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上海博物馆(40)·闵行博物馆

(2022-10-06 15:11:44)
标签:

上海

闵行

博物馆

闵行博物馆

海外回流文物

分类: 走遍上海
上海博物馆(40)·闵行博物馆
闵行博物馆位于上海市闵行区新镇路1538号(闵行文化公园西南角),占地面积15000余平方米, 总建筑面积4200平方米,陈列面积1920平方米,是地方综合性博物馆。

上海博物馆(40)·闵行博物馆
闵行博物馆新馆于2019年9月26号正式开放,围绕"与城市文化融合、与自然共生"的建设理念而成,是上海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上海博物馆(40)·闵行博物馆
闵行区博物馆设三个常设展厅:《上海县七百年展》《马桥文化展》《中国民族乐器文化展》和一个举办各类临时性专题展览的临展厅,通过丰富的文物、文献资料和现代多媒体展示手段,生动全面地展示了现闵行区版图内的地域历史发展脉络及璀璨多姿的民族乐器文化。

一、临展厅
上海博物馆(40)·闵行博物馆
首先来到1楼的临展厅,2022年9月26日盛世回归——海外回流文物特展在闵行区博物馆临展厅开幕,展出清代圆明园海晏堂十二生肖之牛首、虎首、猴首、猪首、马首等五件青铜兽首,以及商周、春秋战国、两汉时期共40余件国宝级青铜重器,引起上海市民的观展热潮。

上海博物馆(40)·闵行博物馆
本次展览由上海市闵行区博物馆与北京市圆明园、保利艺术博物馆携手打造,主要分为“盛世重逢”和“华美赓续”两个部分。

上海博物馆(40)·闵行博物馆

上海博物馆(40)·闵行博物馆
第一部分“盛世重逢”围绕清代圆明园海晏堂“生肖与计时”的设计主题,十二生肖青铜兽首将东方的生肖、时辰和西方的喷泉、计时巧妙结合,代表了清代盛世艺术与科技综合运用的高超水准,亦是中西文化完美交融的体现。

上海博物馆(40)·闵行博物馆
本次展览展示了作为水力钟喷泉口的十二生肖之牛首、虎首、猴首、猪首、马首等五个青铜兽首
圆明园古迹海晏堂,建于1759年(乾隆二十四年)。“海晏” 一词取意“河清海晏,国泰民安”。此建筑群的精华——十二生肖铜像以水报时,闻名世界。兽首由驻华耶稣会教士郎世宁设计,他以兽头人身的十二生肖代表一天的二十四小时,每座铜像轮流喷水,蔚为奇观。
1860年,十二生肖兽首被英法联军掠夺后流落四方,牛首、猴首、虎首、猪首、鼠首、兔首、马首七尊圆明园流失兽首铜像通过不同的方式回归祖国。其中牛首、猴首、虎首铜像由中国保利集团购得,收藏于保利艺术博物馆;猪首和马首铜像由何鸿燊先生分别于2003年和2019年出资购买,猪首铜像转赠保利集团,收藏于保利艺术博物馆,马首铜像捐赠捐赠给国家文物局;2013年,法国皮诺家族在北京宣布向中国无偿捐赠鼠首和兔首。剩余五尊仍下落不明。

上海博物馆(40)·闵行博物馆

上海博物馆(40)·闵行博物馆

上海博物馆(40)·闵行博物馆

上海博物馆(40)·闵行博物馆
第二部分“华美赓续”重点展示了海外回流的40余件商周、春秋战国、两汉时期的珍贵青铜文物,按照器物的使用功能和价值,分为“鸣钟列鼎”、“ 走斝飞觞”、“ 秉旄仗钺”、“ 焚香顶礼”四个板块。
它们中有的是被用作食器的簋,有的是被用作乐器的铙,有的是被用作兵器的钺,有的是被用作水器的盘、鉴,还有的则是被用作酒器的爵、觚、卣等,形状和大小各不一样。

上海博物馆(40)·闵行博物馆
中国是世界范围内青铜器历史发展最为出色和发达的国家之一。青铜器在中国古代社会既是礼仪制度和等级制度的象征性代表,又因为具备衣、食、住、行的实用性功能而和人们的生活紧密相连。展览真实生动地呈现出青铜器在古代祭祀典仪、政治活动、人们的世俗与精神文化生活中扮演并发挥的重要角色与作用。

