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刚卯

分类: 文化漫谈 |
什么是刚卯?就是流行于两汉时期人们挂在腰间的一种驅鬼避邪符瑞,其作用类似于我们今天的手串佛牌。明·郎瑛在《七修类稿·卷四十五》中有“刚卯”一节,其描述为:“有刚卯。正月作而佩之。” 其形制为中有圆孔贯通的四方柱体,有人说这或是传承了前代的玉琮,象征着天圆地方。柱体四面刻字,据说也有犀牙铜木的,但现在存世的几乎全是玉制,其它绝少见到。另有一种严卯,形制上与刚卯相同,区别只是所刻铭文的不同。另外刚卯还有个学名“亥殳”,读为“该”或是“开”,《说文解字》的解为“大刚卯也”。
http://s16/mw690/0017pty4ty71VYPY5bN7f&690
刚卯文曰:“正月刚卯,灵殳四方,赤青白黄,四色是当。帝令祝融,以教夔龙,庶疫刚瘅,莫我敢当。”,文中的“殳”字有“棒打、隔绝”的含义,天帝命令火神和南方之神的祝融,要管好夔龙,各种瘟疫和突发疾病,都由我刚卯来阻挡。严卯文曰:“疾日严卯,帝令夔化,慎尔周伏,化兹灵殳,既正既直,既觚既方,庶疫刚瘅,莫我敢当。”大意是说,病时佩戴严卯,天帝命令夔龙蛰伏,有神灵的严卯天圆地方,可以驱离一切疾病。根据字面,二者的作用一个是在着正月时佩戴以求一年平安,一个是生病时佩戴以祈安康。至于那个“卯”字,有前人说成是因为“正月卯日作”,这个说法有些牵强。按“卯”字的象形,本有“开门”之义,以这个含义置于文中解释似乎更为妥帖。按照《说文解字》的解释,“刚”为“强断”,以显威严;“严”为“急教命也”,也就是敦促,后世道家符录就写成“急急如律令”了。
汉刚卯上的文字都很奇怪,非篆非隶不合规制,后世认读很困难。前人指出,刚卯文字皆为“殳书”,所谓殳书,产生于秦代,是当时流行于社会的八种书体之一,是一种专门刻写在兵器上的行业文字。当时的匠人,要在其制作的兵器上留名或刻写吉语,篆书象形又笔画过多,故缩其形而减其笔,逐渐形成的一种文字符号,也是篆书向隶书演变过渡的一个支流。在现在传世的汉刚卯上,所有文字皆为殳书,通过这一特性或可推断,早期的刚卯制作当出自兵器作坊。后世制作,因袭遵古,殳书遂为约定俗成。
依照前人的记述,两汉时代,从皇室到百姓,佩戴刚卯已成社会风气,故在制作材质上还要划分等级,依次为玉、犀角、象牙、金、铜、桃木,以彰尊卑。但刻在刚卯的文字有着很强的时效性(正月),同样严卯上的文字又有着很强的的指向性(祛病),均非适合日常佩戴的祥言吉语。《野客丛书》中就说:“刚者强也。卯者刘也。正月佩之。尊国姓也。兼而论之。乃欲尊王而辟邪尔。”其中“卯刘”之说不敢苟同,但“正月佩之”应是正论。如此,可否推想,所谓刚卯者,乃是一种制式的通称。或为12枚一套,各有不同应时文字;或除正月刚卯之外,另备一枚常年佩戴。从现今传世那些刚卯的文字上来看,以其它月份开头的文字未见(至少我未见过),但第二种推测在文字上或可以得到佐证。
以我收藏的一枚刚卯为例,就是两面刻龙,两面文字。见图片:
http://s5/mw690/0017pty4ty71VZdN0tSa4&690
http://s1/mw690/0017pty4ty71VZeQHHWb0&690
此刚卯上的十六个字是:“有龙而不,古文尽古。古之有名,此坯祭存。第一句中的“龙”字为小篆异体字的简写,“而”的古义是胡须(《周礼》曰:“作其麟之而”,此文中是指龙首的鬣毛。)“不”的古义是鸟飞上天。故此猜测,首句四字或就是《易经》乾卦九五爻辞中的“见龙在天”的古写。第二句中的“文”是“纹”的通假。全十六字可解读(大意)为,“见龙在天,纹图遵古,历来有名,刻此传世。”
乾卦,元、亨、利、贞,是大吉大利。卦象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九五阳之极也,则契合刚卯的“刚”字。爻辞:“飞龙在天,利见大人。”孔子解释为:“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 圣人作,而万物睹,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则各从其类也。”
古人讲玉有七德,再配以这样的图文,很适合士人日常佩戴,砥砺自勉,以彰君子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