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7)·盘门

标签:
苏州历史建筑盘门盘门寺塔水陆城门 |
分类: 神州大地 |
盘门景区位于苏州古城西南隅,占地24.86公顷,古迹众多,人文景观丰富。由瑞光塔园、明清商市区、中央庭院、仿古居民区和城墙公园五大功能区组成。景区内瑞光塔、水陆城门、吴门桥均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近年来,盘门景区修复古城墙,整治瑞光塔院,重建四瑞堂、伍相祠、放生池,还营造一池三山、种树植草,精工修造丽景楼、双亭廊桥、水濂洞等诸景点,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内涵。
景区东门入口是座高大的牌坊,是进入景区的标志性建筑。坊后为郦方所书的“赤乌遗踪”。指明了盘门景区瑞光胜迹源自三国时期赤乌年间。额书雄浑纹饰,牌坊檐角高挑、群昂飞动,与古塔相得益彰。
进得大门左边立有一块明太祖皇帝朱元璋御制瑞光塔赞碑,为苏州名胜古迹中最大的青石御制碑。
前面一座古塔高高耸立,这就是俢建于北宋景德元年(1004年)至天圣八年( 1030年)的瑞光塔,该塔是一座七级八面砖木结构楼阁式佛塔,七级引用佛教中的一句话:“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按照中国的五行阴阳学说:偶数是阴,奇数为阳,阴为地,阳为天,所以塔的平面图形在地,应为偶数;塔的层数是往上朝天,则应为奇数。
瑞光塔起源舍利塔,据史志记载:赤乌四年(241年),西域康居国(地处中亚)高僧性康,千里迢迢来到三国时期东吴的吴郡讲经说法,吴大帝孙权为了迎接他,特在盘门内建一座普济院。六年后即赤乌十年(247年),建十三级舍利塔于寺中,以报母恩,这是瑞光塔的前身,也是苏州历史上最早建的佛塔。现存的瑞光塔建于北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竣工,历经二十余年时间。

瑞光塔是一座砖木结构的楼阁式宝塔,高53.57米(其中塔刹9.14米),在中国的建筑史上有很重要的一席之地。瑞光塔吸取了虎丘塔的教训,在地基处理中采用加石灰膏泥分层固结地基的多层泥土构筑,还在底层砖砌下转角处放置大磉石24块,因而瑞光塔建好后,基本没有下沉和倾斜。在塔体结构方面,采用了砖木混合结构的做法,既减轻了塔体的重量,又提高了结构强度,使瑞光塔更为高耸和金碧辉煌。江南宋代后建塔,大都以瑞光塔作为标准,因为瑞光塔代表了宋代的风格。
瑞光塔的基台为须弥座式,十分精致,周边拱以青石雕刻,下枋满雕卷云,意为整座宝塔坐在流云之上,构思巧妙。中部束腰采用“石雕”和“压地隐起”手法,浮雕具有宋代典型风格特征,如:如意、惋花、流云、狮子、人物等,图案简练生动,刀法纯熟有力,尤其是那些活泼的狮子,有的相互嬉戏,有的伫立回首,有的奔跑跳跃,还有由孩童牵着走的,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画面充满动感。特别是童子戏麒麟这一幅石雕,经考证为宋代瑞光塔遗留下来的,为不可多得的珍品。

宝塔的功能,最早是供珍藏佛祖,高僧的舍利之用。1978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在瑞光塔的第三层发现了很多珍贵的文物,其中有碧纸经书《妙法莲华经》,是集大乘思想之大成,属于佛教最高和最主要的经典之一。还有镇塔之宝——真珠舍利宝幢,宝幢高122.6CM,用珍珠编串而成,仅珍珠就用了四万多颗,宝幢中藏有九颗舍利子,表面还盘着九条金龙,都是用纯金编织,金丝非常软,特别的细,就象一根头发分成好几股那样细,古代的工匠凭自己精湛的手艺,高超的技术编成了这九条金龙。据说这个金丝编织技术在明代以前已经失传了,真珠舍利宝幢的发现填补了这一空白,为研究和发扬这一精湛工艺提供了依据。经文物专家鉴定,真珠舍利宝幢为无价之宝,后被列为国宝级文物。1988年瑞光塔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成为景区最主要的景点之一。

