞卡拉网。那是一个下载到电脑的软件,让学生可以在家里唱K。

他在香港搞发布会,拉我去说几句。

我堂堂一摇滚填词人,怎么说这东西好呀。苦思了几天

我想通了。

“卡拉OK只是个机器,它是硬件。关键是歌曲,才是软件。

歌曲是好的,摇滚的,卡拉OK 也有它正面意义。

就像录音棚的调音台,它本身没有选择,人要录烂歌,它就变一个烂棚。”

我觉得自己自圆其说的挺好。

今天看到一文章,说欧洲已经相当流行卡拉OK。

不过欧洲人喜欢在大厅唱,不爱窝在包厢喊。

发明这东西的日本人井上大佑,是一个夜总会鼓手。

1969年为了讨好他老板,用八轨机录了老板最爱的歌曲作伴奏带,陪他出门旅行。

结果这karaoke,日语就是无人乐队,从此大行其道。

井上大佑没有申请发明专利权,所以没因此发财。

七八十年代,有个日本Bob Dylan叫井上阳水。

八九十年代,台湾也有民谣摇滚巨星叫罗大佑。

井上+大佑=竟然就是发明卡拉OK的人。

真是历史的玩笑。

听说有个西方人发明了不是用来唱歌的卡拉OK。

那是给吉它手练习SOLO的伴奏带。

甚么时候,我们都会带著乐器去钱柜啊?

06年我在解放碑的某家卡拉OK真遇见过唯一一个带吉它去的,

他是我年轻朋友的同学,听说我来了就来

他呆坐了一小时后,终于忍不住在我面前自弹自唱重庆口音广东版

“在那些苍翠的路上,历遍了多少创伤。。。。。。。。。”

三分钟后,我嗨倒了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奧斯卡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