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水栗庐记

分类: 旅游摄影 |
http://s15/mw690/3d22f400ncd6b57d86b0e&690
http://s16/mw690/3d22f400ncd6b7b1d6f0f&690
姐弟与郭因一起欣赏“栗庐”
87岁老人和我一样摆造型
秋天的晚上有点凉,主人点燃壁炉,我们一边添柴一边聊天,恍如置身北欧情调的建筑
告别啦, 栗庐桥!
2009年我曾写过一篇博文”中国最美的皖南民居"http://blog.sina.com.cn/s/blog_3d22f4000100fbsp.html,全面介绍过这座徽派建筑,它坐落在安徽泾县查济乡。
近日,借送博友和声去合肥,拜见中国著名美学家文学评论家郭因之际,邀请郭老去泾县查济,观赏别墅并给命名。
秋季皖南山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田野里的雾霭、路边金黄色的柿子和红黄绿交错的山景让人心情大好。一路上,我们【我和弟弟、别墅主人私企摄影家庄曦帆】与郭老爷子谈建筑艺术谈美学,郭老则讲述他的绿色美学理念。
说起当下在金钱万能的情况下,暴发户和开发商对环境的破坏;现今建筑的模仿、仿欧建筑遍地开花非驴非马;建筑没有个性千人一面的现象都深感痛心,从而追述到建国以来对文化的破坏,对人心灵的毒害等等........。
说不完的话题与感慨!
到了泾县查济乡主人别墅,这座靠山傍水沿浒溪河岸建造的徽派建筑还是让郭老惊喜不已。
乍看这座质朴的马头墙徽州民宅建筑外观,与周围的民宅并无二样,一点都不张扬,那么自然与和谐,好像那房子就是应该在那个位置,天然浑成。
听主人介绍,他买下地后殚精竭虑,反复琢磨思考,如何能达到回归自然,与环境有机的统一。临溪的那棵大板栗树原地保留,宁愿让房子退后数米;甚至为了一棵树,把房子中间建的凹进去一块;西头的厨房披厦是顺势而为的,体现了道家思想........。
房前那座倾倒无数游客和画家的小木桥,更是主人的呕心沥血之作。
主人匠心独运,设计成了单边扶手。为了找到一根自然弯曲角度、大小适合的大树做扶手,主人跑遍了附近山野农户,终于找到一棵树,伐倒原地自然风干,待到合适的时候才运回做成扶手,光时间就历时二、三年。就像建筑外墙上镶嵌的那些砖雕木雕,都是主人在徽州民间一家一户淘来的,其中的辛苦与劳累,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
据说最近山东的一位类似莫奈、梵高的印象派画家,因精神问题四年未开笔,那天在对面画家家望着这座桥,突发灵感,开笔了。这座桥给这座民居锦上添花,加分不少!
这是一座有灵魂有思想的建筑。
郭因参观和欣赏了这座徽派建筑后,欣然提笔给其命名为:“傍水栗庐”,简称“栗庐”。
【临河的那棵大板栗树和周围漫山遍野的板栗树给大师的启发吧】。庐山上有座“美庐”【宋美龄宅】,现今安徽泾县查济乡浒溪河畔画家村有座“栗庐”。
我们与主人戏暱:今后我们都不在了只有它存在,好建筑是有生命的;就像欧洲那些古堡一样,谁记得它的主人呢?它比我们永恒!
中国美学大师-文艺理论家郭因在“栗庐”
http://s11/mw690/3d22f400ncd6b75d35d3a&690http://s16/mw690/3d22f400ncd6b7b1d6f0f&690
姐弟与郭因一起欣赏“栗庐”
http://s12/mw690/3d22f400ncd6b90e2fd9b&690
http://s9/mw690/3d22f400ncd6b9a676098&690
http://s4/mw690/3d22f400ncda5fe31c983&690
http://s9/mw690/3d22f400ncd6b9a676098&690
http://s4/mw690/3d22f400ncda5fe31c983&690
http://s10/mw690/3d22f400ncd6ba6ffcb39&690
郭老即兴要为我挥毫一幅,我苦思不得,元元弟是个作对高手,随口吟出:文章溢彩博客秀
斐声入云网上闻
弟弟太有才了!看我乐不可支滴样子........
前一篇:[转载]疯干了忧伤
后一篇:[转载]“绯闻”了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