瑞光禅院鼎
绕过宝塔前面就是“四瑞堂”:相传在北宋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有一位高僧叫“原照”在瑞光禅院开坛讲经,有五百名信徒听他讲解禅理。他讲的经文出神入化,以至于有四个祥瑞的兆头出现:
首先,在原照讲经时,对面有个水池,水池里有一只千年白龟也爬上岸听他
讲经,居然能够听懂他讲的禅理,被原照点化成为一只千年灵龟,所以第一瑞叫“白龟听禅”;
在原照讲经的时候,寺院里有一只法鼓没有人敲打它,自己发出了雷鸣般的声响,就像天上打雷一样响,所以第二瑞叫“法鼓自鸣”;
在原照讲经的时候,瑞光塔上有五彩霞光出现,所以第三瑞叫“塔放瑞光”;
在原照讲经的时候,讲坛边上有一棵已经枯死的竹子,慢慢地爆青,长叶子,活了,所以第四瑞叫“枯竹爆青”。
所有的信徒看到以后感到特别神奇,一致认为原照是佛祖的化身,那么这个寺院既然有佛祖的化身在,又有四个祥瑞的兆头出现,说明这个寺院香火旺盛,而且是万事吉祥如意,因此就把这个寺院称为“瑞光禅院”,把前面的宝塔称为“瑞光塔”。
四瑞堂两侧建有钟楼和鼓搂,分别有长廊连接。晨钟暮鼓,古时庙里既用于早晚报时之用,又隐喻百姓警觉醒悟时光的流逝。
丽景楼为仿明清江南楼阁式建筑,重檐歇山顶,二层檐下挂有一块“雄甲三吴”大匾,苏州书法家李景仰所题。底部筑有高台,台高3.15米,东部为阶台和水上舞台,西部为戏台和绿坪广场,二侧为长廊和四角亭,组成了丽景楼景区。

双亭廊桥之东亭“散怀”:红鱼浮碧水 绿叶衬黄花
双亭廊桥之西亭“品幽”:修簧高士韵 国色大家风
瑞光禅寺放生池碑:放生池与佛教密切相关,佛家在水池中放生鱼鳖等物使其自然繁衍,以示保护生灵,这种水池大家称为“放生池”。佛家宗旨杀生不如放生,所以佛庙寺院除殿堂、寝膳、客户等建筑外,在寺中都要营构放生池。
波特兰小木屋:苏州与美国俄冈勒州波特兰市结为友好城市。为纪念两市结为友好城市20周年,2008年4月,波特兰市政府将此小屋赠与苏州。此屋由环保木材拼装而成,木材建筑采暖、制冷均有很好的隔热性。波特兰市被誉为美国最适合居住的城市之一,是可持续发展的典范。
威尼斯贡都拉:体验水上风情最好的工具。它的历史可追溯至十一世纪。纤细的船身和扁平的船底,使它十分适合航行在狭窄又水浅的运河中。1980年3月24日,水城威尼斯与苏州正式缔结为友好城市,并建立了文化、科学、经济和城市规划等方面的友好关系。威尼斯政府于2008年9月将象征合作和友谊的贡都拉赠送给苏州政府。
千年夹石:夹石也称为旗杆石,是两根并排而立的方石柱,高近
4米,两柱之间有40厘米的空隙。它的作用是:古人在庙里做佛事时,白天在夹石中立杆挂幡旗,晚上则挂长命灯。它的珍贵处在于它历经了千余年的沧桑仍完好无损得以保存,所以现在称“千年夹石”。
经“苏飞苑”前行,就来到了武相祠,这是纪念春秋时期吴国一代忠臣伍子胥的庙宇。如今的姑苏古城的棋盘格局,就是当年伍子胥“相土尝水,象天法地”而规划的,二千五百年来古城格局基本没变,这在世界上也是罕见。