二、中国民族乐器文化展示厅
上海博物馆(40)·闵行博物馆
临展厅对面就是中国民族乐器文化展展厅,面积约960平方米, 展厅以“集实物、声音、图片、动态展演于一体”的综合方式进行展示,让观众了解并学习中国民族乐器悠久的历史文化,亲身体验乐器之“声”的精妙动人。

上海博物馆(40)·闵行博物馆
展出与中国民族乐器相关的器物展品200余件。展厅分为序厅和“传统乐器”、“大同乐会”、“乐器制作技艺”、“少数民族乐器”四个主题板块。

上海博物馆(40)·闵行博物馆

上海博物馆(40)·闵行博物馆

上海博物馆(40)·闵行博物馆

上海博物馆(40)·闵行博物馆
传统乐器板块根据乐器“吹、拉、弹、打”的分类方式进行展示,呈现乐器在不同时代的发展特征和历史亮点。无论是先秦时期的礼乐文化,还是唐宋盛世的宫廷乐文化,乃至明清时期的俗乐文化,都可以从相应的代表乐器中感悟到这些文化中的风骨雅韵、民风民情。 

上海博物馆(40)·闵行博物馆
上海博物馆(40)·闵行博物馆
大同乐会板块通过展示我国近现代的民间乐团“大同乐会”的历史人文器物,呈现其对于中国近现代音乐/乐器文化发展做出的贡献。

上海博物馆(40)·闵行博物馆

上海博物馆(40)·闵行博物馆
乐器制作技艺板块通过展示中国当代乐器制作技艺水平和优秀技师,呈现中国乐器文化传承与创新精髓。 

上海博物馆(40)·闵行博物馆
少数民族乐器板块通过展示藏族、维吾尔族、蒙古族、西南少数民族的乐器与民俗,呈现我国部分少数民族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


三、上海县七百年展示厅
上海博物馆(40)·闵行博物馆
《上海县七百年》展厅,展陈面积约2400平方米,位于博物馆的2楼。 内设序厅、东南壮县、江海通津、海纳百川、独立发展、城乡融合六个展区。

上海博物馆(40)·闵行博物馆

上海博物馆(40)·闵行博物馆
展厅以上海县各时期的300余件文物为依托通过全息投影、多媒体互动、场景复原等手段,由古及今,追根溯源,按照历史发展的脉络,展示七百年历史长河中,上海县的兴衰浮沉,以及在这片土地上人们的生产、生活及其历史文化成就。

上海博物馆(40)·闵行博物馆

上海博物馆(40)·闵行博物馆

上海博物馆(40)·闵行博物馆
《上海县七百年》展厅里的展品对于上海来说极具历史文化含义和重要发展意义。

上海博物馆(40)·闵行博物馆

上海博物馆(40)·闵行博物馆
可以看到上海和上海县之间分分合合的历史故事:上海原属于江苏、叫江苏上海县,后来上海是从上海县独立出去的,再后来上海县变成了上海市的一部分,并于1992年与闵行区合并。


四、马桥文化展示厅
上海博物馆(40)·闵行博物馆
与“上海县七百年”展厅相邻的是《马桥文化》展厅,展出面积约600平方米,主要展出距今3900至3200年前马桥文化时期的150余件器物。

上海博物馆(40)·闵行博物馆

上海博物馆(40)·闵行博物馆
展览分为“依海而生”、“始生之物”、“造物以术”三个部分,通过多媒体投影、模型、场景复原等手段,重现了马桥文化时期先民傍海而生的生活。

上海博物馆(40)·闵行博物馆

上海博物馆(40)·闵行博物馆
展示马桥文化时期先民制作使用的生产工具和生活器具,再现了数千年前马桥先民用智慧和勤劳改善生存条件的景象,生动演绎和解读了上海中部这段古海岸线上的原始文明。

上海博物馆(40)·闵行博物馆

上海博物馆(40)·闵行博物馆
展出的各种文物以陶瓷为多,如原始瓷豆、云雷纹鸭形陶壶、叶脉纹陶罐等。其中,重点文物在展厅中间的“造物以术”部分。

上海博物馆(40)·闵行博物馆
马桥遗址位于上海市闵行区马桥镇俞塘村。2013年3月5日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图片取自网上)

上海博物馆(40)·闵行博物馆
闵行博物馆不仅是闵行地区一道文化风景线,也是表现闵行地区在改革开放新时代开拓进取,取得累累硕果的一张文化名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