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上海名寺宝刹(4)·西林禅寺

(2019-04-14 07:43:36)
标签:

上海

文化遗产

名寺宝刹

西林禅寺

佛教

分类: 走遍上海
松江西林禅寺,位于松江华亭老街西端北侧,始建于南宋咸淳年间(1265年---1274年),迄今已有七百余年历史。初名云间接待院,又名崇恩寺,元初毁于兵燹,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重建,改名为西林禅寺。
上海名寺宝刹(4)·西林禅寺

西林禅寺,原名“云间接待院”,据明“松江府志”记载由僧睿圆应禅师始建于南宋咸淳之年(1265年),当时占地数十亩,寺前建有宝塔一座,名为“崇恩塔”前塔后寺,是典型的寺塔合一的佛教标志性建筑群;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当时的住持淳厚法师重建寺塔,改名为“西林禅院”改塔为“圆应塔”。全盛时期,寺内的僧人多达六百余人。后因“圆应塔”身斜倾,正统年间(1436一1449年)淳厚的徒孙“法扁”重修该塔,并将塔移至寺内大殿之后。
上海名寺宝刹(4)·西林禅寺

寺院的“山门”,这是一座歇山重檐、飞檐翘角的仿宋建筑;匾额上书“西林禅寺‘四个大字,是已故上海佛教协会会长、玉佛寺方丈真禅老和尚笔迹。两边的对联是:古刹立云间七纪兴衰尚留松江水;禅风到西林十方护持重显宝塔光。这副对联由大文豪杜宣先生撰写,道出的是西林古刹立足于松江这块三泖九峰宝地的历史内涵;歌颂松江为——上海之根的山水秀丽文人辈出之地;也道出了西林禅寺饱经仓桑的历史。
古代的寺院为了有一个清净环境修持,常将寺院建在山里,故称“山门”;佛教的山门又称“三门”意思是“三解脱门”,一般是一大二小,中间门大、左右二门小,中门称为空门;左为“无相门”、右为“无愿门”。
上海古镇(2)·松江老城区(上)

竖立在大雄宝殿广场中央的铜铸“长明灯”,表达佛法光明不绝。“唵嘛呢叭弥吽”六字大明咒环绕灯座,八面镌刻《尊胜咒》经文。
上海古镇(2)·松江老城区(上)

大雄宝殿是西林禅寺中轴线的正殿,重建于一九九六年,殿内肃穆庄严,金碧辉煌,正中供奉的是释迦牟尼佛,“释迦”是“能仁”之义,“牟尼”为“寂默”的意思,“佛”就是觉悟智慧的人。他是开创佛教的教主,是古印度迦毗罗卫国的王太子,父名净饭王,母名摩耶夫人,为了追求真理而出家修道成佛。降生于公元前六二三年,二十九岁出家,三十五岁成道,说法四十五年,谈经三百余会,所度人天,其数无量,约于公元前五四三年入灭,就是涅槃成佛,佛寿八十岁。两旁是‘迦叶’‘阿难’两位尊者,都是佛陀的十大弟子之一,称为一佛二弟子;大殿两边供奉的十八罗汉。“大雄宝殿”匾额是茗山大法师手书,字体隽绣飘逸。
上海古镇(2)·松江老城区(上)
上海名寺宝刹(4)·西林禅寺

崇恩碑廊:大殿外墙的碑廊,右边是十二幅高僧大德的书法,左边是十二幅名家的书法。用书法碑廊和信众捐赠的善款结合立碑,彰显了寺院的文化内涵和独特构思的看点。
上海名寺宝刹(4)·西林禅寺

广场两边是钟鼓楼(东钟楼、西鼓楼),晨钟暮鼓,新春祈福;方丈升座、上堂大斋、水陆送圣、重要接待都要敲钟雷鼓,以示庄严隆重,正法久住,佛法长兴;钟鼓楼的底层分别供奉地藏菩萨和观音菩萨。
上海古镇(2)·松江老城区(上)
上海古镇(2)·松江老城区(上)

