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在技击面前,《叶问》里的拳法全是扯淡

(2010-06-11 14:56:23)
标签:

叶问

技击

娱乐

在技击面前,《叶问》里的咏春拳全是扯淡

http://s1/middle/3d1fe224g88bba667b5a0&690

http://s4/middle/3d1fe224g88bba6f94083&690

http://s15/middle/3d1fe224g88bba7b016de&690

《叶问2》的确拍得很好看,场面够炫,打斗积极,情节轻快,但续集并不如《叶问》朴素,尽管续集好评如潮。但实际上,两部《叶问》都有问题。最大的问题就是打斗太假。

行内人不好意思说罢了。

《叶问2》中,叶问与龙卷风的对打已经超出了武学的范畴,大有“永远不死”之势。动作套路既不是正宗的咏春、也不是功夫和武术,更不是传统的技击。倒是让人想起了徐克、程小东的时代,动作光是好看,却不真实。

可就是这样的“假动作”,掏钱买票的老百姓却十分乐意地击节叫好。殊不知,甄子丹的酷炫武打动作根本就是编的。为一个编排的武打叫好,甚至是崇拜,值吗?

《叶问》中,南派的叶问精通咏春,并在佛山小有名气。但在与北派金山找(樊少皇演的那个)的对决中,咏春不费吹灰之力就打败了北派的硬朗武功。这当然是香港人是对北派武功的歧视,对咏春的神化,说白了是吹牛,反正也不犯法。

说了这么多,就想说明一个道理,咏春和叶问都没道理一统中国武术。

中国分南北,武术亦分南北,南方人更适宜练咏春,北方人则适合硬朗的北腿。但《叶问》系列从内容、票房,到口碑方面都在说:咏春和叶问是全国第一,中国人无论南北都能练咏春,北方人只有蛮力气毫无武术套路可言。我没看出影片有和谐的感觉。

其实,《叶问》中的花架子,用中国最传统的技击即可破之。

何为技击?

技击产生于中国古代,是人类战争中一种搏杀技能。它是中华祖先在一定历史生存状况下开发出的人类身上的技术和潜能。

技击的核心是用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在最短的时间内消除敌人对自己的威胁。如何消除威胁,那就是在短时间内用身体技能将敌人置于死地。简单说,叶问和咏春都是花架子,而技击是要付出代价的,不是你死就是我活。

技击不同于咏春这类武术拳法,也不同于李小龙的截拳道,更不同于李连杰的套路武术。

咏春讲求套路,并且用套路将对手纳入自己控制的步伐和手法之中,慢慢蚕食对手。

截拳道讲究试探后再进攻,或是在对手进攻时给予有力狙击,有些防守反击的味道。

李连杰的武术仅仅是好看,缺少实用价值,但他有时也偶露技击的痕迹。我们在《中南海保镖》和《精武英雄》中看到了他技击的本色,出手便是杀招。

技击的最大特点,就是一切从实战出发。没有演习和过招,出手就要有结果。当年霍去病、卫青杀得匈奴闻风丧胆不是凭别的,就是招招有结果的技击,曹正尊大师说,技击是武术的本尊。《三国志》中哪来那么多名将?说白了,这些名将都是技击高手。

对了,还要说一点,在三国时代,是没有马蹬可供骑后踩乘的,所以,无论是《赤壁》还是《三国》里的马上大战都是骗人的,真正的高手都是技击高手,没有套路,也没有马上步下的区别,只为了打死对手。

技击起源于中原、燕赵、齐鲁,是在战争中每个具体的实战中得来的技能和术。比起《叶问》的花拳绣腿,甚至有点憋屈型的打法,显然技击更有实战效果。

再举一个例子。古代步兵如何应对马上骑兵,或是斩断马腿,或是在即将交锋的一瞬,飞身跃起将骑兵撞到地面,用的是技巧,也是全身最大的力气,更是一种舍我其谁的勇气。

技击最忌讳逃避性防守和败式逃跑。技击提倡在战局中不怕任何对手,要敢于善于争斗!

前不久,我在曹正尊先生导演的3D电影《黄洋界战役》中就领略了知道了技击的威力,即使在拍片现场都是那种真实的搏斗的感觉,绝不是靠武术指导给你编排动作所能比拟的。

曹先生是武术世家,精通古典技击和现代技击。在他看来,《叶问》系列就是扯淡,毫无实战可言。这与我的观点一样:看不惯中国男人,尤其是北方男人被神化了的《叶问》欺负得毫无还手之力。

有机会,真想拍一部用技击打斗的电影,就是想让中国人知道老祖宗传下来的技能到了多少世纪都是最好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