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字笙调,心字香烧”解释
(2014-07-15 13:47:23)
标签:
蒋捷沉香木花骨朵今人 |
分类: 读书录 |
蒋捷《一剪梅》词中:“银字笙调,心字香烧。”
银字笙:清人沈雄《古今词话·词品》:“银字,制笙以银作字,饰其音节。‘银字笙调’,蒋捷句也……”某名家制笙,在笙上錾银字,标明此笙的音高(标注五音以别音域),为当时名品,由来已久。五代和凝《山花子》词:“银字笙寒调正长,水纹簟冷画屏凉。玉腕重金扼臂,澹梳粧。”银字笙调的“调”,现在很多文本注释为应读二声,参照和凝词,还是四声为宜。
心字香:亦为当时名品。北宋范成大《骏鸾录》:“番禺人作心字香,用素茉莉未开者,着净器,薄劈沉香,层层相间封,日一易,不待花蔫,花过香成。”其制作过程就是在一个干净密闭的容器中,用白茉莉的花骨朵与沉香木薄片层叠摆放,相互熏染,花骨朵每日一换,直到茉莉花期结束。如此熏制出来的沉香木薄片,就是所谓的“心字香”了。
今人假博学,强解“心字香”为:“佛教信众认为,只要中心虔诚,就能感通佛道,同焚香一样。
蒋捷此词,“风又飘飘,雨又潇潇”,船过旧景,无限惆怅;“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时光荏苒,凭生感慨;确为摹写光阴之佳句,故千余年来流传甚广。有今人袭其意而篡改之,“时间是把杀人刀,黑了木耳,软了芭蕉。”语虽粗鄙不雅,却也不乏风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