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洪君格先生英文藏书的两点补正

标签:
朱湘藏书洪君格 |
分类: 我的藏书 |
时常会去藏书的网站里逛逛,从不参加交易,主要是长长见识。
曾经看到过几篇关于洪君格先生英文藏书的文章,心里动了动,但一时又说不清为了什么,也就过去了。日前整理书橱,看到两本英文小说,很旧了,翻开看,有“洪氏君格”的印章赫然入目。我说呢,还是有些渊源的,不过这两本书的来路,现在实在是记不得了。
http://s13/middle/3d22023cta5a894124d8c&690&690
http://s10/middle/3d22023cta5a894326ea9&690&690
有文章说洪先生是湖南人,抗战前是湘潭邮局的高级职员,虽未上过大学,但英文水平很高,喜收藏英文文学名著。在当时(现在我们称呼那个时代为“旧社会”,呵呵。),银行、邮政、铁路这三个行业都是收入丰厚的“铁饭碗”,而且是可以子承父业世袭的,故而这样的人家家境都比较优渥。据说在洪先生曾经在湖南诗人朱湘自杀后,从他的遗孀手中收购了朱的全部英文藏书,但到底是什么版本,还有收购的经过,语焉不详。下面是一段网文的摘录,作者大概是个藏书人,他介绍说:
1938年罗皑岚先生曾慕名拜访过洪君格先生,见其藏书精良便问是不是收藏了那些撤走的英美人留下的书籍?洪先生听了不禁笑着说:“在长沙的外国商人和传教士有几个懂得文学的,他们连雪莱、哈代的名字都没听说过。这些书全部是一位留美专治文学的诗人的遗产,年前我在长沙整个买下来了。”你听听洪先生这口气也颇为自负。“专治文学的诗人?”罗疑其为朱湘,不想竟被猜中。据洪先生说,他曾在长沙收购了已故诗人朱湘的英文藏书。其时朱家孤儿寡母生活陷入极度困顿之中,中文书籍已经陆续出售,只剩英文著作无人问津,洪先生借此机缘收存了朱湘的英文藏书。如此说来我或许因这些藏书而神交于悲情诗人朱湘?可惜我遍翻手头各书均未发现朱湘的字迹或印记,这未免令我于得书之外又添些失望。
我的这两本藏书可以对以上文字做出两点补充说明:
1、
http://s8/middle/3d22023cta5a8941a5107&690&690
2、
http://s5/middle/3d22023cta5a8941c3a04&690&690
这套外国书籍是我以适中的价格购自已故朱湘教授的遗孀,他于去年在长江投水自杀,总价300.00元。朱女士在把这些书转让给我时表示,她殷切希望这些具有历史价值的珍贵藏书,能够得到妥善的保存爱护,得以延续她对命运多舛的丈夫和诗人的记忆。
一元巷(地名?),长沙。
中秋节
1934年
洪君格
顺便再说说朱湘(1904-1933.12.5),字子沅,原籍安徽太湖,生于湖南沅陵。1925年出版第一本诗集《夏天》。1926年自办刊物《新文》 ,只刊载自己创作的诗文及翻译的诗歌,自己发行。因经济桔据,只发行了两期。1927年9月至1929年9月,留学美国。回国后,曾任教于安徽大学外文系。1933年12月5日,他从上海到南京的客轮上,投江自杀身死,其年29岁。死后(1937年)第二本诗集《草莽》出版。
诗人多死于谶语,古今中外多有例证,朱湘抑或又是一个注脚。
葬我(朱湘)
葬我在荷花池内,
耳边有水蚓拖声,
在绿荷叶的灯上
萤火虫时暗时明——
葬我在马缨花下,
永做芬芳的梦——
葬我在泰山之巅,
风声呜咽过孤松——
不然,就烧我成灰,
投入泛滥的春江,
与落花一同漂去
无人知道的地方。
后记:为写这篇博文,上网查写资料,在一篇有关洪君格先生藏书的博文下看到了这样的留言,不免生出些时光流转,物是人非的感慨!
原文照录:
评论人:洪苏菲 评论日期:2011-2-10 13:16
有感:今天无意中从百度输入父亲的名字,竟然看到有关于他的文章,真是倍感亲切。父亲离我们而去,已有三十年整。但他的音容笑貌依然留在我的脑海中。他的一生真是没有任何不良嗜好,书是他生命中的最重要的一部分。家里原有几个皮箱,搬家时里面装的不是金银细软,而是他的宝贝—书籍。可惜的是在他去世后,因为几次搬家,我们把他多少年收藏的书处理给了中华书店。所以有人在旧书店买到了盖有他印章的书。可喜的是,这些书没被回炉造成纸浆,而被有识之士收藏,对社会有益实是幸事。 洪苏菲 201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