崇恩宝塔,为纪念南宋云间接待院创始人高僧圆应禅师,故又称圆应宝塔,俗称“西林塔”,塔身七层八面,高46.5米,砖木结构,,塔势峥嵘荘严,三吴诸塔无出其右者,名播远近。迄今仍为上海最高的一座宝塔。
上海古镇(2)·松江老城区(上)

各层四面设壶门,方向依次转换,底层外加砖体围廊,南北设拱形门洞,每面墙体宽3.05米,往上逐层收缩。塔身系砖砌,每层外墙嵌以模印佛像砖。塔的背立面有两块石碑: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西林禅院圆应塔记》。正统十三年(1448年)《重建西林大明禅寺圆应塔记》碑刻。记载该塔历史内涵。该塔在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曾先后予以修膳。1965年为保安全将破落的塔檐予以拆除。1992年上海市文管委立项修复。
“圆应塔”三字由一音即弘一法师书写。
上海名寺宝刹(4)·西林禅寺

西林禅寺圆应塔之后是毗卢殿,以主供毗卢遮那佛像而命名。因原有殿堂狭小,2013年8月改建后,为“五方五佛殿”。也是西林禅寺中轴线上最后一个建筑。迎面抬头“毘卢殿”大匾,是已故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赵朴初居士亲笔所题。 “五方如来”匾由松江本土著名书法家刘兆麟题。殿内外有众多名家所书匾额和楹联。如:“众难解脱”(悟端书)、“普度众生”(王延林书)、“华藏玄门”(高式熊书)、“众德悉备”(顾振乐书)、“万德庄严”(杨耀杨书)、“法乳永续”(管继平书)。
上海名寺宝刹(4)·西林禅寺

五方五佛殿面宽七间,进深20米,建筑面积440平方米,层高11米。进深20米,殿内顶由五百罗汉的小佛龛及藻井组成拱形顶棚。殿内中间并列供奉代表五方的五尊佛像。这是上海市唯一塑五方佛群像的佛教寺院。
佛教的密宗中有五方五佛(注:五方佛中无释迦牟尼佛),又称五尊佛、五智佛、五智如来、五禅定佛,代表整个世界。西林禅寺毗卢殿中的五佛自东至西依次是南方佛宝生佛、东方佛阿閦佛、中央佛毗卢遮那佛、西方佛阿弥陀佛和北方佛不空成就佛。
五尊佛造型大致相同,同样是螺髻发(除毗卢遮那佛外),跏跌坐在宝座上,区别五个佛像主要从他们的手印、座椅、代表的方位、颜色来区分。
上海名寺宝刹(4)·西林禅寺

西边正面对着宝塔的建筑就是普贤殿西方三圣殿。底层供奉的普贤菩萨,是铜铸贴金,华盖是木雕鎏金,普贤骑象,文殊骑狮,通常称为“金狮银象”,就是狮子用金来贴身,大象可用银来贴身。四面的小佛龛是供奉鎏金“毘卢观音菩萨像”,让信众请佛金身,永久供奉,四川峨眉山就是普贤菩萨的道场。楼上是西方三圣,供奉的是: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
上海古镇(2)·松江老城区(上)

崇恩法幢是继承松江唐经幢的底蕴与风格,体现佛教艺术价值之精髓;除了刻制各类佛像浮雕、佛号、经文外,便于上方设鎏金蟠龙悬挂水陆宝幡和七星灯笼与佛教五色教旗和国旗等功能;设计理念新颖典雅,内涵突出。
上海古镇(2)·松江老城区(上)

弥陀殿(地藏殿)是座北朝南纯木结构的二层建筑,飞檐翘角,外挑围廊,吴王靠座椅,底层金砖铺设,二层楼面木地板,当今纯木结构建筑已属少见。本幢建筑面积近四百平方米,底层为弥陀殿,供奉阿弥陀佛立像,接引同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修行者,令凡人建立心灵净土,到达极乐净土。南无阿弥陀佛,就是归依、礼敬有无量光明、无量寿命、无量智慧的觉悟者。二层为地藏殿,供奉地藏王菩萨、西林禅寺历代祖师和各姓堂上历代祖先。
上海名寺宝刹(4)·西林禅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