在盘门城楼的东檐下,悬挂着江苏古典园林最大的一块匾,四个大字“水陆萦廻”匾额寓意水陆相伴,縈迴盘曲,形象地说明盘门水陆两城门南北交错并列,是苏州籍著名书法家顾廷龙老先生报题。城楼的西檐下,悬挂着北京著名书法家王遽常所写的匾额:“吴中锁钥”。两侧抱柱对是“水接帆墙山分紫翠,桥通吴地市列珠玑”。这些匾额对联,描述了吴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内涵。
盘门作为苏州古城的八门之一,始建于公元前514年,因刻有木作蟠龙置于城门之上,以镇慑越国,故称“蟠门”。后因水流萦回交错,改称“盘门”。现存城门为元代遗构,城楼为1986年初夏重建。盘门是我国现存最典型最完整的水陆并列的古城门,由两道水关、两道陆门和瓮城、城楼和两侧城垣组合而成,陆城门分内外二重,二门之间设有“瓮城”,既可藏兵,又可围敌;水城门和陆城门紧相毗连,亦分内外二重,两门之间还有暗道可通城楼。水陆城门均设有巨大的闸门,可控制往来行人与船只,便于设防守城。
盘门是苏州仅存的古城门遗迹,今城垣是元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年)所建,瓮城为至正十六年张士诚增建,后经明、清两代续修的遗物。
盘门独具的内涵在于水,据史料载:盘门水城门是中国水兵的发源地之一,春秋时期,吴国有庞大的水军,据记载吴国攻打其它各国的水军都是从盘门出发的。水城门傍南,两重城门,一条朝东南方向的河道穿城门和运河相连通,起到缓解水流的作用。两个水门之间有一个长方形的水瓮城,进出的船只行到水瓮城中,两道闸门放下,船只被关其中,不能进退,古代守城士兵就从水瓮城的洞穴式石通道下去检查,发现问题,马上可以现场处理,所以,其功能相当于海关的作用。水城门还有防洪和泄洪的作用,相当于现在的水闸的作用,所以也可以算是我国最早的水利设施。盘门的水城门在苏州的历史地位很高,苏州市的市徽就是以盘门水城门作为标记的。
盘门的水城门傍南,陆城门依北,互相错列配置,平面呈曲尺形。两道陆门都朝东,一道门很小,偏北,第二道门很大,偏南,两门不在一条直线上,如果你站在第一道门口,看不到第二道门,起到隐蔽的作用。两道城门之间,是一个方形的瓮城,古时候,守城的将士将敌人引诱到瓮城内后,把前后两道门同时放下,敌人就成了瓮中之鳖,束手就擒。在第二道门上还开有一个“品”字型的小口,这是伍子胥为了防止敌人用火攻烧门而设计的,这是我国最早的消防设施。在第二道门上,建有城楼,在古代是供望御敌之用的,古称戍楼,元朝时,意大利旅游家马可·波罗曾在他的传记中提到过登楼望景,到此一游,并称苏州和意大利的威尼斯一样美丽,“东方威尼斯”由此得名。
下城楼,过瓮城,盘门水陆城门外的吴门桥横跨大运河,气势雄伟,始建于北宋元丰七年(1084年),古时称为新桥,现存的吴门桥是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重建,为单孔石拱桥。桥身全长66.6米,桥底宽5.8米,中部宽4.8米,拱券跨长16米,拱顶离正常水位9米多,大于半径,在苏州古桥中,是拱最高的一座古桥。桥南北两坡各铺设整条花岗石50级,登桥可供人凭眺。桥北端金刚墙左右两翼,砌有0.6米宽的纤道,为古代纤夫拉船过桥的遗迹。这在石建古桥中是罕见的,整座桥造型庄重端丽,桥身古朴沧桑,是江南水乡特色典型的大型拱桥。
传统古典园林“一池三山”格局的中央庭院集古建精品、水乡风情、山池亭榭湖光山影为一体,显得雄健、舒张、大气,使盘门景区既不失苏州古朴沧桑的历史感,又具豪放、明快的现代气息,让游客在休闲中时刻感觉到苏州吴文化、历史的深厚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