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上海优秀历史建筑(3)·上海工部局宰牲场旧址(1933老场坊)

(2018-01-25 20:18:40)
标签:

1933老场坊

上海工部局宰牲场旧址

上海

历史建筑

文化遗产

分类: 走遍上海
在上海虹口区的沙泾路10号,有一幢非常奇特的建筑,八角形的伞形柱支撑着宽阔的大厅,悬挂在空中的廊桥四通八达,朴实陈旧的外墙明明散发着历史的气息,创意新颖的店铺却又绽放着时尚的气息,这就是1933老场坊,一座竣工于1933年11月的屠宰场,当时远东地区最大、最现代化的屠牲场,在沉寂数十年后,现已经华丽转身为上海1933老场坊创意产业集聚区。绝无仅有的建筑特色,强烈的光影对比,复杂的线条和空间变化,使得这里不仅成为沪上摄影师钟情的场所,也成为一些影视剧中独特的取景场地,大型户外竞技类节目《奔跑吧兄弟》第5集撕名牌曾在此录制,电影《小时代》也曾在此取景。

http://s14/mw690/0017qv0Nzy7gVGe8vr7ad&690
http://s10/bmiddle/0017qv0Nzy7gVGeDoEhc9&690
1933年,由工部局出资兴建,著名英国设计师巴尔弗斯设计,中国当时的知名建筑营造商建造的上海工部局药厂在上海虹口区沙泾路正式建成。

http://s7/mw690/0017qv0Nzy7gVGeoGYC76&690
老场坊的整个建筑融汇了东西方特色,大楼空间布局奇特,东南西北4栋建筑围成的四方形厂区与中间一座24边形的主楼通过楼梯相连。外方内圆的建筑结构、纵横交错的廊桥,与螺旋梯、伞形花柱一起,营造出迷宫一般的效果,令人惊喜连连。

http://s13/mw690/0017qv0Nzy7gVGsDjWcec&690
整幢建筑风格朴实无华,大气而不张扬,只有仔细观察,才能从它似乎不经意的精美装饰细部中,感觉到当初设计师的匠心独运。如此流畅的生产工艺,精密的房屋结构,卓越的建筑设计,出现在近百年前的上海,可谓开一先河。即使在当时,全世界这样格局规模的宰牲场也只有三座,而1933老场坊是唯一现存完好的建筑,其他的也都无从可寻了。

http://s8/bmiddle/0017qv0Nzy7gVGsP0mr97&690
据史料记载,建造这个宰牲场光建筑和设备就花费白银三百三十多万元 ,全部采用英国进口的混凝土结构,墙体厚约50公分,两层墙壁中间采用中空形式,在缺乏先进技术的30年代,巧妙利用物理原理实现温度控制,即使在炎热的夏天依然可以保持较低的温度,可见这栋建筑当时工艺设计的前瞻性和先进性。

http://s6/bmiddle/0017qv0Nzy7gVGHU9V3e5&690
伞形柱——整栋建筑来源于无梁楼盖的结构设计,超过三百根的宽大伞形柱均匀分布在建筑方形的外围体量中,独立支撑起雄伟的建筑。八角形和四边形的伞状柱帽是该建筑最重要的特色之一,八角形伞形柱帽主要分布于建筑外围的西侧,方形伞形柱帽主要分布于建筑外围的其他部分。

http://s5/bmiddle/0017qv0Nzy7gVGPp68474&690
廊桥——廊桥空间是该建筑最具有特质的特征之一,其独具的魅力来自于建筑光影所形成的神秘而富于变化的空间,是沪上摄影师疯狂追逐的创作基地。外廊桥空间含有四层外廊和相互连接的26座斜桥。当初动物通过这些廊桥进入屠宰区域,每座廊桥的宽度都是不同的,不同尺寸的牛会通过不同宽度的廊桥进入,以达到分流的作用。

http://s4/mw690/0017qv0Nzy7gVHMEh5V53&690
http://s13/mw690/0017qv0Nzy7gVHMRIbGbc&690
中心园——中心圆1-3层,是当初进行屠宰工艺的车间。中心园三层之间靠X形的物流楼梯和旋转弧度很大的法式旋梯相通。这三层是创意项目活动区,致力于把中国甚至全球最具创意的活动带到上海来,各种的艺术类活动、公益活动会在这里举行,为公众提供一个零距离接触艺术和享受时尚生活的目的地。

