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教案检查中发现的几个问题及其思考

(2011-04-28 07:42:26)
标签:

杂谈

分类: 我的教育足迹

关于教案检查中发现的几个问题及其思考

鹿儿

    昨晚,学校组织校级领导、教务主任、各教研组长、语数外备课组长对各教研组教师的教案进行突击检查,要求从教案是手写还是打印、打印教案有无备课记录、有无教学反思、是否备足了课时、是否按照教案编写要求做到要素齐全等方面进行评比,从中评选出的优秀教案不得超过30%、良好以下教案不得低于30%。

    我参加语文组的教案检查,在检查中发现这么几个问题值得引起各位老师今后注意:

    一是高一高二年级的老师大多数用的是打印教案,但少数老师的整本教案很少有自己的笔墨,没有对打印教案进行必要的补充,更没有根据自己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2007年下期实施新课程以来,学校提倡年级备课组集体备课,不少备课组将每学期的备课任务细分到教师个人,备课教师编写好的教案供本组教师共用,这样的确可以节省许多备课时间,让老师有更多的精力做好作业批改等事情,这也可以说是减轻教师负担、发挥集体智慧的一个好办法,但如果教师不根据自己班级的实际情况予以适当的调整,显然是不符合“因材施教”的要求的。

    二是高三教师都是手写教案,但有的老师的教案没有体现教学的重难点、没有设计三维目标、没有分课时编写,一个章节的内容只有简单的一两页,教案内容太简单。高三复习课大多数时间是指导学生练习,但练习或考试试卷没有整理在教案里,教案的课时数量没有得到应有的体现,这样就显得课时明显不足。

    三是大多数教案缺少教学反思。按照新课程对教师教案的编写要求,每堂课后教师应该对教学情况进行反思,将教学中的得与失,及时地写在教案后面,这样有助于在后面的教学过程中扬长避短,也有助于培养教师的教学探究精神,只有养成经常进行教学反思的习惯,才能做到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才能真正地发挥出教师课堂上的“教”的作用。

    四是大多数教案忽视了学生课堂练习和课外作业的安排。目前学生配套练习册有些泛滥,像高一高二语文,除了学生必备的课本、读本之外,还有新华书店统一配发的训练册《同步渐进课程基础训练·语文》、《同步渐进课程基础训练·作文》(北京教育出版社)、《新课程新练习同步课堂·高中语文》(二十一世纪出版社),这些训练册属于不管适不适合学生,都似乎必须配发并且都同时配好了详细答案,在期初发教材时就发到了学生手上,因此老师们实际使用起来感觉不太好用,大多也就让学生作为课外练习让学生自行处理。高一备课组统一另外订购了《名师导学》,课后练习及教师检查与讲评多以此书为主。目前的问题是,学生手上的练习册很多,每一科3-4本,9科就有30多本了,但实际完成的很少。

    因此,我个人认为,如果不订阅过多的练习册甚至干脆不订阅练习册,而在教案中能够精选出适合学生的练习,估计学生的学习效果会好些。我们还是要向兄弟学校学习,把以年级备课组为单位编写导学案的工作落到实处,让学生从繁杂的练习册中解脱出来,回归到课本、读本,通过精练的“导”“学”“练”等环节强化学习过程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