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博物馆(40)·闵行博物馆

标签:
上海闵行博物馆闵行博物馆海外回流文物 |
分类: 走遍上海 |

闵行博物馆位于上海市闵行区新镇路1538号(闵行文化公园西南角),占地面积15000余平方米,
总建筑面积4200平方米,陈列面积1920平方米,是地方综合性博物馆。

闵行区博物馆设三个常设展厅:《上海县七百年展》《马桥文化展》《中国民族乐器文化展》和一个举办各类临时性专题展览的临展厅,通过丰富的文物、文献资料和现代多媒体展示手段,生动全面地展示了现闵行区版图内的地域历史发展脉络及璀璨多姿的民族乐器文化。
首先来到1楼的临展厅,2022年9月26日《盛世回归——海外回流文物特展》在闵行区博物馆临展厅开幕,展出清代圆明园海晏堂十二生肖之牛首、虎首、猴首、猪首、马首等五件青铜兽首,以及商周、春秋战国、两汉时期共40余件国宝级青铜重器,引起上海市民的观展热潮。

第一部分“盛世重逢”围绕清代圆明园海晏堂“生肖与计时”的设计主题,十二生肖青铜兽首将东方的生肖、时辰和西方的喷泉、计时巧妙结合,代表了清代盛世艺术与科技综合运用的高超水准,亦是中西文化完美交融的体现。
本次展览展示了作为水力钟喷泉口的十二生肖之牛首、虎首、猴首、猪首、马首等五个青铜兽首。
圆明园古迹海晏堂,建于1759年(乾隆二十四年)。“海晏”
一词取意“河清海晏,国泰民安”。此建筑群的精华——十二生肖铜像以水报时,闻名世界。兽首由驻华耶稣会教士郎世宁设计,他以兽头人身的十二生肖代表一天的二十四小时,每座铜像轮流喷水,蔚为奇观。
1860年,十二生肖兽首被英法联军掠夺后流落四方,牛首、猴首、虎首、猪首、鼠首、兔首、马首七尊圆明园流失兽首铜像通过不同的方式回归祖国。其中牛首、猴首、虎首铜像由中国保利集团购得,收藏于保利艺术博物馆;猪首和马首铜像由何鸿燊先生分别于2003年和2019年出资购买,猪首铜像转赠保利集团,收藏于保利艺术博物馆,马首铜像捐赠捐赠给国家文物局;2013年,法国皮诺家族在北京宣布向中国无偿捐赠鼠首和兔首。剩余五尊仍下落不明。
它们中有的是被用作食器的簋,有的是被用作乐器的铙,有的是被用作兵器的钺,有的是被用作水器的盘、鉴,还有的则是被用作酒器的爵、觚、卣等,形状和大小各不一样。

中国是世界范围内青铜器历史发展最为出色和发达的国家之一。青铜器在中国古代社会既是礼仪制度和等级制度的象征性代表,又因为具备衣、食、住、行的实用性功能而和人们的生活紧密相连。展览真实生动地呈现出青铜器在古代祭祀典仪、政治活动、人们的世俗与精神文化生活中扮演并发挥的重要角色与作用。
二、中国民族乐器文化展示厅

临展厅对面就是《中国民族乐器文化展》展厅,面积约960平方米,
展厅以“集实物、声音、图片、动态展演于一体”的综合方式进行展示,让观众了解并学习中国民族乐器悠久的历史文化,亲身体验乐器之“声”的精妙动人。


传统乐器板块根据乐器“吹、拉、弹、打”的分类方式进行展示,呈现乐器在不同时代的发展特征和历史亮点。无论是先秦时期的礼乐文化,还是唐宋盛世的宫廷乐文化,乃至明清时期的俗乐文化,都可以从相应的代表乐器中感悟到这些文化中的风骨雅韵、民风民情。
三、上海县七百年展示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