http://s9/mw690/0017qv0Nzy7gVIq7cZq38&690
花格窗——镂空水泥花格窗主要位于本建筑的西立面和南北立面的西端。窗户的水泥全部是30年代从英国进口过来,坚固异常。考虑到宰牲工艺气味浓重的因素,窗户全部镂空设计,便于空气流通。同时,窗户正面朝西,与上海常年风向一致,可以更好的达到通风的效果。同时正面朝西的窗户面向西方极乐世界,有让动物死后更好的轮回和超度的意思。

http://s15/mw690/0017qv0Nzy7gVHW0XW67e&690
http://s9/mw690/0017qv0Nzy7gVHVIaSI78&690
http://s4/bmiddle/0017qv0Nzy7gVHVVpfRe3&690
牛道是1933老场坊的建筑特色之一,当时生产流程和工艺已经跟国际接轨,实行人畜分离的制度。便于动物行走的牛道经过特别的防滑设计,道面粗糙不平,配合有分流作用的廊桥,使整个生产工艺井然有序。如今的1933老场坊依然保留了这一原先的建筑特色,游客拾步而上,依稀间仍可感受七十多年前的风貌。

http://s3/mw690/0017qv0Nzy7gXk1lUz002&690
空中舞台——1933老场坊内最值得去参观的就是位于主楼中心圆区域四楼的空中舞台。面积超过1500平方米的“空中舞台”位于1933老场坊四楼,8米挑高的空中舞台的中央600平米面积悬空而设,全部用钢化玻璃制成,透明炫目,每平方玻璃可承重400千克。圆形穹顶的结构增加了视觉冲击,更具空间感。

http://s8/bmiddle/0017qv0Nzy7gXk1AkJh77&690
法式旋梯——位于中心圆2层到3层之间的法式旋梯一人宽左右,优美的弧形旋转出大的角度。如此大的角度其实是为了工人逃生而设计的,中心圆是当初屠宰动物的地方,动物到此处一般会惊慌失措,为了避免因受到惊吓伤到人,特备设置了大弧度旋梯供工人逃生。

http://s13/mw690/0017qv0Nzy7gVIvidA00c&690
http://s12/bmiddle/0017qv0Nzy7gVIwblSX0b&690
1933老场坊历经战火硝烟,虽然数度关闭,难掩萧条,但是建筑本身却奇迹般的保存了下来。历史,使这座建筑掩映在尘埃中成为一块“璞玉”;历史,又将使这块璞玉蜕变重生,被打磨成一块尊贵的美玉。

http://s4/mw690/0017qv0Nzy7gVLILqXF83&690
http://s2/bmiddle/0017qv0Nzy7gVIG10nT21&690
1933老场坊临街相对的沙泾路29 号占地约1 亩半,建成于1935年,整个建筑为三层(局部四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其烟囱底座和整幢处理车间具有典型的巴洛克建筑风格。巨大的烟囱矗立在建筑中央,具有不同寻常的气质。

http://s13/bmiddle/0017qv0Nzy7gVIV2BNqcc&690
http://s1/mw690/0017qv0Nzy7gVIVcu2s00&690
1933老场坊一带,已经成为独具艺术气质的一片区域。

哈尔滨大楼,旧上海著名的无业游民聚居地,位于公共租界北区与华界的闸北交界处。原为美国商人开设的汇芳锯木公司,1937年8月,大楼遭到日军炮火袭击,楼顶大部分被掀掉,美国老板丢下工厂溜之大吉,哈尔滨大楼及其附近地盘很快就成为难民、灾民及无业游民的天堂。住在这里的中国居民则以广东人为主,大多具有天地会、小刀会等南方秘密结社传统。二战爆发后,犹太人在全世界难觅立锥之地,上海却是东方犹太人唯一可以投靠的自由之都。而两万多犹太难民到上海以后,大都又集中居住于此,因此这里又有“上海隔都”(犹太人区)之称。抗战胜利以后,这一带被划分为虹口区、提篮桥区和北四川路区,而哈尔滨大楼则位于此三区交界处,因其早就声名远播,故三区都不愿意加以管理,这里愈发成为鱼龙混杂之所。
现在大楼也是创意园区一部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